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1月17日通威拟与天合光能合作投资光伏产业链,拟投资150亿元用于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 1、光伏产业链又迎大规模扩产,硅片&电池片设备需求高增 11月17日通威与天合光能拟合作投资光伏产业链,包括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40亿)、 年产15GW拉棒项目(50亿)、年产15GW切片项目(15亿)、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45亿),通威在各项目均持股65%。其中高纯晶硅项目拟于2022年底前竣工投产;拉棒及切片项目均于2021年9月底前完成首期7.5GW投产,2022年3月前全部15GW竣工投产。 硅片环节:垂直一体化是未来三年整个光伏行业的大基调。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玩家越来越多,集中度越来越低,盈利能力越来越弱,通威和天合过去没有硅片产能,现在和阿特斯、晶澳、晶科一样开始扩产硅片,都是基于垂直一体化的行业和战略的大逻辑之下。 2019年起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上机数控、京运通等龙头相继启动硅片扩产,叠加210或者18x大硅片技术路线将继续拉长硅片扩产景气周期。考虑此次通威与天合光能合资扩产后,预计2020-2022年国内年均新增硅片产能达70GW,对应每年新增硅片设备需求约140亿元(2亿元/GW)。此外随着硅片大尺寸时代的到来,传统单晶炉等设备需要更新换代,新增装机需求+存量替换需求带来广阔硅片设备空间。 表:中环股份+晶科+隆基+晶澳+上机数控+通威启动硅片扩产潮 电池片环节:此次15GW电池片项目总投资额45亿元,对应每GW投资额3亿元。机构有以下预测: 1、此电池片项目三种技术路线都包含(PERC,TOPCON,HJT都有) 考虑到目前PERC电池单GW设备投资约1.6亿元,TOPCON投资额在PERC基础上增加7000-8000万(主要为薄膜沉积设备)即为2.3-2.4亿元,HJT电池最新的单GW设备投资额4-5亿元。若考虑到未HJT还有很大设备降本空间&PERC设备投资额已降到接近极限,加上平均投资额是3亿元/GW,机构预计此电池片项目三种技术路线都包含。 2021年Q2是HJT行业重要窗口期,届时若良品率、转换效率等各项参数在GW级规模上得到验证,机构认为HJT会迎来全面爆发。预计到2025年左右,类比于过去三年单晶对多晶的替代,HJT将完成对PERC的全面替代。 2、此次项目扩的是N型+210为主要技术路线。 市场上目前除了中环有少量N型硅片产能外,绝大多数产能是P型。从通威天合的角度出发,此次扩产硅片原因有2点。1、是提高产业链的综合话语权,如果需要扩产P型硅片,其实没有必要增加资本开支,市场上加上2020Q3扩产的P型硅片产能预计将在2021Q2开始投产,未来一年,P型硅片供给量相对充足。2、虽然对长晶炉来说,选定一个技术路线后,从P型转到N型硅片,只需要更换热场,但是由于N型硅片生产过程中,对热场材料的纯净度要求更高,切换热场在实际操作层面其实有难度,面临炉体污染+清洗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最优选择是选定一个技术路线,别轻易更换。故机构判断,通威此次扩产大概率扩的是TOPCON和HJT用的N型硅片;从长期看,都是布局TOPCON和HJT电池片产能。 且根据机构的产业链调研信息,TOPCON和PERC+,都是属于过渡技术,短期是为了延长现有PERC产能的生命周期,长期看终极解决方案都是从PERC切换到HJT。 图:PERC电池扩产项目 2、晶盛机电系硅片设备行业绝对龙头,有望获得可观订单 晶盛机电凭借较强的产品实力,积累了较好的客户资源,和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均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公司主要客户可分为三类:1)有部分硅片产能,但要垂直整合客户,包括晶澳、阿特斯等。