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军师 诸葛大局观 2021-05-30 - 小 + 大
向来喜欢以大局观来认识事物。 大局观使得人在看待世界时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俯视整个格局,高屋建瓴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境界。 而非将自己困于狭窄而拥挤的局面,始终抓不住事物的重点,即便是费了太多心思,到头来也收获颇少。 格局终究还是由无数个见识撑大的! 见识一方面来自于大量的阅读,阅读不同类别的书籍,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在投资上的成功验证得淋漓尽致。 伟大的思想唾手可得,就看你愿不愿意花时间在好的书籍上,阅读最大的成本不是书本身的价格(相比于其他日常开支已经是白菜价了),而是时间,会占用人大量的时间。 但这个过程却又是少不了的,都是时间堆出来的,熊掌与鱼不可兼得。 另一方面是跟牛人一起共事,一起探讨交流或是找到一个领路人亦或是老师,能够带领你不断前进,给你指点迷津。 好老师或者好的平台,会给予你好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让你的见识可以很快充盈起来,这个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此机遇的,好运气和贵人相助亦少不了。 有时我们会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成功者运气的背后隐藏着大格局,拥有怎样的格局,就拥有怎样的命运! 拥有大格局者:有开阔的心胸,没有因环境的不利而妄自菲薄,更没有因为能力的不足而自暴自弃。 拥有小格局者:往往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怨天尤人,因为一点小的挫折就一筹莫展,看待问题的时候常常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多数人总是喜欢做一些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事,将很多心思花在了一些小事上,看似能够从这些小事中获利,自己占得了便宜,计较那丁点儿得失,却失去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一般说这样的人格局太小或是没有大局观,而大格局的养成,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后天自身见识增长的影响。 格局是由见识撑大的!见识和格局大小,落到人生上,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超大格局”和“大格局”的区别。 人都有欲望,欲望本身没有错,未经审视的欲望才是个大麻烦。 如果不加任何审视,那么每个人的欲望都会告诉自己: 明早没有必要上班; 晚饭可以再添一碗; 股市上的收益始终不能满足; 想要得到什么直接开口去要; ...... 这样的一个人,你不能不说他没有大格局,但见识不够,不足以支撑他的格局,格局不够大,便难以匹配他的欲望,那就是一头饕餮。 德不配位,大致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关于“内求”与“外求”方面: “超大格局”者,能够意识到,人活着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外求取”而是“向内求取”。 一个人如果总是要向外求取,用外在来证明自己的话,这个人的自我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很大可能被欲望饲养过度,在身体里养了一头饕餮。 而如果一个人可以内省自查,把目光转向内,无论是对自己的偏爱还是厌恶,都冷静客观地做出一番分析,那么他就有可能认识到真正的自我,于是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完善,消除和自己、和他人以及和世界之间的裂缝。 “超大格局”者,很是明白杨绛先生的这句话: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样一个人有欲望,但是不会被欲望压垮;有错误,但是总有自我检查和修正的可能。 在股市上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懂得适可而止,而非被更大的欲望牵着走。 当他获得满足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也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可以从生活中找寻到真正的乐趣。 我们会认为这个“超大格局”相比“大格局”,会更胜一筹...... 格局就像上帝的一把剪刀,悄无声息地修剪着你周围的一切,当你了解了它的进阶方法之后,应该马上把它写入你的行动指南。 因为所有的道理若不执行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知行不合一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不是真知。 格局不够大,人生成就再高也有限! 一棵石榴种子的三种结局: 1、 放到花盆里栽种,最多只能长到半米多高 2、 放到缸里栽种,就能够长到一米多高 3、 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种,就能够长到四五米高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的表面上沉陷。 真正自信的人,总是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
上一篇:疯了!终于落地了!
下一篇:服了,被这个行业干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