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社融的意义!| 3月经融数据解读
原创:研报社 研报社 2020-04-11
- 小 + 大
![]()
2020年4月10日(周五盘后),央行发布2020年3月金融信贷数据,社融数据全面向好。
第一,3月新增社融5.16万亿,比2019年3月同比多增2.2万亿,也大幅好于此前主流机构预期的3-4万亿水平。3月新增社融打破了今年1月份刚刚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同时也使得社融存量增速从10.7%左右跳升至11.5%。具体来看,同比多增的2.2万亿中,有1.1万亿是企业信贷、0.6万亿是企业债券(直接融资)、0.3万亿是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和地方政府是3月社融大增的主力。第二,3月新增贷款2.85万亿,比2019年3月同比多增1.16万亿,也高于此前主流机构预期的2万亿。具体来看,企业新增贷款接近2万亿,同比多增1万亿,所以企业是3月信贷大幅增加的主力,但是同比多增的1万亿中,有5600多亿是短期贷款,所以主要体现的还是企业弥补短期流动性需求,加大中长期投资的需求不明显。居民新增信贷近1万亿,同比只是小幅改善(整个一季度大幅少增),说明疫情对居民消费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第三,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上升1.3个百分点至10.1%,创近三年新高,高于此前主流机构预期的8.8%。M2增速大幅提升体现了宽货币政策的效果,其中企业、居民存款分别同比多增1.3万亿和1.5万亿,一方面说明疫情抑制了居民和企业的短期需求,货币多存放于银行;另一方面也能说明,一旦疫情结束,消费可能获得较大力度的回补。一方面,社融数据的全面向好体现了2月以来一系列刺激政策开始奏效,作为经济前瞻性指标,社融数据的全面向好给经济修复提供了支撑。
社融数据是一项反映社会综合融资需求的数据,是宏观经济核心前瞻性指标,3月社融数据的全面向好有一定的积极指示意义。 预计在经济刺激政策大规模落地之后,今年全面社融增速有望提升至13%左右。 研报社之前常说,如果说财政政策是兵马,那么货币政策就是粮草,粮草得先于兵马而行,经济要企稳向好,那么信贷社融数据率先反弹是必要条件。总之,社融数据大增给下一阶段的经济修复提供了支撑。顺便说一下货币政策近期还有哪些预期: 1)4月15日左右的MLF大概率将迎来调降,预期10-20个基点,4月LPR利率也将跟随调降。 2)在继前两次定向降准之后,4-5月可能还有一次全面降准(但是从目前的政策定力来看,概率不是很大,50%吧)。 3)存款基准利率这块,虽然上次讲话之后,预期降低了,但是仍然存在可能。
另一方面,当前阶段社融向好是经济向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社融大增只是打了个基础,但当前经济修复的关键在于扩内需。
打胜仗必须要粮草先行,但是有粮草未必能打胜仗,关键还得看能不能出奇兵。
其一,上文也分析了,天量社融中居民消费少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不高、企业居民存款大增,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内需的不足。 甚至因为目前企业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低于银行理财收益率,部分企业将融来的资金买银行理财,这些都是内需不足、企业不愿加大生产投资的体现。
其二,国债利率下行至2.5%左右的历史低位、货币利率DR007等持续下行至1.5%左右,说明流动性充裕,同时也说明很多资金淤积在金融市场。
总结:扩内需是当前政策的重点,逆周期调节托底+以改革促发展是主线。
在政策的推动下,社融的高增表明宽货币一定程度上传导至宽信用,但是宽信用能否真正传导至经济向好,还需要进一步扩内需政策的支持。昨晚《强刺激的终结?| 要素市场化新政解读》一文解读要素市场化新政时指出: 《意见》在这个时点落地,或许意味着国家面对新一轮经济压力,不会走老路,不会选择“大水漫灌”式的经济刺激,而是采用逆周期调节托底+以改革促发展的方式。
昨晚留言区有研粉认为这是放弃政策刺激经济的意思,其实是误解了。一方面,当前大背景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仍是主基调,因为需要逆周期调节政策托底,缓和当前的稳增长、稳就业压力。但另一方面,再来一轮“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概率很低,大方向是以改革促发展,释放制度改革的红利,政策上多是以“扩内需”为主的精准滴灌。如果说逆周期调节政策是西药,以改革促发展是中药,那么中西结合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
4月10日上午公布了3月CPI、PPI数据,两项数据均大幅下行,重申当前的重点不是通胀,而是通缩。
3月CPI同比增速从2月的5.2%大幅回落至4.3%,连续两个月下行,这与研报社之前判断的一致(之前就已说过,猪周期见顶下行会驱动今年CPI数据持续下行)。 同时,多方面因素叠加,使得3月CPI下行幅度超预期:其一,国内疫情好转,前期居民囤货需求下降,比如鲜菜价格下降了12%;其二,油价大幅下行。 ps:有研粉担心未来一阶段粮价的上涨,但目前涨价主要是海外,国内粮食储备较高,与国际粮价联动低,短期对通胀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3月PPI跌幅再次扩大,从2月-0.4%下跌至-1.5%,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需求大减,叠加油价大跌,总之通缩压力明显加大。 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大宗商品的价格会持续低迷,PPI可能仍将进一步下行。 ps:上文说当前政策的重点是扩内需,内需是否回暖如何观察?PPI就是一个关键的指标。
随着A股机构化程度越来越高,贵州茅台、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迎来机构资金(包括国内公募、外资)的持续加配。而相比于行业龙头,目前一些细分领域龙头市值相对较小,成长空间可能更大。根据业务集中、业绩稳定、行业市占率领先、研发创新能力强等特点,研报社今晚梳理了一份“细分领域龙头个股”,凡是点了“在看”者,在本文“在看”数超过1万之后,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进入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里发送“答案”这两个字,就会蹦出答案。(注意,社长已经通过技术手段设置过了,只有点过“在看”者,才能收到答案) 研报社每天的内容量很大且有深度,若独自阅读,要么会遗漏明珠,要么很难理解透彻,建议您跟认识的股民小伙伴结伴研读,定有更多心得跟收获,祝研粉投资顺利!去散户化,本质是淘汰过去小散落后的炒股思路,要与时俱进地顺着机构的思路买卖股票,毕竟随着外资的持续涌入,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A股去散户化的历史进程是一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研粉一定要用机构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是研报社一路在践行的使命所在,股海惊涛骇浪,支持研报社这艘大船,就是支持您自己,让社长再带你们航行500年!
|
上一篇:机构点评3月CPI数据!通缩压力全面增大!
下一篇:大消费的补涨标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