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讯社 中国中免大跌点评 ●●●大●● 事件:抱团核心股中国中免今天午后闪崩跌停。 1)传言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 4)传言内地人士去港免隔离、其他城市获得免税资质,该政策消息无从考证,并且及时政策放开,由于疫情原因,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前往香港购物的情况。 业绩波动下的估值崩塌 ●●●大●●
4月7日开始,机构资金扎堆的华海药业也出现连续下跌,龙虎榜卖出席位都是清一色的机构。 4月8日晚上,顺丰一季报暴雷,次日顺丰控股一字跌停,近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20%,北向资金连续净卖出13个亿。 其他的还有传音控股、汇川技术、英科医疗、隆基股份、阳光电源、三一重工、航发动力等等,最近一周的跌幅都在10%以上,并且其中多数已经创了春节之后的新低。 为什么这些机构资金扎堆品种再次遭到机构“甩卖”? 从市场大背景来看,还是之前一直强调的——流动性收紧下的杀估值,尤其是业绩出现问题的高估值抱团股会首当其冲。 昨晚解读3月社融数据的时候表示,3月社融数据体现出监管部门正在主动控制表外融资与信贷规模,“结构性紧信用”格局开始显现,也就是说流动性正在收紧,在这个背景下,高估值方向会继续受到负面影响,这也是近期抱团板块再次下跌的根本原因。 在经历节后那一轮下杀之后,高估值抱团股里的资金早已是惊弓之鸟,稍有业绩不及预期的风吹草动,就会甩卖跑路。比如中国中免,一季度业绩虽然不及预期,但是与之前的预期偏离仅在5%左右,就造成了闪崩跌停,说明里面资金的情绪已经很脆弱。 那么站在个股角度来看,为什么业绩不及预期会对这些机构股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业绩是机构抱团股的核心: 当一个公司业绩持续向好、稳定增长,尤其是行业的龙头公司,会获得机构资金的持续买入,并且还会给予这个公司超越同行的“估值溢价”,从而形成一段时间内较为稳定的估值中枢,因而其估值里面包含了对于业绩增速、业绩成长持续的时间的相对乐观的隐含假设。像贵州茅台、海天味业的估值就蕴含了非常高的估值溢价。 而一旦这个公司业绩出现波动、未来业绩出现不确定性,并且是由于行业逻辑(如竞争格局)、公司逻辑(如经营情况)发生了实质性的不利变化时,“信仰”就会消失,原先的“估值溢价”也会消失,王子变青蛙,那么这些个股必然要承受远比业绩波动要大的股价调整。 所以站在当前时点来看,业绩不及预期的高估值抱团股,不仅要承受流动性收紧导致的估值下调,还要承受自身估值溢价的降低,那么里面的机构资金看到业绩出现波动就纷纷跑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估值溢价降低的案例 ●●●大●● 分众传媒2015年借壳上市,2016-2017年,分众传媒的楼宇视频媒体市占率超 95%,框架媒体市占率超70%,是当之无愧的市场垄断者。而在此期间,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也持续稳定高增长,股价也随之不断攀升,2017-2018年,公司股价涨幅也达到了70%。 洋河股份作为苏酒龙头,受益于白酒行业复苏,2017/2018年公司业绩均实现稳健增长,营收规模及市值在白酒行业中仅次于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位居第三。 由于前期压货,2019年以来,公司渠道库存处于高位,因此,公司为降低渠道库存,减缓发货速度,从而导致公司业绩增速大幅下滑,2019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3%,而同行业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受益于白酒行业复苏,营收增速分别为25.2%/21.15%。同时,由于公司业绩增速放缓,公司估值也出现明显下杀,由约25倍PE降低至约18倍PE。 公司在去年三季度业绩转负为正,消费场景恢复及梦6+新品导入促使销售实现较快增长,产品批价及库存相比调整前均有改善。公司的调整效果显现但还没有完全结束,未来随着公司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基本面有望继续改善。 北向资金连续两天逆市买入 ●●●大●● 如果您喜欢研讯社的文章,想看到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投研资讯,请点击下面的名片加关注: 研讯社 为您解读最新宏观及政策、分析产业格局及动态,共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壮阔奋进时代! 公众号 |
上一篇:两天的闪崩,答案!
下一篇:杀红眼了...
研讯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