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兴起一热词,叫做含电量。用来评估你的持仓构成,如果含电量高,在最近的行情里肯定有赚头,如果含电量低,那八成不咋滴。不管是锂电、光伏、储能,还是今天大涨的绿电,今年的这波行情核心都是和“电”有关。
但是当市场炒作走到了“绿电”这一环,某种意义上来说,新能源的总体行情已经进入到后半段。
关于绿电,今年年中能源局就有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了:
引导新能源项目10%的预计当期电量通过市场化交易竞争上网,市场化交易部分可不计入如全生命周期保障收购小时数,尽快研究建立绿色电力交易市场,推动绿色电力交易。
但为什么直到近期绿电才逐渐进入视野,一是,8月底fgw和能源局发函要求进一步推荐试点,17个省份的覆盖面超出市场预期,也说了行业进入到加速推进的时期。
二是,在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中,提出了对超额完成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
讲人话,就是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简称绿电),这部分又以风电、光伏为主,后面再逐步扩大到水电等其他电力。
绿电的大幅炒作,除了消息面的催化之外,更为主要的原因是能耗双控的执行力度要比原先市场预计的要高,这直接导致了中下游企业产能受限,产能受限的同时会面临两个问题:1、对上游的需求开始减弱;2、自身的业绩释放可能不达预期。
可以说绿电是在新能源的夹缝中诞生的品种,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撑,消息面的扰动又比较小。但是侧面也反应出市场对整个产业链开始出现一定的担忧,或者说是已经出现有段时间了。 具体几个有代表的中下游企业:宁德、通威、比亚迪、阳光等等。你们可以看看他们的走势。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煤炭。我插一段简评:咱们很早就讲到过焦煤在刨除掉新能源相关周期资源中,是比较特殊的品种。它特殊在:供给弹性很小,国内方面受到开采难度以及相关zc的影响,海外进口方面,袋鼠国因为地缘因素,蒙古因为疫情影响,都受到限制。另外对下游的影响有限,焦煤的下游是焦炭,焦炭下游是钢铁,今年钢铁厂由于钢价在高位,铁矿石在低位,利润端空间挺大。如果要说上游什么方向还能往上拱工,那么焦煤相关的品种可能是其中之一,当然期货肯定是最强的,大a里头来来去去的投机资金很多,波动性摆在那里。最后再聊聊医药,昨天留言里头正好有问最近医药是不是可以重新关注。咱们先说说医药最近为什么起来了。1、9月14日,人工关节集采在天津开标,这次集采的中选率为92%,明显高于之前的支架集采,另外降价幅度比市场预期缓和,降价后中标价格接近此前的出厂价,对骨科生产厂商的利润影响较小,主要压缩了渠道利润。2、业内传出一份《关于做好集采协议期满后接续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于集采续约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大意是符合对应的条件者,续约价格可以上涨一定的幅度。也正是由于集采续标巨额关节集采结果透露出的缓和趋势,使得医药板块最近渐渐走好了起来。但是客观来说,咱们依旧不建议看那些受集采影响的地方,站在民生角度,集采利国利民,我举双手赞成,但是站在投资的角度,还是得区分来看。在医药的细分领域中,CXO赛道的高景气其实一直未变,虽然之前CDE新政导致板块一度出现剧震,但是那些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受到的影响非常有限,你们可以循着这个思路去找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