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小师妹,一个陪你慢慢变富的贴心小伙伴。昨天聊到医院,大家反应都挺大的,去年我有个亲戚不舒服,正好他孩子没在重庆,所以我陪着去了趟医院,和大家聊聊我的感受。一般来说,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去公立医院,因为放心。 但医疗界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就是价格、医术和速度之间最多你只能顾上两个。 比如公立医院,人真的太多了,挂号,排队,好不容易轮到了,医生就象征性的问几句,就开始让做各种检查,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排队,而且不少项目需要预约,预约的时间又是三五天,甚至一周。
![]() 然后拿到结果了,再去找医生问诊,开药,这一轮下来,医院都走家门似的。 其实不少病挺简单,看着检查结果开点药就完事了,但骗骗大家都相信公立医院,大病小病都往里挤,人满为患,因为人多赶时间,医生估计也心烦意乱,难免有种敷衍的感觉。这么折腾,老年人吃不消,年轻人也没时间陪着耗啊,于是决定去私立医院看看。 果然,私立医院从挂号到问诊,整个过程毫无痛点,从问诊到检查,全程耐心又便捷,两小时过去,药都拿到手里了。 本来去公立医院,大几百块应该可以解决的事,花了近万。贵是不贵,就是鲜血淋淋的,像在股市里割了肉似的。 所以,其实私立医院被一些人称为贵族医院,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有一些道理。本质上,是用金钱作为代价,省去了折腾,省去了时间。
为什么一些游乐场,会有一些死贵死贵的vip,比如玩一个项目,排队两小时,但是,花个一两百,可以直接插队到第一个去玩。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付出了金钱,省了排队的体力消耗和等待的时间,如果这些人的时间,本身可以创造更多收益的话,对他来说,这个钱是非常划算的。对了,昨天有读者留言告诉我,公立医院也有绩效指标,有的医院有内部规定,医生的工资和奖金和自己的业务量挂钩。因为地方的医保也一直亏钱,地方财政压力很大,但医院总不能关门吧,涨价也不行,普通人看病已经挺贵的了,再涨价负面影响太大,给医生降工资那也不对,中国的医生工资本来就不高还压力大。
所以,医院就给医生和科室下指标,开处方的多少、患者购买药量的大小,所做辅助检查的费用,都将影响当月的收入,所以,有的医生就被迫开“泡沫处方”。我想说,国家应该也知道,所以这几年大力推行集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因为集采展开后,药品的选择权到了采购部门手里,药厂找了医院领导或者医生没用,只能去投标和市场同行一起去比价格,而医药价格下来了,销售没动力,也没必要去找医生或者领导。而药品降价也会降低医保压力,把常见的病医治变得很便宜,少花钱治好病,医患矛盾也会大大缓解。总之,也是要慢慢来,希望国家的医疗改革,能够更好的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吧…… 好啦,今晚不说多了,股市不是我们的全部,大家好好和家人一起过周末吧,周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