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内幕交易?!讲只“光伏茅”!

佚名   Datayes投研   2022-09-06 - 小 + 大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收涨,沪指上涨1.36%,深证成指上涨1.04%,创业板指上涨0.1%。行业板块多数收涨,光伏、化肥、汽车、电源设备板块大涨。

现在市场进入到了中报密集披露期,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在一步步揭秘,最近一直在给大家讲光伏赛道,很多标的成为了粉丝们的关注对象,特别是最近“隆基”系李春安因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把隆基这样的“光伏茅”推到了大众面前,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隆基三剑客”

说到“隆基”系李春安,就不得不提“隆基三剑客”李振国、钟宝申、李春安,三人为兰州大学校友,2007年按约定以老校长隆基命名成立了西安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在隆基绿能的招股说明书中,李春安被描述为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并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这也一度使得李春安成为隆基绿能最大的单一自然人股东。上市初期,他的持股比例为24.07%。

在2018年,有资料显示,李春安离开隆基,不再任高管。当年的年报显示,他当时持有3亿股隆基的股票,当时市值79.69亿元。

之后2021年2月,隆基绿能公告称,其158亿减持给高瓴,这占公司总股本的6%。再到今年一季报,李春安持股2.11%。

在大幅减持隆基绿能的同时,李春安也将重心逐步转移至2007年创办的连城数控。

外界很多人认为:连城数控是为隆基而生,隆基又是最重要的客户,隆基的两大核心高管又是连城数控的实际控制人。

但是连城数控始终否认了自己是“隆基系”重要平台的说法。公司仅表示与隆基股份存在关联关系,系其重要的核心设备供应商,但公司的各项经营决策、人员、财务和业务均保持独立。

其实仅隆基绿能一只股票,就早已帮助李春安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知道为什么,他还要铤而走险。

这不,8月19日晚间,连城数控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实控人李春安先生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决定对其立案。

连城数控在公告中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仅为对李春安个人的调查,目前不会影响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也不会影响个人正常履职。本次立案调查事项仅为对李春安个人的调查,目前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连城数控还回复北交所称,经向李春安先生确认,其涉嫌内幕交易标的并非本公司股票,也不涉及北交所其他公司股票。

随即8月21日晚间,隆基绿能快速发布公告撇清关系,称李春安虽为公司实控人及控股股东李振国、李喜燕的一致行动人,但目前持股比例为2.11%,低于5%,且已不在公司任职,其被立案调查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与此同时,经确认,李春安本次涉嫌内部交易标的并非隆基绿能。

关于隆基的“价值”

过去一段时期,单多晶技术路线之争一直是光伏行业争论的焦点,与多晶硅相比,单晶硅在晶体品质、电学性能、转换效率方面都具备显著的优势,然而由于其成本居高不下,下游厂商一直都很难接受,所以在过去较长时间均是多晶技术占据着主要市场。

自2015年起,单晶有了起色,其凭借全产业链一系列的技术升级实现降本增效,逐渐缩小了与多晶之间的差距。

2018年,单晶硅在光伏市场占有率达到56%,反超多晶硅,实现局势逆转。

而这技术升级,主要有三个方面:硅棒端的RCZ技术(多次装料拉晶技术)、硅片端的金刚线切割技术、电池端的PERC电池技术。

硅棒端RCZ技术是这样的:过去单晶采用的分批直拉法,一个坩埚只能拉一根晶棒,并且在拉制完以后坩埚无法重复使用,对此,隆基率先采用的RCZ技术,这样可以实现坩埚的多次利用。

目前单个工艺循环的拉棒数量已经从一根硅棒增长到最多九根硅棒,别小看这个技术,它的采用使得2020年硅棒拉晶成本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79%。

金刚线切割技术对隆基、对整个光伏行业都功不可没。

切片环节是硅料损耗较大的环节,金刚线技术发端于日本,2012年底,钟宝申找到日本最大的金刚线厂商,希望能购买这项技术。但是遭到对方拒绝和羞辱。隆基于是决定自己研发金刚线技术。

重金投入后,正是连城数控推出了第一台国产金刚线切片机。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不仅及时填补上隆基单晶硅的加工缺口,更是为整个中国光伏产业节省了成本,打破了日本厂商的垄断。将金刚线的价格由最初的500元/km降低至现在的50元/km。