由于硅片环节盈利能力较好,驱动组件厂商业务逐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参与硅片扩产潮;2)大硅片趋势带来的存量产能更新的客户,包括中环、晶科等。18X/210大硅片降本增效优势明显,而长晶炉随硅片尺寸增大将会完全更新换代,带来大规模存量设备替换需求;3)没有硅片产能,新切入硅片环节的客户,包括通威、上机数控等。随着通威与隆基保护协议结束,通威此次也切入硅片环节,机构预计通威为提升各环节市占率,和提高自己对全产业链的控制力,未来有望持续扩张硅片产能。 目前国内主要的单晶炉供应商包括晶盛机电、天龙光电、精功科技、京运通、连城数控、北方华创。连城数控是隆基的关联企业,在单晶炉业务上和隆基深度合作。在除了隆基以外的单晶炉市场需求上,晶盛机电占据了90%的份额,总体市占率约50-60%,是行业内的主力供应商,机构预计在此次通威扩产中晶盛机电有望获得较大份额的订单。公司Q3末在手订单59亿,同比+130%,前三季度新签光伏订单45亿元,业绩高增确定性强。 图:2019年晶盛机电39亿元新接订单具体拆分(亿元) 3、光伏各环节积极布局大尺寸产能,核心设备商显著受益 大尺寸硅片降本增效效果明显,代表未来发展方向,而设备端代际差异无法完全消除,将显著拉动硅片厂的新设备投资需求。相比于M2硅片,中环210大硅片可提升1%的光电转化效率,80%的单片功率,最后将体现在度电成本LCOE的大幅下降。由于“降本提效”是光伏行业的不变基调,大硅片时代的到来确定性高,拉长设备景气度。 光伏全产业链大尺寸配套准备已经就绪。光伏电池产业链各环节均主动顺应行业趋势,开始布局大尺寸产能。硅片环节:隆基在2019年5月份推出166大硅片,接着中环8月份正式发布210大硅片。从单晶硅片双龙头布局开始,行业开启大尺寸潮流;电池环节:爱旭2020年义乌二期、三期210产能投产;通威2020年眉山一期210产能投产;隆基2019年古晋、西安项目166产能投产;组件环节:近期各龙头组件厂大功率组件发布会召开,各龙头分成了明显的两个阵营,第一梯队一体化龙头企业选择了与现有硅片产能兼容性更好的18Xmm尺寸组件,第二梯队组件龙头选择更大的210mm硅片尺寸。未来随着大硅片渗透率提升,核心硅片设备商将会充分受益。 4、电池片技术迭代将带来行业爆发,设备商红利有望逐步兑现 HJT技术降本提效路径明朗,机构预计HJT设备订单即将进入放量阶段,预计2020年行业订单在3-5GWh,未来三年复合增速超过100%。目前设备折旧约占电池成本的15%,未来有望通过设备国产化和设备效率的提升,将设备折旧降低到7-8%。目前国产银浆和靶材价格仍然较高,伴随下游扩产加速,耗材价格有望快速下降。 图表:HJT电池降本提效路线 预计HJT技术随着成本的下降,按照5亿/GW的投资额有望带来超500亿的设备空间。技术迭代下,设备商将最先受益。机构预计HJT设备订单即将进入放量阶段,预计2020年行业订单在3-5GWh,未来三年复合增速超过100%。 图表:根据机构测算,预计2020-2022年HJT设备的市场空间超280亿 5、相关标的:看好国内硅片设备龙头【晶盛机电】,公司Q3末在手订单59亿,同比+130%,前三季度新签光伏订单45亿元,未来2年业绩高增确定。看好【迈为股份】丝网印刷机龙头,异质结具备整线能力。【捷佳伟创】产品线广、协同性强的电池设备龙头。【奥特维】组件设备龙头。 6、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产业链降本不及预期。 |
上一篇:送儿子去幼儿园
下一篇:乱成一锅粥,11-18周三
先知突发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5
2022-11-15
2022-06-21
原创2022-06-10
原创2022-06-09
原创2022-02-17
2022-01-24
2021-11-11
2021-11-08
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