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韭菜团子 基本面驱动 2021-11-01 - 小 + 大
熟悉我们"基本面驱动"的朋友一定知道,我们不断前瞻市场逻辑,收获了市场上一大批高净值/优秀投资者的关注,他们有的专攻龙头战法,有的基本面和技术面炉火纯青,在市场上都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位坚持实盘的千万级别选手,同时也是我们的粉丝哦。 假装很牛逼,人狠话不多。在湖南顽主杯实盘比赛中连续获得两次千万组冠军,二十三届再战杯亚军,这位选手最大的特点就是重仓融资做短线,操作风格主要是大容量热门板块-热门股的低吸-半路-潜伏。 他极为重视市场情绪,但又不缺乏对基本面逻辑的理解,能将两者结合得非常完美,在合适的市场情绪点上出手,参与符合市场偏好的行业龙头股,每一波场内大级别行情他总是能赶上,重仓参与,扩大战果,势如破竹。
当行情的不理想时,牛逼哥也能够适时休息,潜心研究牛股背后的基本面逻辑,非常勤奋,牛逼哥的公众号每天公布千万实盘操作,喜欢的朋友请关注。 公社笔记 内容仅代表作者视角对部分热点个股或行业的学习解读,用于复盘和理解市场,而非投资推荐,追高买入风险极大,请谨慎使用独立研判。 PCB:成本传导顺利,业绩拐点显现
关注原因:短线,PCB厂商发布3季度业绩报告,景旺电子、崇达技术、深南电路、胜宏科技等同环比实现稳健增长。中长线,头部PCB厂商顺利向下游传导成本上涨压力,部分公司Q3出现了高增长的态势。同时,公司都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位置。
1、成本端: 主要原材料CCL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大幅上涨,部分厚板基本翻倍,薄板也有30-50%的涨幅。但是6-7月份略有降价,出现了短暂的机会窗口。PCB厂商在三季度生产中原材料有来自6-7月窗口期采购的部分,且上半年纷纷开始提价,三季度开始体现部分效益。但四季度成本压力还会持续,利润率进一步改善空间需要观察行业向下游转嫁的效果。
2、需求端: (1)通信:基站规模提升叠加IDC、数通类增量 深南电路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上升32%验证通信行业景气度,以重点客户华为为例,今年上半年发了19w站,下半年Q3和Q4各20w站左右,比去年同期也要好。机构调研显示,深南和方正、景旺份额较好。 (2)汽车:高准入高利润,新能源汽车增量明显 新能源汽车迅速增长,三季度以来,汽车芯片的短缺有所缓解,从8月开始,国内电动车环比增长向上,PCB连接器订单爬坡很快。汽车PCB的相关公司:世运电路、胜宏科技、景旺电子、生益科技的汽车占比基本都到了历史新高,增量明显。 (3)封装基板:国内PCB公司最好的赛道 封装基板作为是次于硅片的半导体材料第二大单品,市场规模非常大。载板今年一直非常缺甚至从去年就开始涨价,国内公司客户突破非常快。因为芯片的景气度和拉货仍处在高位,代工厂和IDM的稼动率、单月出货,都是近年新高,对于载板产能的需求非常大。
3、行业趋势:高多层PCB厂商业务重心由基站切向核心网络 英特尔 PCIe 4.0标准服务器芯片于2021年5-6月量产,新产品层数相较于PCIe3.0增加,且采用的高速材料产品升级,带动产品定价中枢上移。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头部云计算厂商PCIe 4.0服务器采购集采渗透率将达到20-30%。AMD将于2022H1推出支持PCIe 5.0的Zen4处理器Genoa,推动高速覆铜板材料由M4进一步升级至M6。交换机将从现有的100G更换至400G,预计服务器、交换机等产品将在需求的强劲推动下放量。
(兴业证券、开源证券、华安证券)
萤石:稀缺性+氟化工+新能源需求增量大
关注原因:短线,萤石价格再上一台阶,达2733.33元/吨,新能源氟化工材料同步保持高景气的背景下,萤石的稀缺性将在未来逐步凸显。拥有萤石矿产储量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将在本轮氟化工超景气周期中充分获利。
1、萤石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我国萤石储量全球位列第二,但是因前期我国氟化工产业大而不强,导致萤石资源大量流失,如今自给率不足90%,对萤石的进口需求逐年增长,随着氟化工产业进一步发展,紧缺性逐渐凸显。萤石又称氟石,是唯一一种可以提炼大量氟元素的矿物,被用于炼钢中作助溶剂除去杂质,光学领域对萤石需求量也较大。新能源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PVDF、LiPF6、LiFSI等新能源材料在未来5-10年都维持较高的需求增量,传导至产业链上游,将引发萤石、无水氢氟酸的应用结构出现明显转变。
2、萤石的纯度不同,用途也不同。根据氟化钙含量不同,萤石用途也不同。氟化钙含量大于97%的为酸级萤石精粉,主要用于氟化工的原料;大于75%的为冶金级萤石精粉,主要用于制造球团,替代高品位萤石块矿、助溶剂、排渣剂以及金属冶炼;大于65%的为高品位萤石块矿,用于金属冶炼、陶瓷、水泥等的生产。大于30%的为普通萤石原矿,用于萤石精粉的生产。
