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犹有去来船,长江倒影涵青天。 鹤寒梦觉松梢月,流水残梅浸香雪。 山翁呼儿沽酒归,独客有感未睡时。 提剑起舞摇斗宿,醉里天风生两袖。 现在公众号推送机制有问题,容易漏推文,很多同学问怎么办? 据我了解,每天都阅读文章的读者、经常点文末的“赞”、“在看”或添加过“星标”的读者,都会在更醒目的位置,第一时间看到的文章推送。 ----------------------------------- 12月开始不少人开始做年度总结,我在集思录上看到不少所谓价投今年魔幻的表现,周末X球一篇1000w到300w的文章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样的现实反应出的是有效止损,无效止损和价投核心的问题;在我看来他们多数是刻舟求剑的价投。 原来准备讨论这个问题,不过周五外围的变化可能大家更感兴趣,今天的复盘还是聊聊这一块。 SEC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必须披露是否由政府实体拥有或控制,并提供审计检查证据,同时以可变利益实体(VIE)上市的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若PCAOB 规定期内不能取得所要求的审计底稿,或者企业未及时申报是否为外国政府所有及控制,法例准许SEC可禁止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甚至摘牌。 中丐周五的变化一方面是政策变化,不少公司未来会加速回归港股,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渗透率达到了拐点。 这里其实就是佐证了开头的刻舟求剑式价投,一个成长行业变成价值型行业,估值方式就会有一个重大的调整,好比中国神话这样分红型的公司,你能给60倍的估值吗? 进入到第二点,中丐的下跌带动了美股纳指的下跌我觉得这个解释有点牵强,纳指甚至比特币的波动更大程度是在反应全球资金对于风险偏好的降低。 中金的观点 近期海外及港股市场波动加大,A股显韧性。近期受Omicron新毒株担忧、美联储主席表态可能加快宽松退出节奏等因素影响,海外市场波动加大,同时大部分商品价格下行。港股除受这些因素影响外,有关中概股的进展及科技股近期业绩也压制情绪,在近期创出年初至今新低。 政策稳增长可能逐步加力,中国未来市场环境相对有利。 从大市上看,与今年大部分时间“中国政策趋紧、增长回落;海外政策宽松、增长加速”相比,从当前到2022年年底,“中国政策趋松、增长逐步见底回升;海外通胀高企政策趋紧、增长高位回落”是市场环境的突出特征,这样的特征对中国市场相对有利。我们从7月底开始判断中国市场进入“增长下行与政策稳增长预期的交互期”,7月份以来中国宏观数据表明中国增长面临压力,同时政策逐步趋向宽松,但到目前为止力度仍较为温和。 上周媒体报道李总理在会见国际机构时表态“降准”,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即将召开,我们判断政策稳增长有可能进一步加力,市场环境可能逐步更为有利,投资者无须过度悲观。 (简单说,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不会跟随紧缩,反而有松的预期;恒大公布后也是一个定性的说法,对于其他房企尤其是央企接盘的融资明显放松) 上周市场期待老基建发力,中字头异动了几天,我对此只看一个补涨修复,预期不高,我认为大方向还是在新能源基建。 光伏、风电、电网、分布储能在之后的财政政策落地后22年还有高速发展的基础。 对于12月初开始公布11月的新能车数据,数据依然不断超预期,短期继续看锂电中上游。 至于电机电控为代表的汽配,短期已经走了一段的补涨行情,目前性价比不高,其他他们和电池最大的差距在于,毛利率行业只有15-18%,增长只能靠放量和量价齐升的电池比稍稍逊色。 对于汽配的方向,长期还是智能化的想象力更大。 明日思路 日记记录仅对自己负责,不构成交易建议,也不会指导任何人操作。 短线上 周五短线情绪降温,只有汽配和st相对强势,st都有自己的节奏,不予评论;汽配我认为也到了高位筑顶的阶段,本周上半周继续看退潮。 成长股周一如果跟随外围调整依然看机会。 中线上 电新,标配中游、上游。 半导体,科创50ETF。 疫苗, 维持标配。 周期资源只留点黄金。 金融方向,维持低配。 记住慢牛中80%的买点都是在回调而不是追高。 多数人而言,利润取决于仓位(历史的进程),而不是自己选股和切换能力(个人的努力)。 中线组合 电新/金融/科技/周期/疫苗3.5/0.5/1.5/0.1/2 电新 锂电、光伏、稀土 金融 财富管理 科技 半导体、588000 资源 黄金、 疫苗 mrna 午盘号见下图,交流盘中的机会,我们明天午盘见。 |
上一篇:周末惊魂大事,一个利好浮现!
下一篇: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