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交额跌破万亿水平!周二关注这一关键性信号! 周一沪深两市指数先扬后抑,整体呈现震荡回落走势。早盘三大指数小幅反弹,表现相对较强,但午后三大指数全线跳水,最终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略微收跌,深圳成指勉强收红。从个股涨跌上看,两市共计近3000家个股上涨,逾1700家个股下跌,赚钱效应较好,市场成交额萎缩至一万亿下方。 从盘面看,上周五以宁德时代为首的新能源板块整体走低,上午虽然有回升,但是遭到套牢盘和获利盘的打压,因此股价震荡回落。 从龙虎榜、大宗交易情况来看,机构开始抛售新能源板块的一些热门股。此外,部分此前重仓新能源板块的基金的实际净值与估算净值出现较大偏差,这也意味着基金经理们或已调仓。显然,这是对近期新能源板块走低后的总结和反思。在资金阶段出逃下,也说明市场风格在转换,尤其是连续大涨之后,“恐高”或许应达成共识。 而提到“恐高”,近期很多强势股高位走低或滞涨。比如近期股价翻翻的海兰信盘中逼近跌停,而股价一个月大涨超200%的上声电子一度跌幅逼近15%。此外,多股跌幅超10%,还有主板多数跌停的品种。 萝卜君认为,无论是上周新能源板块的重挫,还是近日高位股的下跌,说明市场风格切换的趋势相对比较明显,即在货币宽松周期开启下,低估值品种整体估值提升以及补涨的预期较强,而高位、高估值品种整体青睐程度降低。当然,临近年末,基金排名以及业绩之下,市场波动较大的同时,对蓝筹股的青睐也会成为资金趋势。 另外,有一个信号值得关注,周二北向资金开始恢复交易,北向资金在节前是流入的,如果周二开盘后继续流入将有利于提振市场人气,从而带动大盘企稳。目前市场还属于区间震荡盘整阶段,多空双头的动能都不算强势,资金互相博弈中,接下来看北向资金能否给出方向性的信号。 技术面上,沪指回踩3600点附近受到有效支撑后震荡反抽,但是周一上午低开高走的时候又明显受到上方18日线的压制,说明现在市场上攻动能并不充分,这一点在量能持续萎缩上也可以看出,接下来回踩继续关注3580-3600点区间支撑,反弹则先关注3650点附近压力。创业板指数周一缩量创出新低,收出十字星形态,短线建议关注该位置能否止跌并重新站上3300点,但目前指数已经走弱,短线反弹力度不可高估。 整体看,从短期看,A股正蓄势待新年,准备迎接年初躁动行情。12月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货币政策走向收紧,叠加变异毒株的扩散,全球市场出现一定波动;同时年底机构资金博弈升温下,A股板块轮动加剧。 国内外政策走向不同,在“稳增长”政策的偏暖期,下阶段货币政策会更加主动有为,市场流动性维持充裕,年初信贷投放有望加快,同时MLF降息的概率也在提升。在市场震荡的大环境下,可逢低布局春季躁动方向,偏向消费成长。 上周,中药板块大幅上涨,很多粉丝充满疑问,我认为,这主要是与市场风格切换和行业涨价预期有关。 中药板块是属于低估值,在年底获得了资金的普遍认同。 今天,该板块依旧大涨,康芝药业、神奇制药、仟源医药等纷纷涨停。萝卜君给大家梳理了该行业的投资逻辑。 行业的细分 首先,在政策面上,在十八大以来,国家就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行业目前的状态就是,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也就是在政策上,该行业前景度是值得认可的。 在中药行业,还分为很多细分板块,有中药注射剂、医院的处方药、非处方药,还有就是现在比较有市场的中成药。 现在,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是比较受限制的,医保的控费也比较严格,非处方药是好于医院市场的。 部分中药材的成本是持续上涨,拥有品牌、品种、市场优势的非处方药龙头企业会有更好的提价潜力。 具体点,上游的中药材在今年是呈现的上涨行情,例如天然牛黄今年4月市场价格达到了480元/g,同比提价20%,三七、天然麝香也均有不同程度提价。 最典型的,还应该属是片仔癀,从04年到20年,片仔癀在国内的零售价提价了9次,特别是今年,甚至达到了一片药难求。 这是追溯源头还是供需关系影响,异常天气增多,导致中药材产品的产量受影响,但是疫情却导致对中药材的需求增多,供需两端是不平衡的现象。 这个供应情况,还可以从库存方面反应,上市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0年一直上升到19年,但是在这几年,中药行业开始了清理库存周期。 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存货的比重下降幅度特别明显,已经到了最初2010年的水平。 拿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口服液为例,它被纳入了防疫指南,截至上个月,公司渠道整体库存大约是1000万盒,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了。急支糖浆的库存水平也降低到了1606万瓶。 还有,相关的国企混改在释放着一波又一波的红利,像云南白药、太极集团、广誉远、中新药业都有混改,还有实际控制人的变更,云南白药还有股权激励目标,这大大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概括来说,萝卜君认为,知常明变、守正创新是医药健康行业的投资重点。 