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君 Datayes投研 2022-03-23 - 小 + 大
政策来袭,赛道股启动,震荡将是主趋势? 周三沪深两市指数呈现震荡格局。早盘A股三大指数全线微幅高开,随后回踩之后开启窄幅震荡走势,不过,指数并没有快速走高,而是一度冲高回落。这其中,金融等权重还是有一定的拖累。截止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24%,深圳成指上涨0.73%,创业板指数上涨1.03%。 从盘面看,因受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落地的提振,特高压、风能、储能、光伏、核电等新能源板块23日盘中集体走高。而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消息提振下,氢能概念股也迎来强势拉升。不仅如此,周三午后随着中兴通讯的复牌涨停,5G板块也一度拉升。至此,赛道板块整体走强,对成长股的提振不言而喻。 从重磅规划落地来看,对于能源板块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虽然去年以来光伏以及风能等板块一路走高,但属于整体性的炒作概率较大。而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调整之后,随着政策的提振,对于板块龙头股来说,是实质性的利好,也有助于板块的回升;通讯板块来说,中兴通讯的胜诉以及股价的涨停,对板块提振的同时,也有利于板块估值的提升。 因此,无论是光伏、风能、氢能,还是5G等,在周三集中启动,相比于单一的赛道股走强,这个力度还是比较大。一方面是说明当前市场的情绪在回升,做多热情也在逐步释放;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赚钱效应开始出现,增量资金也有望开始介入。而即便接下来市场还有技术性调整,但个股的博弈行情或还将延续。 萝卜君认为,指数整体来看还是维持震荡格局,也符合预期。上证指数下方缺口形成明显支撑,不破位的情况下反弹还可以适当期待,但是目前看,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持续性较差,资金也没有形成合力,反弹力度不可高估,反复震荡也属于正常情况。 从技术上看,沪深指数自3月16日反弹以来,虽然一鼓作气站上10日均线,但量能明显缩减严重制约了两市反弹的脚步,K线明显走平,20日均线下行接近K线,板块轮动加速。沪指日线图上MACD金叉出现红柱,多头开始占优,KDJ三线金叉发散上行,J线回升到+98,位于强势区。周三沪指开盘上行到3260点之上,逐步对大盘构成支撑,但10日线再度下行对股指构成牵引,不利于大盘快速上行,大盘只能依托5日线缓慢上行。 从整体形态上讲,周三指数有考验5日均线支撑的迹象,随着20日均线的临近,市场再度面临多空方向的选择,如果没有成交量配合,两市很难形成有效上攻。 今天可以堪称涨幅冠军的莫过于我这几天经常给大家说的医药板块,特别是CRO概念,上午药石科技狂飙12%,泰格医药也涨近8%。 同样涨幅可观的还有前面提到的氢能源,今天再给大家讲讲。 重磅发布,迎来黄金时代 在昨天收盘后,据中证报报道,业内人士消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近期有望发布。 在上述消息发布之后,随后又有重磅传来:国家发改委将于3月23日上午10:00,也就是今天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据中国气能联盟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甚至,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从这个目标年限,萝卜君就认为,这个产业链机会并不是短期的,重点则是在中长期。 还有,这种氢能规划的重点,不仅在交通领域,还有像供暖、化工、炼钢等不引入氢能就不能达到深度脱碳的领域。 因为供暖和炼钢,现在很多还是依靠燃料,甚至还会存在碳污染的现象,只有引入氢能才能真正的实现是“无碳”。 甚至更长远的看,风电和太阳能也是可以通过氢能去实现储能和运营的,这代表这氢能必然是新能源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一角。 总的说,这个“中长期”意味着涉及范围更广、规划目标更大,随之,它也就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时代。 两个层面,谁的机会大 萝卜君认为,氢能应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个是氢能、一个是氢燃料电池。 第一个氢能,就是我前面说到的在钢铁、化工等高污染行业规模应用的,这一点很可能因为它的普遍应用而被市场忽略。 这方面的氢能规划是注重全产业链的设计,目的也是为了配合“双碳”规划。 上游的制氢、制氢设备、提纯设备,中游的储运、加氢站设备,下游的燃料电池也会随着全产业链的规模化降本而加速推广,都配合的不错。 在上游,我们还是看氢产品和如何制取。“灰氢”是我国目前成本最低的产品,它是煤制氢方法制备的。 除此之外,还有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等多种途径。 天然气制氢是化石能源制氢的理想方式,也是目前国际主要使用方式,我国因为这个过程成本较高,技术也并没有那么成熟,主要还是采用煤制氢。这里,华昌化工的煤化气制氢申报了立项氢气充装站建设。 在这些工艺途径中,可能会涉及的原材料有双极板、质子交换膜、膜电极、换热器等材料。 其中安泰科技有布局双极板业务,现在可以实现金属双极板的稳定生产,没上市的新源动力和上海审理也有在布局相关产业线。 质子交换膜领域,雄韬股份是建成了国内首条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膜电极、电堆也都有布局,东岳集团是深耕高密度低槽压氯碱离子膜,此外这个领域还有长城电工。 冰轮环境的换热器发展的很好,除了工业换热器,它还制造低温冷冻设备、节能制热设备。 膜电极之前我有讲过腾龙股份和美锦能源,前者是生产燃料电池系统附件,后者是参股投资了制氢公司,还负责着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 中游是涉及储运、加氢站设备。 我国目前氢气运输的主要方式是高压气态长管拖车为主,它是高压将氢气压缩到一个耐高压的钢瓶里,但是还是存在泄露爆炸隐患,未来想要大规模,还是要依靠管道运输。 液态储运的储氢密度高,能运送大量氢气,适用长距离运输氢气,但它的成本较高。另一种运输方式是固态运输。这种方式对化学反应条件较严苛。相对另两种运输方式,技术难度更大,还处于研发阶段。 所以关于储运,未来的技术还需要努力,争取可以做到气、液、固三者共同作用。 在这个过程里,会涉及到的材料有电堆、空气/氢气循环系统、储氢瓶等。 中材科技已率先研发完成国内最大容积320L燃料电池氢气瓶,并投入市场形成销量。 京城股份也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车载储氢气瓶。 雪人股份是空压机的主要供应商,系统技术也十分成熟,汉钟精机自主研发了螺杆空气压缩机。冰轮环境涉及的产品更多,像氢气的输送压缩机、高压加氢压缩机、氢燃料电池等都有。 第二个层面的氢燃料电池,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下游的应用。 如果说,现在市场对前面的环节都已经适应性忽略了,那这个环节是市场寄望较高的。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国。目前较成功的应用场景主要是重卡。 2月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辆和178辆,同比分别增长7.5倍和5.4倍。1月至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6辆和371辆,同比分别增长5.0倍和3.1倍。 像中通客车、福田汽车都有燃料电池客车,德威新材是有燃料电池商业巴士,发电领域大洋电机是布局了燃料电池系统、运营,亿华通是研发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并且率先完成了发动机系统和燃料电池电堆的批量国产化。 今天受消息影响,像首航高科、雪人股份、汉缆股份、阳煤化工都因为氢能源燃料电池概念的火热,纷纷涨停。 回过头,看这次文件,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最重点强调的是上游的制氢以及中游的储氢环节,因为氢能不单单是大家认为的在工业上的应用,还有作为升级氢能源汽车技术的媒介等等,总之,最终目的都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 写在最后,萝卜君整理了一份氢能源概念相关产业链,所涉及到的标的集合,大家可点赞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 |
上一篇:有消息...东航的黑匣子找到了
下一篇:被人捏了五年的蛋蛋。。。
Datayes投研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7
2022-11-16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