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记录和分享自己在股市的心得和思考,所有内容仅作为自己的投资日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请大家做投资决策时自己进行深度、独立的思考,欢迎大家多多交流投资逻辑、交易体系,而不是抄代码。 市值变动:57.6w → 57.9w ![]() 大家晚上好,我是小师妹,一个陪你慢慢变富的贴心小伙伴。今天,有家港股公司,历来业绩都很差,但最新业绩出来,大赚特赚了,于是股价一天涨了10几倍,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所在的行业,是煤炭。我最近在想,煤炭的这一轮周期,和其它周期股,到底有没有不同。毕竟,对于周期股来说,基本面最大的陷阱,就是在强周期行业的顶点大规模投资,扩大产能,结果,产能集体增加,最终价格被打下来。也就是说,对于周期股来说,一般的情况是,需求稳定,供给波动。 比如猪肉,就是典型,每次猪肉大涨时,大家一拥而上把产能打足,然后全行业亏损,但全国吃猪肉的需求,其实是稳定的。之前的煤炭,需求应该也是稳定的,但供给因为碳中和,环保,安全等原因,清退出不少产能。 没想到,国际事件,天气原因,造成了供给紧张后,需求的上升。 正常的情况下,需求上升没关系啊,直接大力提高供给就行,但这样又重新走进老路了,所以我们看到各种新闻,新增的必须是优质产能。所以,这一次煤炭的行情,就和以往的周期,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当然,不得不承认,虽然煤炭短期价格难以下跌,但仍然改变不了其周期股的属性,而这轮煤炭周期可以持续多久,以及能到达什么样的高度,我们只能继续观察却不能预测。在绝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无法预测大宗商品的价格,只有在某些极端时刻,比如说,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但需求又没有萎缩时,才有把握做出判断。昨天有读者让我聊一聊眼科,正好最近有个相关的文件,对行业有一定影响。首先,眼科里市场最大的,就是近视,目前,全球近视人数约25亿,中国近视人群人数多达6亿,而且,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有可能2050年时,全球近视人群会达49.49亿人,患病率为52%。首先,人类出生时,眼球较小,眼轴比较短,成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属于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长、眼轴成长,成像会落在视网膜上,视力变成正视:但如果眼轴增长过快,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就会形成近视了:也就是说,眼轴拉长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而且容易引发白内障、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眼底黄斑变性等并发症。很多年以前,国外发明了一种角膜塑形镜(OK镜),这个产品类似隐形眼镜,不过是硬的,有点像透明的玻璃。近视患者睡觉时戴在眼睛里(角膜前部),会使角膜中央的曲率变平,这样就相当于矫正了近视,早上醒来就可以正常视力看东西了。而这个时候,它还会在角膜的旁中心的区域形成一个离焦环,使得周边离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从而控制眼轴的拉长:这个产品,经过了多年的临床,已经证明是目前近视防控效果最好的手段。但OK镜也有一些弊端,因为是通过压角膜去改变曲率,所以过了十几小时,角膜就会恢复原状,所以,就需要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使用,一晚没用,第二天就恢复不了视力,使用起比较非常麻烦。另外,这个产品价格很贵,一个要几千上万块,比起眼镜等产品,卫生要求高。所以,一直以来,OK镜都是二级医疗机构才允许验配。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目前防控近视效果最好的产品,市场潜力还是有的,毕竟一般来说,如果知道这个产品能够防控近视,延缓近视加深,还是有不少家庭愿意花这个钱的。特别是,OK镜是个使用者和购买者分离的产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切身体会,有的东西很贵,自己买的话舍不得,但如果是帮自己在意的人买,动力就会更足一些? OK镜就是这样,父母帮孩子买,如果价格在能接触的范围,多数人咬咬牙还是会掏钱的。 但是,这种产品在日韩的渗透率都超过了10%,在中国,却只有1.38%:原因,就是上文提到的,需要二级医疗机构才允许验配。
但是,上周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征求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意见的函》,其中就取消了OK镜二级医疗机构的验配门槛。 目前来说,专业做OK镜的公司不多,全球范围也就十家,中国三家,其中台湾一家,另外两家就是上周大涨的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短期来说,验配门槛下调,肯定有利于这两家公司,但长期来看,也会导致其它资本介入这个生意,从而加剧竞争。 这个生意在我看来,绝对是好生意,但目前的估值,确实很贵,贵到我不能接受,所以也就是和大家聊一聊,保持跟踪就好。好了,今天就聊到这,有什么没说到的,咱们留言区聊~原创不易,需要鼓励,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