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浅谈新能源车虚火!

原创:佚名   段哈哈复盘   2022-07-24 - 小 + 大

免责声明
本号内容仅为分享交流,部分素材取自网络,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不承诺任何收益,投资者如据此交易,风险自担,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基金仓位
今天周末,有几点感触跟大家分享下,主要是关于新能源锂电方面。想从3个角度来看讲讲这个行业的中短期可能的虚火过旺。不喜勿喷,总体上追求客观吧。三个维度,分别是基金仓位,锂电产业,和新能源车。不喜勿喷吧,讲个大概。


先讲讲基金二季度仓位。很明显部分基金加仓了宁德时代为首的新能源,部分新基金大举建仓了新能源。当然之前底部新能源持仓的基金赚的盆满钵满开始减持。那么基金仓位有没有参考性?很遗憾,在国内没有参考性。从3-5年维度来说,基金业绩惨不忍睹,即使只看今年上半年排名前100的私募基金收益情况,平均收益只有1.3%。简单说A股赚钱是非常难的。难在我们喜欢一窝蜂。新能源赚钱一窝蜂上,不管是产业资本还是A股资金。结果容易一波到顶,然后套死人。首先要明确一个思路,基金本质还是散户,他没法看长期收益。如果短期三个月收益不理想,那么马上基民就开始大量赎回基金。基金公司就没钱赚,为了去博取短期收益,基金只能追热点,买高位。从短期的市场角度看,强者恒强。越是涨的高的票,越容易涨。


他们基金经理是没有选择的,要做好短期业绩,那只有硬着头皮上。那么估值那么高怎么办?没有关系,只要未来的行业空间够大,我们只要看得够远,看3年,5年,甚至10年,只要这个故事足够大,总有资金会接力,等到泡沫要破裂的时候提前卖出。可不幸的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但少有人出的来。想想前几年的兰兰,坤坤的基金,那是捧上天。结果后面骂成狗。很多时候不是基金经理急功近利,是基民要求赚钱,赚快钱,赚大钱,这种目标本来就不切合实际。那么特立独行的基金有没有?有,比如说蔡嵩松坚定持有芯片板块,结果呢?这两年没赚钱,基金规模缩水几百亿。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每年损失几个亿收入。基金公司的本质是公司,公司就是要赚钱的。总结来说,对于自己的钱比如说大佬,没有在低位吃到新能源足够的仓位,他们不会去追高买,因为怕套,这种历史大顶级别的套牢是三五年出不来的。对于别人的钱的基金,为了短期目标,他必须追,不然没钱赚。市场就是割裂的状态。
产业链
最近广汽跟宁德时代撕逼,广汽说自己造的新能源车60%的成本是电池,给宁德时代打工了,宁德时代说赚钱的是天齐锂业等上游里矿企业,这事怎么看。说白了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没有达到均衡博弈。说明产业链没有到充分竞争的格局。过去三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超出预期的,这也是为什么锂电这波大行情大超预期的关键。但今年增速肯定会下来,一是大环境,钱不好赚;二是第一批韭菜割完了,这点我第三部分来讲。首先明确一点,电池行业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是一个资本壁垒行业。简单说,只要你规模足够大,你的成本就能压下来,比拼的是成本,质量。本身是ToB的行业。


宁德时代类电池企业它一定是制造业企业,按制造业企业算平均毛利率,大致20%,可能会更低。估值自然是制造业企业。对于主机厂来说,自建电池厂没有技术上的难度,无非是成本上划算不划算。德国也开始自建电池厂,规划是240GW。宁德时代吃的不是技术红利,是产业错配周期红利。这波红利结束之后,全球供需平衡以后,你只能给他京东方的估值,他本来就是重资产制造业。但目前给的估值是轻资产科技行业估值,或者说预计宁德时代未来五年都维持去年的利润增速,这显然不可能。
新能源车
电动车今年增速很难超预期。主要增速来自比亚迪DMI系列(14万-17万),最火爆的是宋PLUS-DMI,就是插电混动。第一批韭菜是割完了,30多万买个蔚来ES6不带电池,电池12万。割的是第一批有小资情怀的中产。现在割第二批韭菜就比较难了。除了比亚迪插混,新能源车基本上落在30-50万的区间,定位非常精准,国内中产阶级。现在新势力都是互联网思维,产品质量技术是次要的,媒体造势,营销公关,然后割一批韭菜,口碑下降,马上出新车。汽车的被定义为快消品。


