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卖品大跌,能抄底吗?
原创:佚名 炼金士 2022-10-24
- 小 + 大
今天聊一下贵州茅台,盘中跌穿1500元,全天成交202亿,毋庸置疑的砸盘王: 本次大跌,击穿了2021年8月份最低点,估计很多人蠢蠢欲动,是不是到了非卖品抄底的时候?要解答这个问题,单纯看贵州茅台没啥意义,你得站在更长的历史维度。之前给大家看过一份表格,申万31个行业近22年的涨跌数据,很多人说,数据太长没看清,那我从2010年开始截图(如果还看不清,直接找助理要吧):最近12年,A股累计涨幅第一名是食品饮料行业,累计涨幅207%,毋庸置疑的王者。事实上,2016年以前,食品饮料行业并不突出,白酒也就是个低估值的传统行业而已,这是普遍观点。只是后来,在白酒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机构们发现了它与传统行业的根本差别:持续的涨价能力。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能力,让它区别于煤炭,有色,钢铁这类传统周期行业。说出来你们都不相信,时间很近,从2016年开始,2017年是高潮。在2016年以前,食品饮料是个渣渣行业,在2014年,2015年牛市,食品饮料的涨幅连全行业平均都追不上,属于垫底的存在。2014年,食品饮料涨幅16%,全行业平均40%,2015年,食品饮料涨幅26%,全行业平均43%,扎堆白酒的基金经理们在2年牛市里,那叫一个煎熬啊。从2016年开始,中小创泡沫破灭,开始全面杀估值,低估值,业绩优良,以安全著称的蓝筹股开始被市场追捧,价值投资闪亮登场。2017年达到高潮,那时候的传统行业的龙头有很多,保险业的中国平安,银行领域的招商银行,家电的格力美的,还有白酒的贵州茅台等等。2016年开始的那场漂亮50行情,最突出的行业是食品饮料,有多么突出呢?食品饮料行业是2015年股灾以后,几乎唯一连续2年上涨的行业,2017年更是全部申万31个行业涨幅第一名。2018年全行业普跌,食品饮料行业未能幸免,同样跟跌,但低于全行业平均跌幅。2019年开始,食品饮料行业再次大涨,这种大涨夸张到什么程度呢?2019年大涨72%,位列全行业第二名,2020年大涨84%,位列全行业第三名,2年累计涨幅全行业第一名。从行业的角度看,新能源所属的电力设备行业,在那两年白酒牛市相比,只能算小弟弟。看完这些,不难理解,为什么近10年,尤其是近5年,食品饮料行业牛股辈出,白酒行业更是层出不穷。2016年后的5年时间,真的是食品饮料行业的牛市。任何一段牛市,必然包含两方面:首先是价值的回归,然后是拔高估值的情绪炒作,食品饮料行业尤其突出。2016年,食品饮料行业市盈率在20倍,随后两年,估值拉升到巅峰30倍,但依然没有超过201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估值,所以,2016年以后的行业上涨,比较克制,更多的是合理估值的回归,行业的补涨,并没有太多泡沫。随后2018年熊市再次回落到20倍的市盈率,在2019年拉高到30倍,这时候,变量出现了:2020年疫情,全球大放水,外资疯狂涌入全球疫情安全港:中国。在外资的推动下,食品饮料行业开始了拔估值的情绪炒作,行业市盈率一口气干到了最高60倍。兄弟们,永远不用怀疑情绪炒作的威力,游资敢短时间内把一个垃圾股炒10连板,甚至翻10倍,机构们就敢抱团把一个传统没啥增量的行业,用“持续涨价能力”包装一下,给你炒到曾经遥不可期的高估值,顺别贴一个核心资产非卖品,怕高都是苦命人的标签。2021年以后的食品饮料行业持续回落,本质是杀估值挤泡沫,很遗憾,杀了2年,才勉强将2020年以后拔高估值的泡沫给挤出去了,距离所谓的行业合理估值甚至低估,差的太远。每次杀估值,都需要一个契机:2018年杀估值的契机是贸易冲突,现在的契机,当然是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外资砸盘。我估算了一下,美联储加息到年底,人民币贬值到年底,下次的外资回流,得等联储加息结束,开始释放宽松讯号,至少要等1年。作为食品饮料行业中的王冠——白酒行业,咱们2023年末再见!
|
上一篇:跌入茅坑……
下一篇:外资还得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