尽管在硅片端单晶已经逐步完成了技术变革,成本大幅降低,但是由于之前电池制造设备更多是适合生产多晶,中游的电池厂家还是更倾向与生产多晶电池,而不是改造产线生产单晶电池。

为此,2014年隆基收购乐叶光伏,开始制造电池片,并宣布采用最新的PERC技术。该PERC技术是通过增加少数载流子寿命来提高效率。

由于多晶硅片杂质含量高,PERC技术用在多晶电池上只能提效0.6-0.8%,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光衰现象,但用在单晶上可提效0.8%-1%,进一步拉开了单多晶的效率差距。

这样单晶PERC产能自2016年起开始迅速扩张,到2020年全球单晶PERC产能达250GW,成功完成技术迭代,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可以说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单晶的降本增效,从而促使单晶超越多晶,成为光伏主流技术。而这多种技术的背后均有隆基的努力,这就是隆基的技术底蕴。

寻找新发力点

在过去20年里,公司始终致力于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与此同时,公司也不断在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注入绿色新动力。

2021年公司两大新动作在于BIPV和氢能新赛道的布局。

BIPV之前萝卜君给大家说过,它指的是光伏组件与建筑的集成,既可以实现光伏效果,又可以充当建筑,如光伏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

19年6月,隆基投资建设了第一个BIPV工厂,并于20年7月发布了第一款装配式BIPV产品“隆顶”。21年3月又收购了森特股份,重点发力BIPV

氢能之前也给大家讲过,氢气燃烧热值约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是常见燃料中热值最高的,且氢气燃烧后的产物除了水以外,无其他中间产物,整个供能过程无浪费、零污染。

在这方面,2021年3月,隆基成立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入绿色新动力。

半年报解读

最近公司的半年报也出来了: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了500亿,同比增长43.64%,净利润64.81亿元,同比增长29.79%,扣非净利润64亿,同比增长30%。

先说亮点,可以看出:1.营业收入增速不错,达到了40%以上,上半年营收目标达成!

2.根据机构测算,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43%,再次创下单季度净利润历史新高。

3.上半年研发投入近37亿元,超过净利润的一半,还是很不错的!

4.最新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北向资金相比上期大举增持。

我们在再来看忧患,1.净利润增速却不及营收增速!这是为什么呢?

萝卜君看了下,这主要是受上游硅料价格高位运行,从产业链来看,光伏制造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四个环节中,目前利润约七成都集中在硅料和硅片环节。

因此硅料涨价,硅料、硅片企业将成为最大赢家,而下游组件厂商承受原料端和需求端的双重挤压!这就是原因,也是隆基的一个忧患!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隆基净利润增速就明显落后于营收增速,2021年营收增速达48%,而归母净利润增速只有6%。

相比于通威股份超过三倍的利润增速,处于下游的隆基,上半年成绩还是略显失色。

2就是隆基硅片全球市占率有所回落,2021年隆基硅片的全球市占率下滑到了33%左右。

这离不开越来越卷的行业格局,光伏上游的硅料龙头通威股份,要开始进军组件了,这对光伏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隆基为此还大跌了一波。

行业内卷之下,隆基有对策吗?有,这次中报隆基也发力了,这次中报也公布了两份金额总计,超过130亿元的扩产计划,这意味着光伏行业内卷进一步升级。根据隆基方面测算,这两份投资将能带来年均40亿的利润!

另外,因为通威股份进军光伏组件领域这事,三部门发声了,要合理引导光伏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这对于隆基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

总之,当前,隆基综合实力确实很强,有很大的优势,但也有忧患,今年光伏整个行业涨幅也比较大,当前行业内卷也加剧,尤其是新能源板块有调整之势,所以,短期光伏还需要观望它们的动态,尤其是高位的标的。

写在最后,萝卜君还给大家盘点了20多家名私募在半年报中的“隐形重仓”,感兴趣的粉丝们可以点赞后,戳下方“阅读原文”了解!
大家还想要了解什么板块,可以留言在下面,记得给萝卜君留个小心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对历史数据的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用户依据本文做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

获取更多深度逻辑,以及更多高确定性的成长型公司,请点击最上方蓝字,关注Datayes投研公众号!(账号:robotouyan)

政策加码!增长超两倍,这些行业爆发了

股价翻5倍!公募大佬在布局!

征出口税!镍的红利来了!

政策出台!充电桩的产业链拆解!

干货分享!一文看懂储能




上一篇:继续满仓待涨!

下一篇:有个新变化!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