营销模式是快消品那一套,大量广告推广,然后热卖,热度一过,马上出新产品。这个后果就是产品问题不断。三年时间就完全透支完品牌价值。品牌死了,资本退出,推出新品牌,继续割韭菜。受伤的是消费者。电动车目前定义的产品寿命周期是5年,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中国人平均换车周期4.7年。我为什么说虚火过旺卖不动呢?新推出的品牌基本全死了,吉利集团的极星,极氪;上气的智己L7。


不约而同的都是精准定位30万这个级别的中产,卖不动。中产阶级被电动三傻提前割了。新韭菜还会被爱国牌新能源车收割。这个市场目前是内卷的。传统车企因为晚了一步,没占先机,第一轮竞赛已经输了,各方面品质不差的ID4卖不动。像长城这种晚一步的车企,踏实做的DHT混动系列卖不过比亚迪的零头,怎么办?推出欧拉系列。吃相也很难看,大家可以看看欧拉系列的芭蕾猫。网上对喷华为M7,说白了就是自家养的猪被别人圈了,气不过而已。但是新能源进入第二轮,光靠营销能走多远?汽车不是快消品。


最后说一说比亚迪。说多了要被人喷,口碑两极分化。不管是微博,B站,知乎,清一色的好评。但去看下懂车帝的比亚迪的车友圈,投诉的很多,高速失速,小问题不断。比亚迪这个企业的产品和营销模式更像是为股价服务的,是有很多先进技术,但质量问题可能一言难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们需要一个质量可靠的产品,五年之后残值能在合理的水平.至于你什么技术,那是工程师的事情。汽车的质量可靠是第一位的,大家买辆车不是买部手机。汽车还是很贵重的东西。


自燃和用车成本:
目前报道的数据是每天烧7部车,35%是充电期间,45%是行驶期间,20%是静止期间。目前还是新车状态。3-5年以后这个自燃率还会提高。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针刺试验是很牛逼,但是汽车碰撞着火,不是针刺试验的场景,侧向碰撞等等。目前很多自燃是线束短路问题,还是质量的问题。


用车成本不单单是电费和油费的问题。目前电费还是补贴阶段。但电车的普及率提高,用电成本肯定要涨。因为燃油税,燃油利润这部分属于GJ的收入不存在了,这个蛋糕肯定要重新分配的。钱不可能都给你民企赚,锅不能让GJ背。第二点是保费,特斯拉保费算1.2万-1.4万。20-30万的燃油车次年大致在5000左右。这每年要贵出大概8000左右。按普通车每公里8毛的成本计算,大致每年多跑1万公里,才能打平。以后电动车保费会越来越贵,因为CTC,或者CTB技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这个技术只利好车企,提高了生产效率,较少装配环节,节省成本。对于消费者没有任何益处,电动车维修难度越来越高,最终就是保费走高。电动车5年残值按20%计算,也就是说30万的车,每年折旧大致5万元,最终残值5万元。

电动车性能:
最后说一句关于电动车性能的问题。电动车0-100加速很快,但是没有性能。因为电池受制于放电功率问题,大功率持续放电就会发热很难控制。所以电动车的峰值功率很短,汽油车不受限制。他只能跑0-100加速。


电车三十万的价格,100万的动力,20万车的轮胎和刹车。那最新的蔚来ET7举例,峰值功率600多匹,这是法拉利的级别。轮胎是245MM的,奥迪A6L只有224匹马力,他的轮胎也是245宽度的。600匹马力的车轮胎都在325这个宽度,米其林PS4S起步。但ET7为什么不配呢?一条轮胎4000多,轮胎就2万多块钱,这车卖给谁?600匹马力如果配6活塞布雷博刹车,成本三万多。这车怎么卖?电动车,没有性能,一定要清醒。


总的来说新能源车不管从产业链还是产品角度看,发展很快,也比较良性,但没有足够好。便利性来说没有优势,综合能量密度没有拉开本质的差距。用马车和汽车的比喻类比电车和油车,是非蠢既坏的。汽车智能化还在路上,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5年起步。混淆智能化和电动化也是非蠢既坏的表现。希望大家对于这个行业有清醒的认知,不要莫名其妙成了接盘侠。



上一篇:妈呀,赚得钱都被抢走了!

下一篇:周末发酵,明天赶快抢!

段哈哈复盘 的最新文章:

止损一股!减仓!

原创2022-11-24

观点有变!

原创2022-11-21

闭着眼睛买!

原创2022-11-17

最强居然是它!

原创2022-11-16

板块起飞!快上车!

原创2022-11-14

牛股来啦!进场

原创2022-11-11

关注段哈哈复盘公众号
段哈哈复盘的微信号:gh_516fe0419466

段老聊聊A股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