今日午后,芯片板块引领市场反弹。
午后,以功率器件为代表的半导体芯片方向,率先领涨打破市场的沉闷局面,功率半导体四杰(士兰微、斯达半导、立昂微、新洁能)涨停了3个,半导体芯片成为午后市场反弹领涨板块。第一,芯片行业目前消息比较密集的是车规级芯片紧缺问题。
一方面,从下游车企来看,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车规级芯片的供应就一直是短缺的。
2020年12月初,大众发生“缺芯”停产事件,随后丰田、日产、福特、通用等汽车厂商也陆续表示因芯片短缺而减产。
2月4日(今天),通用汽车发布警告称,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将导致今年汽车产量减少,并计划暂停北美三座工厂的生产以及削减韩国一座工厂的一半产能,半导体供应短缺将影响到公司2021年的汽车产量。
德国芯片供应商英飞凌首席执行官也表示,整个汽车供应链都感受到了半导体的短缺。
另一方面,从车规级芯片供应商来看,车规级芯片紧缺的问题将至少持续到今年年中。
1)台系厂商台积电、联电等在2021年上半年的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产能已被客户预订一空。其中台积电表示将把解决汽车芯片短缺问题视为重点任务,并将加紧生产汽车芯片,而联电的首席财务官则表示,无法预计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在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解决,且至少还需要6个月才能把生产线准备好。2)大陆系厂商,中芯国际、闻泰科技、华润微的新建产能预计到2021年底才能通过车规级产线认定。3)欧洲厂商英飞凌、恩智浦等产能只占到全球的10%,考虑到欧洲疫情反复,产能恢复可能会比较缓慢。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全球半导体产能持续紧缺,用于车规级芯片的产能增长缓慢。预计最快到2021年年中,随着台积电、联电的车规级芯片新产能进入投产,车规级芯片的紧缺才能迎来小幅缓解;到2022年初,台积电、联电产能充分释放,中芯等大陆代工厂的车规级芯片产能也开始爬坡,全球车规级芯片短缺才能进一步缓解。 第二,车规级芯片短缺背后反映的是全球8寸晶圆代工产能的紧缺。事实上,这个逻辑我们之前在11月《芯片,产能全线紧缺!》等文章中就普及过: 芯片目前的核心瓶颈在于8英寸产能供给不足,芯片产业链供给这几年都在往先进制程、12寸晶圆产能上面扩张,但是市场没想到成熟制程、8寸晶圆产能需求还能这么旺盛,而短期内又没法大幅扩产能,所以成熟制程、8寸晶圆产能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将持续。
当前逻辑依然没有变化,无论是之前的功率器件涨价,还是目前的车规级芯片紧缺,背后都指向一个问题——8英寸晶圆产能不足。
目前,全球晶圆代工厂8英寸产能基本满载,联华电子、格芯和世界先进等在2020年第四季度已经将代工价格提高了10%-15%,同时大多数代工厂都将2021年8英寸晶圆代工价格提高了至少20%,紧急订单甚至提价40%。
代工产能的产能紧缺引发下游芯片紧缺,比如目前车载功率器件的价格上涨约10%左右,安森美、安世半导体等厂商的IGBT、肖特基二极管、MOSFET交期均处于延长趋势。 1. 士兰微:公司拥有8英寸晶圆产线,并且正在快速扩建8英寸产能。 公司具备从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能力,产品包括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LED芯片和照明驱动电路等,投产国内IDM厂商第一条12英寸功率产线,下游客户涵盖华为、美的、格力、海信、海尔、三星等全球龙头。公司扩产较快,目前8寸线6.5万片/月,今年可达8万片/月;12寸线12月通线,规划4万片/月,今年可以达产1万片/月。公司规划全部满产同时效率提升,产能折合8寸线可达20万片/月。预计公司2021年年产能提升60%,产品价格增长20%,整体营收增长92%,按2020年45亿营收计算,2021年可达85亿营收。公司电动汽车主电机IGBT驱动模块已在2020上半年通过部分客户测试,并接获小批量订单。2. 华润微:拥有2条8英寸产线,产能合计11.1万片/月,并且正在规划一条产能为5万片/月的8英寸产线。 公司还拥有三条6英寸产线,产能合计20.6万片/月;另有一条12英寸产线正在规划中。公司是目前大陆营收最大、产品最全的MOSFET厂商,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自产+代工)、封装测试全产业链生产经营能力,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第三代半导体等,下游涵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等。3. 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拥有3.5万片/月的8英寸产能。公司2019年收购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先厂商安世半导体,拥有3.5万片/月的8英寸产能,2.4万片/月6英寸产能,在汽车MOSFET领域市占率全球第二,2019年营收占比21%,净利润占比48%。 1月4日,公司12英寸车规级半导体晶圆制造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预计年产晶圆片40万片,经封装、测试后的功率器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计算和通信设备等领域,产值达33亿元/年。4. 中芯国际:大陆地区产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今天盘后刚刚宣布将扩产8英寸产能至少4.5万片。公司是大陆地区产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产能以成熟制程为主,且近年来生产规模仍在扩张,是目前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公司在中国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拥有3个8英寸和4个12英寸生产基地。其中,成熟制程共拥有3个8英寸晶圆生产基地、2个12英寸晶圆生产基地,产能规模合计近50万片/月。今天盘后,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表示:目前晶圆代工行业产能紧张,特别是对成熟制程的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公司成熟产能将持续满载。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公司预计今年资本开支为4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艺的扩产,小部分用于先进工艺,北京新合资项目土建及其它。公司计划今年成熟12英寸产线扩产1万片,成熟8英寸产线扩产不少于4.5万片。ps:注意,今天盘后中芯国际发布年报业绩预告,其中在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对2021年业绩前瞻偏悲观,2021年营收目标仅为个位数增长。![]()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无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去散户化,本质是淘汰过去小散落后的炒股思路,要与时俱进地顺着机构的思路做投资,毕竟随着外资的持续涌入,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A股去散户化的历史进程是一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研粉一定要用机构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是研报社一路在践行的使命所在,股海惊涛骇浪,跟随研报社这艘大船,让社长再带你们航行5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