中成药与创新药 此外,还有中成药,这是中药的一种,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理论的基础上,将中药加工成的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有严格的国家药典规定。 中成药与传统的中药汤剂相比,服用会方便好多,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感冒清热颗粒剂,就是中成药的一种,还有双黄连口服液的口服液也是中成药的一种,一些胶囊也是,只是剂型不一样,根据患者的需求去选择而已。 说到冲剂颗粒,有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年复合增速在30%左右,而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行业增速也在15%左右,而且,预计今年的增速可以达到30%以上。 还有一些创新药,今年以来已经有11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大家要知道,在16年到20年,这期间一共才只批了10个,而今年一年就批了11个,这个是显著提速的,中药整个板块仿佛是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迎来机遇 对于药品来说,集采算是行业的一个震动。 上周,湖北的76个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正式公布,本次集采采购周期是2年,采购规模在100亿元。这虽然比此前青海省、浙江金华等地的中成药集采的价格降幅大,但结果还算温和。 还有,这次采购规划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调整,企业的竞争度有提高,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些涉面广、规则复杂的中成药集采结果。 萝卜君认为,在现在医药健康行业大变革的背景下,医疗投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但在长期看,基于我国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宏观趋势,医药健康行业是长坡厚雪赛道。 像是在创新药和疫苗方面,随着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国产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疫苗都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像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在这方面都表现的不错。 荣昌生物的两款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均以合理价格纳入医保目录,预计明年将迎来快速放量,销售额分别达到3亿和4亿人民币左右。 还有好久都没说过的CXO,CXO行业最近的创新化景气度也在持续提升,进入了产业链竞争时代和高技术壁垒服务品类,我之前也讲了很多。 药明生物、康龙化成、皓元医药、药石科技都是这个细分领域的标的。 医疗设备方面,像很多仪器之前是依赖国外比较多,现在正在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像迈瑞医疗、微创医疗、新华医疗、艾德生物、奕瑞科技,在产品竞争力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很可能成为下一波弄潮儿。 再深扒到消费,人口结构决定着消费,像一些老年病的专用医疗手段和生殖方面的技术,都是属于可以被拉动的内需消费。锦欣生殖、老百姓、华特达因、博雅生物都是典型的标的。 写在最后,我发现了百亿私募捕捉的这51只“折价股”,它们或成财富新密码!感兴趣的萝卜粉,可以点赞后,查看下方“阅读原文。” 研报来源:光大证券《中药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看好品牌中药 OTC 和配方颗粒产业链》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对历史数据的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用户依据本文做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 获取更多深度逻辑,以及更多高确定性的成长型公司,请点击最上方蓝字,关注萝卜投研公众号!(账号:robotouyan) |
上一篇:注意,分歧了!
下一篇:我认罪
萝卜投研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7
2022-11-16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