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跌0.13%,深证成指涨0.23%,创业板指涨0.49%日线六连阳。成交额接近8000亿。北向资金方面,沪股通流出19.28亿,深股通流出18.29亿,总体流出37.57亿。 昨晚国外欧美市场都出现大涨,很多人认为今日A股稳了,我就感觉,A股今日必然有理由开始震荡了。 总感觉这波,欧美股市其实跟的是A股,要不是A股连续反弹,欧美股市哪有抬头的机会。 所以,在今日市场高开在3100点附近之后,到达短线第一技术震荡位置,适时开展震荡消化获利筹码的动作,是再合适不过了。 A股,目前还没有到高开高走,高举高打的阶段。刚出ICU,就要去夜总会,不至于如此极端。极端行情往往不理性,理性行情往往具有持续性! 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市场调整的姿势。 任何时候,有一个优美的姿势出现,总是会给人好感,市场也是。 日内大开大合还是平稳震荡完成调整?连续小K线完成调整亦或是快速大K线相互反包完成?这个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目前看,市场指数大概率将是在日内完成调整的同时,在几个交易日之中,用小K线持续震荡。主要原因是,此处不宜再度回踩过深,机构也不愿意用手中的廉价筹码再度猛砸地板。但想要立马上涨也难,毕竟上方也有大量的套牢筹码在等待解套出局。稳住,横盘,压住指数,继续吸筹。 今天砸了半个白马,中国人寿,但这个是巨型白马,一个顶三。此刻,这类前期护盘的大权重股出现明显补跌,是行情的最大利好,既能压指数,机构卖出之后还得买当下行情的主线品种。 市场目前看,已经进入平稳阶段,逐步进入右侧交易,此处有便宜就要去占,而且还要尽快,物美价廉不等人。物不美,价便宜也不能买哦!当然,便宜不是低位低价。强者恒强,才是未来的便宜。近期走势较强的机构重仓型品种,一般后续行情确定性较高。 从持筹者角度讲,反弹阶段,持股和调仓是重点。下跌过程中抵抗的品种,率先修复的品种,本次调整没有跌回4月初的品种,将在下一轮行情有明显机会。 近期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大型机构开展的自购潮和上市公司的回购潮。目前已有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中欧基金、华安基金、国泰君安资管、中泰证券资管、华泰证券资管等13家机构在10月17日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自购金额合计达11.5亿元。事实上,基金公司集体自购旗下基金,今年已是第三次。今年1月,多家公募机构以不低于1亿元的自购金额维护市场稳定,3月再次有多达26家基金开启自购,多家基金公司实施自购金额超过2亿元。上市公司方面,10月以来共有209家上市公司已发布回购预案或正在实施中,以预计回购数量和回购价格上限计算,合计回购金额最高可达到596.97亿元。 别的咱不说,这帮子机构,捡便宜货的水平,还是挺高的。再说,人家钱多,有些筹码,捡着捡着,就不便宜了。 医药板块近期持续走高,这个便宜就不用我们多说,大家都看得到。 下半年以来,医药板块频频迎来边际利好,整体板块逐步走出此前政策预期压制的负反馈中,无论是药、器械耗材还是医疗设备均迎来了政策的改善或者新增量的支持。因此从医药全板块来说,近期利好的频繁落地或将标志着医药板底部反转的新起点确立。 长期来看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趋于弱化,短期依然会对社会经济活动和医药行业产生影响,基于疫情的常态化及防疫措施,补齐防疫所需的短板、受疫情影响小或政策支持力度大的高景气度方向、疫情受损后修复的方向有望成为下半年的投资主线之一。 今日风向标软件供求关系看,资金主要流入方向在旅游酒店、电源设备、航空机场、汽车整车、钢铁行业、汽车服务等。 昨日比亚迪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1亿元至95亿元,同比增长2.72倍至2.89倍;扣非净利润达到81亿元至88亿元,同比增长8.14倍至8.93倍。2022年1至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18万辆,同比增长249.56%,前三季度销量超过特斯拉交付的90.86万辆。 此前由于巴菲特减持,比亚迪已经连续调整多时,目前基本面成长依旧良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突围和弯道超车,A股,我只看比亚迪。 近期大家比较关心光伏新能源方面,我们持续跟踪。 四季度旺季高景气度支撑,坚定看好光伏主线龙头。逻辑确定性排序:设备、电池、硅片、逆变器、组件。 硅片环节:硅片在光伏产业链中具备更高的技术壁垒、能评限制、投资强度等,成本曲线头尾部差异大,维持高集中度和强话语权,相对营利能力更强,硅片环节技术壁垒远超柿场预期,210+N型+薄片化加速迭代进一步拉大成本曲线斜率,明年硅料大幅降价后,非硅成本优势更大的龙头企业将脱颖而出。 电池片环节:电池片在明年上半年之前依然为主产业链最确定性紧缺,并且TOPCon、HJT、HPBC、ABC等新型高效电池技术经济性逐步具备优势,量产产能加速落地,技术领先并且率先投产的头部电池厂商持续受益。 组件环节:通威组件近期最新中标价已略高出其余中标候选人报价,说明前期个别订单的低价中标更多是一种市场策略行为,组件除价格外仍具有品牌、产品、渠道、供应链等多方面竞争要素,今年海外红利持续,明年国内需求接力,仍有利润修复以及成长空间。 逆变器环节:储能与微逆持续高增长渗透,近2年积压的地面装机需求也有望在23年迎来爆发,地面电站逆变器需求也将迎来拐点,2022Q4欧洲冬季能源紧张下居民电价看涨,全球光伏亦进入需求旺季,逆变器需求保持旺盛,叠加交付能力提升,出货高增趋势明确。2023年光伏及储能亦大概率兑现高增。 设备环节:全产业链加速向“大尺寸+N型+薄片化”迭代,新技术大规模量产同时催化设备迭代升级。 |
上一篇:比亚迪:真的在“盈利”!
下一篇:注意风险,收拢战线!
股沐迎春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