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风粉 淡定 肃静 一.隐形贫困人口 各位铁粉,我是小风。昨天我文章的标题:清仓,有些朋友留言被吓到了,实际上这个故事确实是巧合。其实昨天复盘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大家的心里素质提上来,我担心很多人在指数一旦数显回调,像今天个股杀跌比较惨烈之下,又慌了。这种心态都是不可取,也是不成熟的。 很多老粉应该能感觉到,个人的操作风格在发生变化,应为市场的投资理念和注册制的趋势,我们会有一种感觉,这个市场的钱越来越难赚,因为,全面性的牛市不会有了。结构牛在未来是常态,这也是去散户化的结果。 老粉当清楚,斯人在生活中是低调神级般的存在,为什么低调?因为我喜欢存钱,当然不放在银行卡或者余额宝里,一般都是低调分批买一些个股,毕竟是第五次历史大底,中长期没有任何看空的理由。 不仅在生活中还是股市中,9成散户的生存现状,其实是可怜的。这就引出了“隐形贫困人口”的概念。「隐形贫困人口」的定义也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指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 哲学家、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在其著作《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在传统生产社会中,消费能力是阶级地位的体现,然而在当今社会,消费则是对下层阶级的安慰剂:「物,成为了对那些无法改变(阶级地位)个人或群体的一种补偿」,成为了「有缺陷的消费者们」「隐形贫困人口」一种精神上和价值上的「自我泅渡」。 所以说为什么要叫「隐形贫困人口」,因为他们首先在买买买,其次这种「买买买」已经透支了他们的消费实力,他们是被消费主义异化的产物。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分界线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就比如说,封建社会中,血统就是一个很好的阶级区分,我有这个家族的徽章,我就是比你平头老百姓高贵;但在现在社会中,我用 iPhone,大资本家也用 iPhone,了不起就是我用一个 64G 的他用一个 256G 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层阶级所体现地位的东西——确切的说也就是消费品——并非成为了一种不可逾越的鸿沟:我狠一狠心剁一剁手也能达到,大不了吃几天土嘛。结果是,每个阶层的成员总是把他们上一阶层流行的生活方式作为他们礼仪上的典型,并全力争取达到这个理想的标准。他们如果在这方面没有能获得成功,其声名与自尊心就不免受损,因此他们必须力求符合这个理想的标准,至少在外貌上要做到这一点。 奢侈品就是在消费主义社会中体现「阶级身份」的代表性商品——如果真用价值和使用价值衡量,那些奢侈品并不值这个价格,它们价格的体现在于身份和地位的附加值。这也是为什么普通人要超越自己的收入能力进行消费的原因——因为狠狠心、吃吃土,就能给你一个跨越阶级的符号——虽然是一个虚假的象征,但这个符号在旧社会中是不可逾越的。换句话说,当代人的消费,更多地消费在了一个附加的符号上。 消费的快乐,已经不仅仅来自于使用生活必需品的满足感,而是来自于攀升为社会「高等」群体的渴望与期待。消费,已经从身体上吃饱喝足穿暖的满足,上升了为了感官层面的刺激。没有什么比展示消费品更能体现现代人的地位了,也没有什么比「剁手」时的快感更能刺激一个人的荷尔蒙了。消费主义就是通过各种广告、宣传、营销让乐观、豪情和自信的购物者形象深入人心,并把消费品与诸多「意义」相绑架——比如「你不给我买 XX 就是不爱我」——从而悄悄改变和塑造了人们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现在的无产阶级自己没条件养猫养狗(时间、经济成本,家庭原因,合租等)就去关注一些宠物博主,看看萌图「云养」一番 自己找不到理想的爱情,就去追捧一些恋爱人设博主,看看郎才女貌一对璧人卿卿我我,也给自己打了一针麻醉剂,他们要分手了这些粉丝比本人还绝望 自己没有时间没有钱去旅游,就去关注一些旅行达人,看他们满世界拍的照片,还要咽下他们的毒鸡汤:你不出去旅游不是因为你穷,环游世界并不需要多少钱,主要是因为你没有说走就走的勇气 自己游戏打的菜,就去看游戏主播的视频,自我代入享受一下虐人的快感;自己升职加薪难如登天,就去看一些「成功学家」炮制的二手成功学,买各种提升学习技能、提升阅读技能、提升写作技能、提升人际关系(还超级贵)的课,买了如何克服拖延症的书然后因为拖延症一直没看,结果无非是在伪概念下被收割的一茬又一茬韭菜。 这些东西看似跟股市没什么关系,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话不多说,《风行侃盘》果断星标,置顶一波,此为结论。。。。。 |
上一篇:来两个硬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