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记录和分享自己在股市的心得和思考,所有内容仅作为自己的投资日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请大家做投资决策时自己进行深度、独立的思考,欢迎大家多多交流投资逻辑、交易体系,而不是抄代码。 市值变动:49.3w → 48.2w 模拟操作:无
大家晚上好,我是小师妹,一个陪你慢变富的贴心小伙伴。 真是不服气啊,想要打一下嘲笑我50W的脸,可是A股脸都憋绿了也没能帮到我。 算了,不服也得留到明天,再不行后天也可以啊。昨天讲到任泽平的观点,意外的发现读者们,自发自动的分成了鲜明的两派。 关于双方的价值判断,我就不解读了,因为确实没有争议的必要。股票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去买它们,不管你是年入千万的企业老板,还是月入两三千的平头老百姓,哪些人买,哪些人卖,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都是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有一个好处,就是什么样的观点,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到同类。巴菲特每年写致股东的信、每年召开股东大会,经常接受电视媒体采访,其实也是一直在吸引更多认同其理念的人。 财经媒体也是,通过各种信息,或焦虑,或恐慌,总之就是什么吸引眼球什么来。我觉得我自己,应该就属于前者,我每天分享的内容,都是我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不一定全对,但至少我在努力的加深对价值、对市场的理解之外,还在尽量克制人性的弱点。我一直觉得,大多数人除了缺乏认知能力以外,更多是缺乏坚持的耐心。承认自己的普通,并且保持合理的预期,看起来很平常,但真的能够沉下心来认同,真的就足够了。最近银行板块表现不错,主要是银行的业绩出来看起来都还行:
兴业银行预告:净利润826.8亿元,同比增长24.1%,不良贷款率1.10%。
苏农银行业绩公告:净利同比增长20.72%,不良贷款率继续向好。
江苏银行公告,公司营收637.7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94亿元,同比增长30.72%。
常熟银行业绩快报,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21.84亿元,同比增长21.13%。
不过,这些银行里,多数都进行了大笔融资,比如兴业银行今晚就获准发行不超1100亿元金融债券,去年发行了500亿的可转债。江苏银行和青岛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去年合计配股500亿,苏农和常熟等银行也发行了大量的可转债。银行这个杠杆极高的行业,看估值不仅要看当年的利润增长情况,还要看未来的盈利增长情况。如果未来盈利增长有两位数,PE达两位数可能是合理的估值,但多数应该都不具备这个能力。投资银行、保险等高杠杆的行业时,第一位要考虑的是公司质地,其次是管理层的经营风格与能力,最后要考虑的才是估值,巴菲特虽然买了很多银行股,但只买好银行,不会在银行股里捡便宜。一个国家大基金减持的消息,使得今天不少芯片股大跌。
国家大基金在成立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投资规划,具体投资时间为15年,分别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目前已经到了回收期。
不过,回收后的资金,主要用于大基金二期的投资,方向更聚焦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上游领域。
最近基金发行明显遇冷了,之前看过一个调查说,七成基民不愿意持有超过一年。这几年a股的基金规模确实变大了,但是决定基金投资周期的,仍然不是基金经理,而是基民。基民给基金的钱是准备了五年,和基民给基金的钱只准备了一年,那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差别还是巨大的。这几年,大家都在说a股机构化,但其实,只是基民把钱给基金管的多了,有风吹草动,基民也没什么信仰。所以,也就理解了,以前的是a股喜欢把题材股炒过头,现在是机构喜欢的抱团股炒过头。……。
本来说三安光电不跌破缺口就比较强的,但看到补了缺口后又涨上去了,又觉得是不是补了缺口后就该慢慢往上爬,慢慢让我体会幸福了:
然后就这样了……
感觉自己像个傻狍子似的,给了点希望,反手吃了一棒锤还没反应。
有读者还留言问我能不能补仓。
作为一个平常不看盘的选手,在此我要做出深刻的检讨,纪律性太差了,说好的以缺口作为买入理由,怎么就没执行纪律呢?所以,如果是你,现在是打算去补仓呢?还是再跌的话,就要准备一个带仪式感的割肉仪式呢……好了,今天就这样,有什么没说到的,咱们留言区见,记得给我点在看啊~~~原创不易,需要鼓励,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