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抱团!说下票的逻辑
原创:老段 段哈哈复盘 2021-07-25
- 小 + 大
本号内容仅为分享交流,部分素材取自网络,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不承诺任何收益,投资者如据此交易,风险自担,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最近这段时间,记过抱团中小市值票拉升的现象吧比较明显。而且机构喜欢在主升浪里面做,这么搞实际上散户短线把握好,是比较容易跟上车吃肉的。尤其是热门题材,比如说新能源。前段时间也给大家整理过几个抱团较为明显的机构趋势票:比如说双星新材,天奈科技,迈为股份等等。今天给大家整理一只刚启动的票:铂力特。但是铂力特并不属于超级热门板块,这种刚启动的票到底能走多远不是很好把握。比较适合短线功力比较好的朋友跟踪。今天讲讲基本面,看看它到底有多少亮点。亮点多的票跟风会更好一点,能走的高度相对来说会更高一些。铂力特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增材制造行业早期的参与者之一,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在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积累了独特的技术优势,整体实力在国内外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机械、科研院所、医疗研究、船舶制造及电子工业等领域,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实力行业领先。截至2020年,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327项,拥有授权专利153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制造”、“工业强基工程”国家重大专项等多个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科研项目,荣获第一届全球3D打印大奖年度OEM奖。公司同时与国内军工单位及其下属科研院所等紧密合作,参与支持多个国防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与生产交付,完成了多项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的增材制造技术攻关任务。增材制造是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技术。制造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随着智能化技术和制造业的充分发展和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旨在全面推进中国的智能制造强国战略。增材制造技术作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整体制造水平的关键技术手段,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重点。3D打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由于增材制造技术能快速制造出各种形态的结构,对传统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成为了制造业最具代表性和最受关注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在各国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增材制造热点应用争相出现、前沿技术研发速度不断加快。增材制造设备是3D打印产业链的中游,产业规模占比最大。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于2019年达到157.5亿元,同比增加31.1%,快于全球整体增速;3D打印设备产业规模70.86亿元,占比最高,达到45%;3D打印服务产业规模为45.67亿元,占比29%;3D打印材料产业规模40.94亿元,占比26%。航天航空及国防领域是金属3D打印应用的重要领域。2019年的全球增材制造行业产品和服务收入为118.67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21.2%。其中,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的应用规模占到14.7%和7.4%,分别对应17.44亿美元和8.78亿美元。3D打印技术所制造出来的零件能够很好的迎合这些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优势。公司布局3D打印全产业链。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金属3D打印设备的研发及生产、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服务、金属3D打印原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金属3D打印工艺设计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含金属3D打印定制化工程软件的开发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金属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全套解决方案,构建了完整的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设备及配件销售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十余个型号的增材制造设备,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在国产金属3D打印设备市场中位居前列,且成功出口德国,根据招股说明书,S310型号设备通过空中客车公司认证,成为空客A330机型增材制造项目主要设备,也是唯一通过该认证的国产增材制造设备。2020年,公司自研3D打印设备的销售量、生产量分别为81台(套)、153台(套),比上年分别增长131.43%、206.00%。定制化产品服务方面,根据2020年年报,公司拥有增材制造装备150余台,相关分析检测装备50余台,可成形材料涵盖多个种类,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具体包括7个飞机型号、4个无人机型号、7个航空发动机型号、2个火箭型号、3个卫星型号、5个导弹型号、2个燃机型号、1个空间站型号,涉及C919等军民用大飞机、先进战机、无人机、高推比航空发动机、新型导弹、空间站和卫星等。专注航空航天领域,聚焦高端制造。公司主要客户包括航空工业下属单位、航天科工下属单位、航天科技下属单位等等。公司于2018年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A350飞机大型精密零件金属3D打印共同研制协议,标志着公司在金属3D打印工艺技术与生产能力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据2020年年报显示,航空航天领域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60%;同时,公司积极大力开拓其他行业的市场,进一步挖掘市场应用领域,工业机械及科研院所领域营业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81.04%、69.17%。公司处于快速增长期,营收和利润稳步攀升。公司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2.91、3.22与4.12亿元,近两年增速分别为28.1%和10.38%;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0.57、0.74与0.87亿元,近两年增速分别为29.88%和16.74%,总体来看公司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公司近两年毛利率稳定在50%以上。2018-2020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3.68%、50.27%和52.72%。2020年,占公司营收最大的三部分:3D打印定制化品、3D打印设备及配件、代理销售增材制造设备及配件的毛利率分别为59.71%、50.62%和23.25%。公司作为国内最具产业化规模的金属增材制造企业,业务覆盖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技术和客户的先发优势明显。受益于增材制造行业快速发展,公司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实现营收5.56/7.90/11.69亿元,同比增长35%/42%/48%。实现归母净利润1.34/2.03/3.08亿元,对应PE为124/82/54倍。
|
上一篇:诡异!
下一篇:清仓,立即清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