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值2000亿+的药明康德,盘中一度被资金砸到地板上了,其实不光是姚明,凡是大家叫的上号的医药公司,跌幅都不小。 至于为什么跌这么多,利空暂时是没有的,更大的可能是涨太多之后,抱团只要稍微松动,当头就是一根大阴线。你们也知道我最近准备调仓换股,花了不少时间在调研上,正巧看了一些医疗企业CEO的闭门会的资料,今天就顺着给大家聊聊CRO和器械这两个细分领域。近年来CRO所有公司基本都增长得较好,这就说明行业的红利还是很大的,赛道也够宽。最值得提到的公司也出现在了上面跌幅榜,有两家: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这两家公司本质上是一个行业的两个部分,两家都在过去十年向资本市场证明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简单看看股价拿结果来说话,也能知道。药明康德的介绍就不长篇大论写出来了,看看下图基本就能清楚药明康德的发展历程以及战略规划。公司的能力当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这也与公司业务发展的时间点有很大关系。在市场还是蓝海的时候,药明康德就看到了这一领域,并且开始投入重金及培养人才,后来的故事大家也比较熟悉了。回想昨天我说过的,任何时候选股都要先选好的赛道,再挑好的赛手,这个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药明成为老大的成功经验,简单归纳下来就是——在关键节点判断了未来市场中的某个机会。这对于任何人去研究公司,或者说选择股票,都是非常受用的。泰格8年32倍的故事,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贴个图介绍下,更深层次的研究,大家可以搜索一些个股的深度研报看看。器械其实在未来,或许势是比药更好的赛道。大致回顾下器械行当的历史:1、2010-2015年,市场投资的主体是并购。因为器械公司有一个特点,公司的规模都较小,天花板比药品低很多。因此通常来说,一个器械公司很难做很大,同时并购带来的整合也是较难的。2、2015年至今,创新与替代是重点。在全新的器械领域,比如TAVR、结直肠癌早筛、可吸收支架、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等器械国产企业先于外企获批,国产占据主导;在传统的器械领域,PET-CT、高端彩超、化学发光、高端监护仪、骨关节器械等国产替代率也不断提高。可以说,中国医疗器械本土创新崛起。说句题外话,国产替代在科技领域也是类似逻辑。然后还是大致罗列下核心公司。从中国医疗器械的成长路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企业:第一类是以迈瑞医疗、安图生物、迈克生物等为代表的公司,他们都是代理起家,代理转自研,从低端走向高端。迈瑞则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其是中国医疗器械史上较为难得的研发支出在100亿以上的公司;第二类是以微创、乐普等为代表的公司,这两家的创始人都是1998年左右回国,在1998-2013年之间,两家讲的都是进口替代的故事,而在2013年以后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再说句题外话,微创是真的牛);第三类是以启明医疗、心脉医疗(微创家的公司)、联影医疗、南微医学为代表的本土创新企业,部分产品国产原创甚至me better,国产企业主导推广。展望中长期的话(3-5年)器械领域的投资上一定还是选好赛道中的龙头公司。头部都不行,一定得龙头。因为器械行业与药品行业有一个特别大的区别,前者对医生的培训及粘性很强。如果一个器械公司在某个细分领域做的比较好,且在该领域有持续的投入及研发进展,医生就会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以保持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于器械公司很难从弯道超车,并且与药品相比,器械的先发优势产生之后,护城河会很宽。行业的基本面分析和展望就简单聊到这里,还是回到市场上聊聊。当大家看到核心的医药龙头暴跌,再站在市场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就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涨到天上去。很多抱团股,尤其是概念型的抱团股不断被抱团资金讲故事、吹泡泡,年底要结账了,为了保住收益率,快速剁掉仓位保住收益率,最后留下一堆相信了股市的散户站在山顶憧憬美好的故事。所以,大A哪里有什么新鲜事,新瓶装旧酒,割了一茬又一茬。当然,好公司,遇到资金面或者偶发的系统性黑天鹅给机会,稍微调一调其实依旧是机会,毕竟龙头掰着指头都数得清。接下来,上证还是可以乐观些,创指应该跌不太动了,但要说它什么时候能涨,如果涨了能涨多高,也不骗你们,我暂时还真说不好,走一步看一步吧。最后说个事儿,咱们本次小密圈端口的开放时间比较紧,到本周日就截止,临近年底,不少心心念念的票都砸了个黄金坑,我也在加码研究当中,其实这其中有不少机会还是可以好好把握一下。关于小密圈的详细介绍可以点击右边这篇文章了解:小密圈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