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师妹 招财小师妹 2022-05-15 - 小 + 大
01 仓位变动:90% → 90% 市值变动:51.2w → 52.2w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一些底部的声音,其中一个角度,说的是现在估值低。 事实上,尽管市场相对热闹的时候,确实冷清和便宜了,但相对于14和18年,还并没有到绝对的低估。 而且,根据公司估值高低做判断,很容易很容易踩坑。 要知道,一家公司的估值,不管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就算再低,但如果其创造的现金流在萎缩,在恶化,那么他都是个价值陷阱,没有投资价值可言。 同样的,一家公司的发展速度再快,但盈利不能分配给普通股东,而是需要不断的投入到公司,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成长也没有意义。 很多人喜欢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一家公司每年增长10%,而另一家公司某一年增速下滑了90%后,又连续两年增长50%,如果只是看到高增速而买入,往往容易踩雷。 这就像很多人做投资时,喜欢和别人比较,他这个月,这个股,赚了多少,其实拉长周期来看,多数都是骗自己。 比拼一家公司或者一个人的长期能力,如果只是执着于当下,往往难以得出答案,但如果把时间放长远,答案往往自己就会跳出来。 02
注意了,这个政策明显是针对没买房的人群,目标很明显,希望剌激增量资金买房。 大家对此的解读比较全面,我就不重复了,正好,我最近有一些胡思乱想,说出来供大家一笑。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大一部分红利是建立在人口之上的。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需求经济。 住小房子,住农村的,通通要住城市,住大房子,以前是功能手机,后来变成智能手机,以前喝二锅头,后来喝茅五洋,这是一个需求培养的过程。 所以,下调房贷利率,其实是在剌激需求。 但是,这个需求的逻辑,真的可以一直实现下去吗? 可能过去四十年,逻辑能成立,但一百年呢? 事实上,不管是国内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还是国外的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业绩都不是太好。 我们过去习惯了“需求为王”,但是,疫情和战争发生后,整个逻辑似乎就有一些变化了。 在这个背景下,人类的经济和生活发生了什么? 因为不能正常的生产,以及收入下降,目前社会的现状,有点像一次人类主动的去库存,供给断崖式下跌。 但是,需求的下跌是跑不赢供给下跌的,因为人类吃喝拉撒,用电这些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于是导致供给为王。 大家都听说过,当年“粮票时代”吧,当时就是供给决定世界的时代。 我不管你有多少需求,但大家就是凭票购买,有钱也不行。 也就是说,现在的社会,已经从需求经济变成了供给经济。 但很多人还停留在常态的“需求世界”里看世界,这显然有问题。 而且,不仅仅是疫情和战争,就算没有这些事发生,我们也看到很多行业因为人口红利的消失,纷纷内卷的展开恶性竞争,或者跨行业打造第二曲线。 这都是需求见底带来的变化。 我想,要解决这个局面,除非是出现新的科技革命,否则,巨头们的增长确实是越来越难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投资的难度也确实在加大。 所以,我觉得真的不能随意听信别人说估值底之类的话。 我个人觉得,在选择公司的时候,除了要具备护城河,盈利持续优秀,管理层靠谱,估值合理和便宜这些特点之外,要多加一条,所在行业,长期难以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科技革命,说得好是革命,但多数公司却把自己革了。 而选择几十上百年都没有重大变化的行业,虽然难以具备高增长高弹性,但长期下来,也能够为股东带来价值。 对了,一直有人问小师妹文章怎么发在湖南。 今天解释一下,因为闺蜜蓝蓝帮我分担一些运营的事儿,文章是由她在湖南发的。 蓝蓝和我学习投资以来,进步明显,她主要专注于打新,可转债等研究,如果你中了新股新债拿不准主意,不妨去问问她,我药康没卖,多少也参考了她的意见的。 另外,她每天整理的资讯,有不少都是花钱买来的内参,虽然消息早点晚点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在股市里有个这样的优势渠道,总归是好的。 最重要的是,因为是小师妹的闺蜜,那就等于是我的备用号了,万一有紧急突发的事,我也可以通过这个号传达给大家,大家抓紧关注起来吧: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有什么没说到的,咱们留言区聊~ |
上一篇:明天,大涨...
下一篇:利好来了!继续抄底!(5.15)
招财小师妹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7
2022-11-16
2022-11-15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