3、未来我国萤石进口量将稳定上升。自从2018年开始,我国就转变为萤石净进口国,加上我国对萤石资源的保护以及全球对萤石需求的增加,未来我国进口量将稳定上升。而落后产能也将面临淘汰,除了一些大型项目,行业产能整体呈现净出清趋势。因为新兴制造业、国防军工等产业的发展与氟聚合物休戚与共,而这些发展潜力不可低估,预计到2025年我国萤石总供给量将达553万吨,新能源行业可拉动大于117.8万吨的萤石增量,氟聚合物可拉动约43万吨的萤石增量,在全球新能源竞赛的情况下,且萤石具有不可再生性,具有战略性资源的重要意义,因此萤石供需或出现缺口。
4、拥有萤石矿产储量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将充分受益。在A股上市公司中,拥有萤石矿的公司较少,仅包括金石资源和永和股份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 相关公司: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储能热管理
关注原因:短线。储能板块细分领域,目前机构覆盖较少,后续有望得到机构持续关注。
一、事件刺激:10月31日上证报报道,储能温控行业近期获机构密集调研。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GW以上,较2020年的3.28GW提升约10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1)新能源电力发展背景下,储能规模有望显著增长。据IHS预测,到2025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64.3-179GWh;同时,伍德麦肯兹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741GWh,中国市场储能部署容量将达到153GW,截至2019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约为171万千瓦,仍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随着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增长,储能热管理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
二、储能安全提升热管理市场:储能系统中聚电池数量多,且电池容量和功率较大,储能系统架构设计导致易产生产热不均匀、电池间温差较大、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进而可能导致一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变弱和寿命和容量下降,严重时会引发热失控造成火灾事故。据索比光伏网报道,2021年8月特斯拉位于澳大利亚的电池储能项目基地发生火灾,引发市场对储能安全的关注度提升。储能热管理作为储能安全的重要保障举措,随着未来市场对储能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有望显著增长。
三、储能热管理分类:储能热管理技术包括空冷、液冷、热管冷却、相变冷却四类技术工艺。根据《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技术现状分析》,热管冷却的技术原理为依靠管内冷却介质产生相变来实现换热,相较于液冷系统,相变过程可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散热效果更好。考虑性价比因素,热管冷却技术较适合于快充电池系统、调频储能系统等锂电池系统。当前,储能热管理仍以风冷、空冷技术为主,液冷、热管冷却技术或为未来发展方向。 1)目前通信基站、新能源电站的温控设备主要采用风冷或液冷方案,单GWh液冷、风冷方案价值量约0.5亿、0.3亿,在储能系统成本占比约3-5%,价值量较高。整体看当前风冷方案占比较高,可能主要系通信基站等应用领域推广更快,通信基站中的储能系统功率密度相对较低,对温控设备要求较低,因此大量在数据中心温控领域采用的风冷方案应用到该领域。未来随着新能源电站、离网储能等更大电池容量、更高系统功率密度的需求起来,据产业一致反馈,液冷方案占比将快速提升,目前宁德时代正在推广户外液冷电柜。其优势主要是靠近热源、温度均匀、能耗低,同时也比风冷更适合户外的环境。随着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储能热管理领域将迎来高速增长。
四、相关个股:
(部分资料来自上证报、招商证券、中泰证券研报) 颗粒硅:投产降本下游采购积极
关注原因:短期,颗粒硅陆续投产成本降低,下游公司纷纷采购,关注行业或可受益公司。
