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十面埋伏 > 文章 当前位置: 十面埋伏 > 文章

刚刚,龙头暴跌16%!

原创:小师妹   招财小师妹   2021-07-19 - 小 + 大


小师妹说:
我的文章记录和分享自己在股市的心得和思考,所有内容仅作为自己的投资日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请大家做投资决策时自己进行深度、独立的思考,欢迎大家多多交流投资逻辑、交易体系,而不是抄代码。

01


操作
仓位位变动:99%  →  99%  
市值变动:38.9w  → 39.0w 
操作:无


大家晚上好,我是小师妹,一个陪你在股市慢慢变富的贴心小伙伴。


今天,港股地产龙头恒大和广发银行下属支行,传闻发生了一点不愉快,然后恒大的股价,因此暴跌了16%。


不过打开K线看看,恒大的股价从28开始一路下跌,所以有没有这个不愉快,并不是重点,给大家看看它的周线图:



小师妹常说,股价波动十分正常,所以要理性面对股价波动。


但面对大跌,也不是说要装作鸵鸟,自我心理安慰,更重要的是清醒冷静地分析:


持仓股票的基本面变差了吗?公司的估值过高了吗?


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焦虑和不安。


我记得17年是恒大的高光时刻,当时恒大的股价一路走高,市场对其一片看好,而他拿着10倍杠杆赚钱,还不断投资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特别是贾跃亭旗下的法拉第公司,从常识的角度来说,用高风险赚来的利润,去投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的人,这个成功的概率本身就不大。


虽然金融不多,这也侧面反应了这家公司老板的经营风格:大胆而又激进


小师妹之前谈到分红策略时也聊过,如果一家公司,每年的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分红可以持续,那么就不用担心这家公司的股价下跌。


而恒大从2014年的15%,到今天的2%出头,本身也说明了公司的现状。


真正的好公司,并不需要太多融资,它们往往只在上市时,融资一次后,便很少再融资。


甚至,一些优秀的公司,累计分红还远超当时融到的资金,茅台、格力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贵州茅台上市20年,融资22亿,但累计分红有1214亿;


格力电器上市25年,融资51亿,但累计分红有675亿;


大秦铁路上市15年,融资140亿,但累计分红有775亿;


对于不少优秀的公司来说,很多普通人的投资收益,都很难超过他们自己的赚钱能力,所以,投资能持续高额分红的好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是个不错的策略。


而烂公司们就不同了,每隔一两年,它们就像无底洞一样,通过增发、配股、可转债,等等花样不断的融资,这样的的公司,不管看起来有多便宜,我都不会碰。


很多人有疑问,烂公司这么烂,为什么还能圈到钱呢?


因为有人愿意为梦想买单啊,股市里各种概念,热点,就是用来吸引大家的,很多参与这些炒作的人,本质上其实就是在给烂公司送钱。


投资之路,道阻且长,坚持做正确的事,才能走得更远,一切不着急,慢慢来就好~~~


02


干货

今天中药龙头片仔癀,因为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28.85%而出现大涨,股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并且带动了多家中药公司涨停,其中小师妹最近介绍的羚锐制药也赫然在列。


片仔癀这家公司,一直被中国的“股神”林园看好,具体原因有:百年品牌传承,产品不会降价,独家生意等等。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点,就是中药的研发费用很少。


我们知道,医药行业的利润非常高,但仿制药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销售费去推广换来的,而创新药则需要不断的投入研发。


但中药基本没有彻底的创新,都是用老方,老技术的再改良,这些药方经过了几千年的验证,风险和副作用都比较小,而且不用巨额研发投入,对利润也是长期的保障。


小师妹梳理了一下,中药行业70家公司去年的合计营收,超过了3000亿元,但是白云山、云南白药和信邦制药这三家,差不多就有1000亿,考虑到这几家公司的医药商业收入规模较大,我把他们剔除掉再观察。


结果是,所有中药公司的总收入有2050亿元,合计研发费用率3.17%,销售费用率31.58%。


这其中,还仍然包含了不少医药商业收,也就是说,整个中药行业的销售费超过了700亿,但研发费用只有70亿样子,两者差距达到了十倍。



从这个角度看,不怎么需要研发的中药,确实是躺赚。


从去年我们国家的药品市场结构看,化学药占比50%左右,生物药占比接近20%,还有30%多是中药,国家医保目录2600多个品种中有一半是中药品种。


当前,占大头的化学药已经被集采了几轮,生物药中的胰岛素、生物类似药等现在虽然还没有集采,但也已经表态未来2年里会集采的。


占比30%的中药,为什么没有集采呢?


实际上中药和化学药一样属于早就应该集采的领域,但是中药是苦于没有类似一致性评价的东西来约束产品质量,而一致没法大规模的推出。


也就是说,中药不是不集采,而是因为复杂程度比较高,各家很多独家品种,实际上疗效或者临床增益又没有显著差别,所以一直在研究集采方案。


我个人认为,中药如果真的集采,受影响最小的,应该是两个方向:


一、高端的,贵的,自费的产品。


二、竞争已经充分,各药店诊所都有售卖的产品。


集采对医药来说,是常态化的事情,多数医药公司的利润率,长期来看都可能会走低,所以要有逆向思维,不要用过高的估值,想当然的去做投资。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有什么没说到的,咱们留言区见啊!


原创不易,需要鼓励,如果感觉本文不错,请转发身边好友或点击右下角

在看



上一篇:出内鬼了!小心砸盘

下一篇:残忍,直接跌停!!

关注招财小师妹公众号
招财小师妹的微信号:junior-sister

曾任职大型券商自营操盘手,现为独立投资人,受过专业的金融操盘训练,多年实战经验,选股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擅长价值主题投机。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