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师妹 招财小师妹 2020-12-10 - 小 + 大
01 最近关于白酒股的讨论越来越多,大家都开始向白酒致敬,更有很多人放言:“打不过就加入它”。 白酒除了消费品的属性之外,更多的是满足大家的社交需求。 围绕人类社交需求展开的生意,大多不错,比如: 烟,酒,微信,微博等等,这类生意,一旦品牌被大家所认可,就拥有了强大的护城河。 比如QQ,很多年以前,有人拿着商业计划书去找投资人,他拍着胸脯说,自己设计的即时通讯程序,比QQ好用得多,一定可以超越QQ。 那个人自然没有成功,甚至,阿里也曾经重金推出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但最终没有了下文。 这是因为: 仅仅让一个人成为它的用户,完全没用,必须得让所有的常用联系人,全部都成为它的用户才行,可想而知,要实现如此效果,有多难。 正是因为经过多年的经验,使得品牌成为这些公司的护城河以后,就导致很多后来的竞争者,完全没办法与龙头公司竞争。 QQ如此,微信如此,同样的,高端白酒领域的贵州茅台,也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和他竞争。 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消费行业里的龙头公司,是赢家通吃的。 那既然说到消费行业的龙头,能够赢家通吃,白酒板块整体如此上涨,到底正常吗? 中金消费最近就指出:
从行业来看,喝白酒的人是越来越少的,原因很简单: 首先就是酒驾和饮食观对喝酒整个行业有一定影响。 而年轻人有更多选择,不一定要喝白酒,但高端社交,喝啤酒对体型影响等原因,导致中年人对白酒更偏爱。 除了茅台这样的名酒之外,区域性名酒的垄断明显,北方流行的酒,到南方不一定好卖,甚至可能听都没听说过,所以白酒行业的竞争格局,长期都较为稳定。 但是,虽然白酒的周期性很弱,却确实还是有周期存在的,目前明显的景气周期,问题是: 景气周期可以维持多久,当前的交易过于一致,剧烈波动是否能够承受。 抱着“打不过就加入它”这种想法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评估和心理准备。 02 最近,随着金融对外开放进程加速,外资银行纷纷申请在华设立新的经营机构,最近连高盛这种投行,也开始加速在华布局。 但是,从银行来看,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十分有限,我列举两点: 市场份额较低: 外资银行到中国,需要和政府、企业和居民客户。长期维系业务关系,外资行在这方面不如中资银行有优势,这种竞争上的劣势主要来自于文化差异、“水土不服”。 盈利能力较弱: 外资银行在华网点数量较少,这不造成了吸储能力较弱,吸储成本偏高,且业务模式以零售为主,盈利能力始终偏弱。 银行作为一个地域属性非常强的行业,业务开展需要深耕在当地市场长期运作,慢慢积累声誉、品牌知名度,与当地客户建立信任感,这样才能吸收居民和企业存款,才会有客户愿意贷款,但外资行由于营业网点的限制,就没法和中资银行展开竞争。 大家可以多体验下外资银行的服务,就能体会我说的这些结论了。 以此类推,券商也是如此,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必然也面临着网点少,融资成本高,以及对中国用户交易习惯不理解等问题。 要知道,国外的行情都是N久才刷一次,要想像我们这样实时看,还得另外交费,太不可接受了…… 但是,虽然外资们跑过来和我们的实业,无法正面较量,但是在投资的定价权上,还是很有份量的。 一个市场,如果一直是存量博弈的话,很难有大的行情,增量资金的投资理念,也就直接表现为市场的投资风格。 就目前的A股市场而言,我能想到的持续稳定的增量资金,只有两个: 一个是小师妹昨天才说过最近持续流入的外资,沪股通、深股通。 另一个则是保险资金,保险公司每年都有保费收入,自然需要做投资,更何况,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近来已经连续提高,最近更把比例调整到最高可至45%。 因为险资规模巨大,因此,这笔增量资金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无论是外资,还是险资,整体都更偏好低估值的品种,这也是最近“顺周期”品种表现相对较好的原因之一。 最后,有位同学分享了件有意思的事: 指数本来都要突破的时候,银行就开始跌了,然后这两天跌多了,中信建投等券商股又带着券商涨一涨,看起来很像阴谋论,但确实有种控制节奏的赶脚…… 原创不易,需要鼓励,如果感觉本文不错,请转发身边好友或点击右下角 “在看” |
上一篇:字少,事大!
下一篇:昨晚,这标的再创新高!
招财小师妹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7
2022-11-16
2022-11-15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