1、事件刺激 1)11月1日,保利协鑫恢复交易,股价涨幅超82.83%,市值最高突破900亿港元;目前协鑫多晶硅料单月产出已超9000吨,稳居全球第一; 2)公司产能已在徐州、乐山、内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多个十万吨级产能基地。徐州1万吨已于今年2月实现平稳运行,新增2万吨产能预计年末达产;预计2022年5.4万公吨颗粒硅产能将全部释放。乐山一期颗粒硅建设项目于今年上半年正式破土动工。内蒙首期产能相关准备及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有望2022年三季度投产;
2、相较传统西门子法多晶硅,颗粒硅优势明显 1)成本低:估算颗粒硅生产成本有望在28元/公斤左右,对比棒状硅降低20%以上;制造端的综合生产成本较棒状硅相比下降约30%; 应用端:降低长晶环节的成本近两成。未来在侧加料模式及连续直拉单晶技术(CCZ)工艺推广下,颗粒硅有望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 2)品质更好:目前颗粒硅拉出的硅片部分电性能甚至更好、适用N型硅片;全球主要下游厂商均全面通过颗粒硅拉晶测试,金属含量、碳含量、施主杂质及受主杂质均达到N型用料标准,亦能满足电子级多晶硅要求。品质端数据超越下游厂商预期,能使下游客户大幅度提高直拉单晶品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颗粒硅生产过程没有人和空气接触,洁净高纯生产过程、没碳、没有金属杂质,氧含量比西门子法低; 3)投产周期缩短近半:颗粒硅产能建设周期在1年多一些,而传统西门子法棒状硅需要近2年;投产速度大幅缩短,解决硅料供给失衡问题,加速颗粒硅在市场的渗透率提升。
3、有利于碳排放降低,易拿能耗指标 易拿能耗指标、扩产更容易:每生产一万吨颗粒硅将减少碳排放44.8万吨,较改良西门子法降低74%,节省燃煤16.64万吨,相当于每年多种218.6万棵树;符合能耗“双控”趋势、更具市场主动权;新的技术、硅粉技术提升,未来碳足迹还有下降空间;
4、下游纷纷采购,侧面印证颗粒硅获得市场认可 晶澳公告采购专门的颗粒硅近15万吨,万吨级大规模采购表明颗粒硅获得市场认可,标志着大规模产业化的开端; 中环股份约定2022至26年期间向保利协鑫采购包括颗粒硅在内的多晶硅料预计35万吨; 双良股份,2021-26年将向江苏中能(协鑫全资公司)采购硅料(包括块状硅和颗粒硅)5.3万吨,预计采购金额约112亿元; 目前主流硅片厂商已纷纷试用颗粒硅,使用比例较此前已大幅提升,侧面说明颗粒硅获得市场认可;
相关公司 (上机公告、浙商证券、协鑫能源、投资者调研) PCB行业拐点 用户:王小明
1、PCB行业部分公司Q3出现了高增长的态势。同时,公司都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位置。 2、成本:原材料CCL6-7月份略有降价,出现了短暂的采购机会窗口。同时,PCB公司因为成本原因,也纷纷开启提价的动作。 3、需求: (1)通信:相关的公司深南电路三季度很好,以重点客户华为为例,今年上半年发了19w站,下半年Q3和Q4各20w站左右。 (2)汽车:三季度以来,汽车芯片的短缺有所缓解,从8月开始,国内电动车环比增长都是向上的,在芯片以外的无源器件——比如PCB连接器这些订单爬坡都是很快。 (3)封装基板:国内PCB公司最好的赛道,作为仅次于硅片的半导体材料第二大单品,市场规模是比其他很多半导体材料要大。载板今年一直非常缺甚至从去年就开始涨价,国内公司客户突破也非常快。
储能温控 用户:任雨潇
1、储能电池系统容量和功率大,高功率密度对散热要求较高,同时储能系统内部容易产生电池产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因而温度控制对于电池系统寿命、安全性极为重要。 2、目前风冷方案占比较高,主要基于通信基站等领域推广更快,液冷方案主要用于新能源电站,离网储能等更大电池容量的需求,是新能源的未来趋势,因此储能液冷温控领域有积累的企业可能会去的领先优势。 3、英维克、申菱环境等在数据中心液冷技术方面有积累,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等在液冷、电力设备液冷和户外应用均有较深积累。
氢氟酸 用户:半面阎王
事件:10月份国内无水氢氟酸价格走势大幅上涨,截止月末氢氟酸市场价格为13150元/吨,较月初价格11170元/吨上涨17.73%,同比上涨56.55%。 1、氢氟酸主要用于与三氟乙烯合成锂电池粘结剂PVDF,半导体蚀刻等用途。 2、中欣氟材:拟购买高宝矿业100%股权,高宝矿业年生产氢氟酸产量5万吨左右,拟扩建至7万吨氢氟酸生产量;金石资源:萤石是生产氢氟酸的重要原料;云天化:利用磷化工副产氟资源生产氢氟酸。 医疗行业被高瓴抛弃后...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社完整版置顶笔记 |
上一篇:新赛道,集体大涨!
下一篇:稳住,不慌!
基本面驱动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9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