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碳中和: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大●● 工业活动的高碳排放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约80%),清洁能源占比较低。目前我国因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约97亿吨,其中煤炭产生的碳排放量占78%。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行业老旧产能较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生大量能耗。 从细分行业看,钢铁、水泥、石化、电解铝为国内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分别占我国社会碳排放总量18%、16%、6%、5%。 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大●● 钢铁:碳中和政策将进一步压缩钢铁行业整体供给,并且可能对板材影响更大,同时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成为新的发力点。 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量约18%,是除发电之外,整个工业生产活动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所以要实现工业减碳,钢铁行业必然是着力点之一。工信部近期已经提出降低国内粗钢产量,减少钢铁行业碳排放的压力,也体现出政策对钢铁行业碳排放的重视。 碳中和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 ●●●大●● 电解铝:碳中和将导致行业产能指标进一步收紧、新建产能落地难,从而优化行业供需格局,并且水电铝和再生铝有望迎发展机遇。 电解铝为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事实上,生产一吨电解铝的碳排放大约是钢铁的6.2倍。2019年我国电解铝碳排放量达4.3亿吨,约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5%。碳中和政策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可能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产能指标收紧、新建产能难以落地。当前我国在建电解铝产能约310万吨,预计其中160万吨产能受各地环保政策影响将难以落地,从而进一步优化整个电解铝行业的供需格局。而我国电解铝产能总指标约4550万吨,产能落地难意味着有效产能指标仅为4390万吨。 第二,从电解铝的两条生产路径来看,主要包括水电解和火电解,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用火电电解制铝,一个用水电电解制铝,两者的成本目前分别约为1.06万元/吨和1.12-1.3万元/吨,各地区火电铝-水电铝的成本差异大概在1000-3000元/吨之间。 碳中和政策未来可能进一步提升火电制铝的成本,而电解铝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约1000元/吨,巨大的成本差异有望驱动电解铝行业大力发展水电产能,从而推动水电铝占比逐渐提升。 2020年我国水电铝产能占比仅为10%,随着未来两年内436万吨水电电解铝产能投放,水电铝产能占比有望达20%。 第三,再生铝有望成为主流。相比电解铝的单吨碳排放(11.2吨),通过回收生产的再生铝碳排放仅为0.23吨。目前全球铝产品产量约9500万吨,其中再生铝占34%,其余均为电解铝。在碳中和推动下,再生铝有望成为主流。 目前市场上水电铝公司主要为云铝股份和神火股份。云铝由于水电铝占比更高,将更受益于行业逐步向水电铝发展的趋势。云铝股份现有电解铝产能214万吨,预计2023年将达420万吨,且水电铝产能占比为100%。神火股份持有云南神火43.4%股权,对应水电铝产能39万吨,占公司电解铝总权益产能33%。再生铝方面,顺博合金目前拥有铝合金锭产能约40万吨,预计两年内将新增产能50%。 碳中和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大●● 石化:碳中和导致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塑料回收、可降解塑料等新兴领域或将成为引领者。 碳中和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大●● 水泥:提高生产技术成本,行业整体产能有望缩减。 碳中和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大●● 煤炭:碳中和政策将推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低碳生产,其中煤化工有望加速发展。 一方面,燃烧一吨煤炭(标准煤)可产生约2.77吨碳排放,根据我国煤炭消费量28.04亿吨标准煤测算,对应碳排放量为77.7亿吨,意味着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煤。若要实现碳中和,必须要降低煤炭消费的碳排放。
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碳中和预计从三方面对煤炭行业造成影响: 第一,煤炭利用效率提升有望节约煤炭用量。我国煤炭(约52%)主要用于发电,但目前国内煤电平均利用效率仅为35%。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我国56%的煤电量仍来自效率较低的亚临界电厂,而效率较高的超临界(效率38%)和超超临界(效率45%)电厂的煤电量占比较低,分别为25%、19%。通过提高电厂煤炭利用效率,可减少煤炭用量,直接实现碳减排。若按照2030年煤炭50%的平均利用效率测算,可实现节约标准煤8亿吨(占目前用量约29%),减少碳排放约22.2亿吨。 第二,低碳生产压力促使行业产能趋稳。煤炭开采中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开采设备的直接排放以及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排放。煤炭企业实现减排需通过降低高碳能源、增加清洁能源、发展减碳技术等措施。因此碳中和将为煤炭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或导致新建产能放缓,未来煤炭行业产能有望保持平稳。 第三,煤化工有望加速发展。煤化工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化学产品的生产方式,我国约7%煤炭用于煤化工。由于煤制化学品路线导致部分碳元素进入产品,所以天然具备减少碳排放的能力。所以建立低碳循环、清洁高效的煤化工产业有望持续提升煤炭消费中煤化工的占比,驱动煤炭行业低碳发展。 基于以上内容,我们今天整理了一份“受益碳中和政策的周期行业及核心个股”,凡是点了“在看”者,点击“进入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里发送“答案”这两个字,就会蹦出答案。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无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如果您喜欢研报社的文章,想看到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投研资讯,请点击下面的名片加关注: 研报社 研报社是2019公众号年度财经榜第一名,为您解读最新政策、分析行业动态、发掘个股预期差。 公众号 |
上一篇:一次教训,差点亏破产!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