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又来了!
原创:猫叔 走在桥水的猫 2021-12-07
- 小 + 大
昨晚降准的部分有人说讲得有点拗口,今天咱就接着展开点内容来解释。当然要聊这个,还要先从央妈如何控制整个国家的货币总量说起,也就是准备金机制。一般来讲,社会经济的资金来源都是从银行来的,比如贷款、提款等等。而银行又通过吸收存款,会有一定的资金储备,这些资金储备就可以作为银行放款的资金来源。这里面会有个问题,你到银行里存100块钱,银行就可以拿你的钱放贷。如果这100块钱全部贷出去了,其他人第二天去取款,那不就乱套。但是这100块钱也不能一点不往外贷,银行自个儿也是要吃饭的。这100块钱,银行既不能全部放出去,也不能一点都不放。央妈说了,你们要在我这儿存入一笔钱来作为准备金,存多少金额,以及对应的准备金率的多少,来决定你们能够往外放贷多少。比如A银行在央妈这存了准备金为1亿,准备金率为10%,那A银行可放贷的金额就是1亿/10%=10亿,而这个10亿就是可以对外放贷的上限。ps:准备金率一般是各家银行通过对日常存款、贷款、取款数量的综合分析,得出的数据,这两年基本在10%上下浮动。刚刚也说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而银行可提供的资金因为准备金机制的存在是有上限的。通过这个方式,央行就可以控制全部银行对外提供货币的总量上限,来达到控制市场货币总量和经济走势的目的。而降准,降的其实就是准备金率,比如刚刚那个例子,如果央妈下调准备金率至5%,则A银行可放贷的金额=存入准备金1亿/准备金率5%=20亿,比之前的10亿多了一倍。讲人话,降准的越多,意味着银行可放贷的金额越多,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资金也就越多,钱多了,消费的欲望越强,需求端口就容易受到刺激。除了降准,还有降息,一般指的是降基准存贷款利率。当银行存贷款利率降低以后,原先存在银行中的钱的收益就会相应变少,那存钱的人就会倾向于将钱取出来,或者是想要贷款的人增多,这样也能变相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总量。 那么供给端是谁来呢?最熟悉的就是发改委了,前几年的供给侧,最近插手的煤炭都是他们干的活,除了传统产能外,他们还负责高尖领域。中间的制造业主要是由工信部负责。最近政策吹暖风的频率明显变高了,只是之前市场老是盯着新能源,选择性的忽略了很多东西,这次央妈又祭出了政策组合拳,昨天降准,今天又迎来了定向“降息”。 市场越发觉得光靠新能源是不行的,饭要一口一口的吃,那极端的风格演绎就会被纠偏好转,虽然今天市场整体还是不尽如人意,但至少,证券etf和50etf都是红的。
1、阿里港股大涨12.24%,创上市以来最高纪录。主要原因是阿里昨晚公告两项重大的人事调整,这么大的盘子,能反弹12%真不容易,连带着港股和中丐都出现了大幅反弹。2、宁德时代放量大跌。今天创业板指数的跌幅,单单它一家就贡献了大半,新能源产业链的颓势,其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人说今天受伤很严重,但说句实在话,你说你一天割20斤肉会特别痛苦,但是你分成1个月割,就没那么难受了,当然结果是一样的...另外跌幅比较大的是军工,这个咱们单独拎出来讲讲,后台问的人不少。今天调整一部分是由于成长偏好的板块基本都受到了风格压制,一部分是在中航西飞的“不及预期”,在昨晚发布的关联交易公告里,关联销售、采购,及关联方存贷款等等,和预期不相符,导致市场对明年的业绩增长产生担忧。回顾之前咱们的分析,军工行业这轮景气度最大的特性就在于计划属性特别强(十四五规划背景),未来五年的需求基本明确。短期生产和交付节奏可能会有波动,但中长期该有的单子也不会无故消失。判断股价的波动是个很有意思的活,很少人能100%正确,但大部分人都乐此不疲,咱们经常分析基本面,是因为往长了看,基本面能够管住大方向,但是短期波动会有很多因素干扰,这不完全归基本面管。我个人认为,只要是在没有透支未来预期的前提下,大部分的调整其实都是正常波动...就像下面这张图一样。

|
上一篇:尾盘大利好!明天追高买
下一篇:茜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