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师妹 招财小师妹 2021-07-04 - 小 + 大
01 大家晚上好,我是小师妹,一个陪你在股市慢慢变富的贴心小伙伴。 今天,网约车公司滴滴在美上市才一天,就被国家网信办下架了,原因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国内很多互联网巨头,不管是经营规模,还是市值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超级巨头,比如滴滴,一季度营收达到了422亿人民币,净利润55亿。 滴滴已经做到了打车行业垄断地位,抽成又很高,赚55亿好像也不算什么新鲜事,有趣的是,这55亿利润,是来自旗下从事社区团购业务的橙心科技分拆融资。 也就是说,处于垄断地位的滴滴,不但没赚到垄断的利润,还巨亏了55亿,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对于互联网巨头,小师妹之前说过,它们的产品与服务,基本成了社会的基础设施,在这样的体量下,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非简单追求利润增长。 而且,从最近的一系列的垄断和隐私等事件来看,互联网行业的社会舆论风向,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包括腾讯)的投资,我觉得都要保持谨慎。 02 上周和大家聊到中医的时候,我说过争议很大。 不过,今天和大家聊的一款中医产品,却是个例外,它就是:贴膏。 噗哈哈,是不是这样? 不管是扭伤,还是劳损,我们普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第一反应,不是跑到医院去做治疗,而是就近找一家药店,诊所,买上一张膏药,享受一番火辣辣的“疗效”。 我查了一下,A股有几家上市公司售卖这种膏药,其中,云南白药因为自身知名度优势,在销量和价格上,都占据了一定优势。 云南白药的贴膏销售额是13亿,和羚锐制药的体量差不多,但是,白药的卖价是5块,而羚锐制药的售价,只有5毛。 可想而知云南白药的品牌力有多强。 不过,贴药这种产品,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有几分像消费品,不会集采,需求稳定,比起一般的医药公司,容易看懂多了。 简单的说,这样的公司,不能简单地从技术、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而需要一个综合评估的方法,从制造到交付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使用产品力+品牌力+渠道+价格力=综合竞争力这个四力框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羚锐制药,五毛钱一贴的产品,不知道有没有人认识: 其实这两只老虎,国人的认知度还挺高的,而且因为售价便宜,所以近年来一直在提价,这也就造成了以贴膏为主营的羚锐制药,这些年的经营毛利从50%已经逐步提升到了近80%。 不过,这种提价,只能说算得上是产品力,刚刚说过了,如果品牌认知真的足够高的话,就不会和白药等贴膏的售价,有如此高的差价。 所以,羚锐制药之所以能成为行业销量第一,主要还是靠的价格便宜和渠道通路较广。 大家想一想,膏药这东西,多数时候并不是抱着对重症的治疗预期去的,所以,如果有品牌可以认,没有品牌,其实随手也会买,而且因为价格便宜,多数人都是随需随买,不会到网上下单。 所以,掌握了足够多的渠道,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你的产品,就能够获得销量。 羚锐是如何打通渠道的呢? 答案是,自建了三千多人的营销团队,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药店招商和诊所及小型社区医院合作的模式,占据市场份额。 最近呀,公司原董事长熊维政,因为年龄增大而让其儿子熊伟出任总经理,来优化公司的营销体系。 这个熊伟出生于1984 年,以前在国外学市场营销,然后到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助理,现在基本就是接班人的角色开始公司的改革。 具体的方案有营销年轻化和产品精品化,比如冠名一些运动赛事,把原来的产品进行升级提价等。 看看同类产品的售价,羚锐的提价空间其实还是不少的,这是个重要的利润提升看点。 最近公司回购了1.55亿市值的股票,进行员工股权激励。 解锁条件:21-23年扣非不低于20、44、65.6%,对应每年20%、20%、15%增速,已经剔除掉股权摊销费用了,对应扣非后净利润3.59、4.31、4.96亿元。 对应20倍的估值,市值有望冲击百亿! 最后说一说这家公司估值一直不高的原因,就是因为贴膏整个市场容量并不大,只有50多亿,所以,缺少一些想像空间。 看好羚锐的话,主要看点在于老龄化进程里,贴膏市场规模扩大,目前预计10%样子,另外的话,提价和通过营销团队不断扩展渠道抢占市场份额,也都是它的看点。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产品力+品牌力+渠道+价格力这几个维度跟踪观察下…… 今天就聊到这,有什么没说到的,咱们留言区见啊! 原创不易,需要鼓励,如果感觉本文不错,请转发身边好友或点击右下角 “在看” |
上一篇:紧急,下架!
下一篇:纯粹!明天出手低吸一票!!
招财小师妹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7
2022-11-16
2022-11-15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