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Datayes投研 2022-09-05 - 小 + 大
自4月底以来,HJT电池板块一路高歌猛进,板块指数涨幅一度达到109%。 作为光伏赛道上游,市值近800亿的HJT整线设备龙头迈为股份接连收到订单。 就在昨天,迈为股份又发布公告,显示公司与安徽华晟签署了多份设备采购合同。 大概内容是:安徽华晟拟从迈为股份采购高效硅HJT电池生产线12条,产能共7.2GW。这个采购总额超过了公司去年年度审计营收的50%。去年年报显示,迈为股份全年营收为30.95亿元,也就是说此次订单金额超过15亿元。 而在去年9月,迈为股份也曾获得安徽华晟3条高效硅HJT电池产线订单,产能为1.8GW。 安徽华晟是布局HJT赛道的头部企业,目前拥有N型异质结产能2.7GW,平均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4.5%,最佳批次达到24.73%。该公司已经启动了合计14.8GW的异质结产能建设,未来五年规划产能更是高达20GW。 此外,迈为股份4月份也发过类似的公告,当时是信实工业拟向新加坡迈为采购HJT电池生产设备整线8条,共4.8GW,其采购总额也是超过21年年度营收的50%。 20年7月5日到21年7月4日一整年期间,迈为股份子公司与通威股份的很多控制公司也签署了多份日常经营合同,累计金额11.86万元,这占2020年度审计主营收的51.88%。 逐步增加的订单,间接意味着HJT电池产能或逐步放量,但应该还有粉丝不了解什么是HJT?萝卜君再给大家说说。 什么是HJT? 之前我在《干货!光伏电池发展全梳理!》里有讲过光伏电池的发展史,里面就有HJT,它也叫做异质结电池,是一种混合型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双面电池。中间是N型晶体硅,两面依次沉积不同型的薄膜,不同薄膜应对问题也不一样。 例如两侧沉积的透明导电薄膜是进行导电的,解决非晶硅导电性较差的问题。最后应用丝网印刷技术形成双面电级。 制造HJT电池只包括四步,即制绒清洗、非晶硅薄膜沉积、导电膜沉积、丝网印刷电极。 其中制绒清洗环节的价值量占到总价值量的10%左右。 目前依然是以国外厂商为主导。而国内捷佳伟创实现了制绒清洗环节设备国产化,迈为股份也通过参股江苏启威星实现了突破。江苏启威行引进了日本的YAC在HJT制绒清洗全套技术,同时结合自身技术进行了研发。 导电膜沉积这一环节占到了总价值量的25%,丝网印刷占比15%。 非晶硅薄膜沉积占到了总价值量的50%左右,是占比HJT设备最大的部分,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目前国内迈为科技和捷佳伟创有相关的设备。 其中的非晶硅沉积和TCO膜制备是两大关键环节,并且均有两种制备方式。 非晶硅沉积采用的方法是PECVD或CAT-CVD,后者相比于前者成膜质量高,对硅片钝化效果好,但其均匀性较差且维护成本较高。 TCO膜制备所用的方法是PVD或RPD。后者的技术的装备产能低,售价高,目前专利在日本住友手中,有专利保护。相对来说,前者PVD更有希望成为主流工艺。 HJT的工艺流程大大缩短,相比于PERC电池和TOPCon电池,更有助于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在这样的结构背景下,可以形成较高的开路电压,拥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最高转换效率甚至可以达到26.07%。 HJT的缺点及应对办法 在这样的优势下,HJT最显著的缺点是成本较高。要想实现降本,需要改进的技术还有很多。 例如要将硅片薄片化:PERC硅片厚度在170-190μm,而HJT电池硅片厚度可以减薄至120μm甚至100μm左右,在硅片变薄的情况下,HJT开路电压上升,短路电流下降,还可以使电池效率能基本不变,从而降低硅片成本。 还有就是HIT的浆料采用的是低温银浆,生产工艺难度高,且需要冷链运输,价格较常规银浆要高10-20%。起初由几家外企提供,如杜邦、贺利氏、京都电子,目前国内常州聚合、苏州晶银已经突破。 2021年1-9月份,苏州晶银HJT浆料销售量共计3.73吨。倘若随着技术发展以及国内生产商增多,未来可以通过减少银浆用量和国产化来降低成本。 总之,就是银浆成本高、硅片贵、设备投资高、组件封装材料费贵等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成本高。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相较于规划产能,目前的量产效率方面,HJT并未有明显优势,导致待建产能量少。 这里还有一则消息,迈为股份在近期机构调研中表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HJT成本与PERC持平大概率可以实现,我们可以期待下。 如果这个成本降下来,应用的大问题就解决掉了一大半。这里想到了之前萝卜君给大家讲过的有一代新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HJT应用多了,离新一代的应用还会远吗? 关于新一代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钙钛矿型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层材料,吸收光子,产生电子对,驱动电池。 早期,钙钛矿指一种金属矿物。现在,钙钛矿泛指具有和钛酸钙相同或类似晶体结构的离子晶体。作为光电转换材料,其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光电转换效率很高,过去十几年,钙钛矿电池效率从3%提升到28%,甚至有实验室可以实现31.3%的转换,增速远高于硅基电池的发展速度,13年时间走完了硅基电池40年的发展历程。 二是材料制造成本低,合成方法简单。 三是它可以实现自由调控吸光带隙,从而增大光能的利用效率,甚至,叠层电池的极限效率有望突破40%。 但目前大规模制备钙钛矿层技术还不成熟,材料的稳定性也不足,如果要进一步走向产业化,还需要针对器件性能和稳定性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但在现在的发展趋势下,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下的。 写在最后,大家还想要了解什么板块,可以留言在下面,记得给萝卜君留个小心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对历史数据的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用户依据本文做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 获取更多深度逻辑,以及更多高确定性的成长型公司,请点击最上方蓝字,关注Datayes投研公众号!(账号:robotouyan) |
上一篇:等等党的胜利
下一篇:水源足够
Datayes投研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7
2022-11-16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