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记录和分享自己在股市的心得和思考,所有内容仅作为自己的投资日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请大家做投资决策时自己进行深度、独立的思考,欢迎大家多多交流投资逻辑、交易体系,而不是抄代码。 市值变动:59.3 → 58.9w
![]() 大家晚上好,我是小师妹,一个陪你慢慢变富的贴心小伙伴。今天,市场再次下跌,尽管中午一度有短暂的暴力拉升,但最终只是个下跌中的抵抗。 有人跑过来给我留言说,还好自己早就满仓了,不然又要被骗进来了,我听完笑了起码有3秒钟,噗哈哈…… 其实A股在全球来说已经算不错了,今年以来,港股遭遇了空军的无差价轰炸,腾讯已经从高点跌下来70%了。 要知道,这可是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科技的代表,有一大众的铁杆粉丝在一路的下跌中抄底,只是现在,到处是此起彼伏的鬼哭狼嚎…… 其实,不管股王是腾讯还是茅台,不管其价格是跌到多少,我们要明白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股价永远在波动,而这种波动,没有人可以预测。
而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这家公司,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生意?现在的估值你能不能接受? 而不是说,茅台跌到30倍,就不会再跌了,腾讯跌到231就是底部了。
之所以说投资考验的是认知,就是我能接受的上限可能是30倍,有的人是40倍,有的人是20倍。 但是,只要把这两个本质的问题想清楚了,所有的问题,其实都能迎刃而解,不再纠结。 要我说,价格的泡沫其实比较容易判断,只要有些投资经验就行,更难的是判断基本面的泡沫。很多热门的行业和公司,我们除了小心价格的泡沫,也要注意基本面的泡沫,否则很容易陷入价值陷阱。基本面泡沫的最可怕情景,是行业与公司,进入了永久性的衰退,比如电视。其次是,强周期性行业,在行业顶点大规模投资,扩大产能,比如英科医疗这样的:所以,在买入一家公司之前,我最好经常问自己,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到底有没有泡沫?我相信,搞清楚这两点,虽然不一定能赚很多钱,但至少可以少亏很多钱。今天,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年出货1000万辆是什么概念?看看同行目前的销量就知道了: 2021年,特斯拉交付936172辆汽车,2022年的销量目标是50%-60%的增长,对应150万辆+,今年1-9月,特斯拉交付了90.86万辆新车,只完成总目标的61%。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4万辆,今年1-9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超过118万辆。
乘联会的数据,今年1-9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1487.5万辆,其中零售新能源汽车387.7万辆。 雷军经常有一句经典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可能他觉得这个思路很对,所以在小米科技园区留下了一个特别的雕塑:一只长了一对金黄色翅膀的“飞猪”。 但是,因为成功而导致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大家都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其实,成功更是失败之母。汽车整车,本质上就是竞争极其激烈的行业,过去几十年,因为汽车在中国家庭的普及发展,行业的成长性掩盖了周期性,因为市场巨大,也就出现了一些很赚钱的公司。所以,大家都希望按照燃油车普及的路线,把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重新复制一遍,但是,我对汽车的颠覆性,持怀疑的态度,更何况,有这么多品牌正在挤进这个拥挤的市场。广汽集团公告,近期广汽埃安在广州产交所以公开挂牌的方式实施增资扩股,完成A轮融资引战。本次A轮融资共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182.94亿元,释放17.72%股份。 小米一直以来,都在生产同质化的产品,这就导致其利率很低很低,就拿其主营的小米手机来说,毛利率仅有8.7%。![]() 我知道有人会说,小米只是打着卖手机的名义,赚后端钱的公司,商业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之所以利润率低,只不过是因为小米所做的业务,都没有形成护城河。把本来贵的东西,往便宜了卖,谁都可以做到,但同样的产品,能以高价卖出去,才能真正显示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茅台,格力,苹果都是很好的例子。对于汽车未来,我确实看不清,但我主观认为,这应该不是小米的能力圈。如果一定要说最终受益,可能还是类似福耀玻璃这样,在汽车产业链上,建立起自己竞争壁垒的公司。好了,今天就聊到这,有什么没说到的,咱们留言区聊~~~坚持发文不易,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给小师妹一一些鼓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