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白的第590篇原创
1、会主要几个值得注意的点 大家都看了吗,几个我觉比较重要的点聊一聊。 1)实体经济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强调实体经济和新型工业化,路径明确为“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这次有意思的是,没提到“房住不炒”。 对应到股市,主要在于高端制造和实业,股市的投融资,也还得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主。 2)继续双碳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推进“双碳”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双碳政策坚持“先立后破”,具体路径包括“推进能源革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对应到股市,继续新能源。 3)国家安全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较于19,国家安全篇幅是新增的,提及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还特别提到了“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等表述,国防安全重要性提升。 对应到股市,信创、农业、军工。 4)中药传承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中药就还是之前的片仔癀等。 2、光伏产业链利好 周五下午光伏产业链突然拉涨,主要受益于美国双反取消的利好,PV-Tech报道:美国暂停了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双反这件事情最开始是3月底,美国商务部受理了部分企业的上诉,对东南亚产能是否涉嫌双反予以立案,而在此之前东南亚组件产能是无需缴纳“双反”关税的。 美国政府在6-7月左右出台政策,明确2年之内不会对东南亚产能征收双反关税(无论商务部公布结果如何);此次新闻报道再次确认了该政策,东南亚产能在未来2年仍有望成为美国市场最主要的组件来源。 组件厂近期也纷纷在东南亚补充硅片产能,此前东南亚产能以电池组件为主,如果考虑采购海外硅料,那么组件生产全流程都将实现海外生产,2年之后依然可以解决双反问题。 3、医药迎来历史性大涨 医药板块周五大涨,主要由于创新药续约谈判规则发酵,以及肝功能生化耗材集采规则相对之前更加温和(最低限价降20%即可入围),使得市场对集采无下限预期在政策持续的微调推动下得到修复。 我自己对医药了解不深,行业情绪比较好的时候,主要就是买点ETF了。 4、淡水泉交流大会 周五晚上淡水泉组织了一场投资人交流会,特别提到新能源在未来是值得我们长期重视的大赛道,有三个具备万亿空间的巨大市场:电动车、电池和储能产业链、光伏。 讲的三个点我还是很认可的: 1)过去市场是在供求关系迅速错配之后导致的高景气,而进入2022、 2023年之后,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会逐步走向平衡,甚至可能很多产业链的环节会进入供大于求的状况,很多细分行业和公司处于景气周期的后半段,估值定价会受到影响。 最近Tesla、小鹏等车型连续降价,也让市场看到了产能的充分供给,Tesla截至周五晚上在美股的股价也迎来腰斩了。 2)去年供求关系的急速错配导致部分原本平静的行业出现很大的高景气度,表现为很多上游的价格上涨,但除电动车外,多数新能源行业属于To B的商业模式。 To B商业模式的属性是,如果供求相对平衡,要么是技术驱动,要么本质上是成本和效率驱动,最终比拼性价比,将回到一个合理利润率。即使上游短缺缓解、材料价格下跌,但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中利润留存情况会怎样,观点比较谨慎。 容百业绩低于预期,就是行业周期的一个反映。 3)无论是光伏还是电池,虽然未来是需求量比较确定的上升市场,但是仍然会有工业品属性的特点,就是终将随技术进步、供求关系平衡,价格会有下降趋势。 即使量增长很多,但是由于价格下跌使得市场容量或收入体量并没有显著增加,而行业估值定价可能从新兴成长向周期成长模型变化。 电动车、电池、储能和光伏里面,电池产业链的估值已经在重新定价,光伏整体要好于风电和锂电,电动车整车已经进入“价格搏杀”周期,蔚小理等新势力不再是稀缺性,后面比拼的还是性价比,说白了就又回到价格的竞争,相对而言储能好一些,市场发展处于相对初期,我自己其实也更倾向于在储能里面找一些机会。 |
上一篇:利空落地
白话投研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5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3
原创2022-11-09
原创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