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夜报刚码完咱们对风格转换拐点的判断,没想到今天市场就麻溜地吹响了反攻的号角。金融、地产等纷纷大涨,新能源半导体芯片等纷纷大跌。
相关逻辑昨晚的夜报已经阐明很多,链接我放在下边。 文章:拐点可能要来了
今天的内容主要是做一些补充,特别是周末公布的一组数据要重点聊下。
......
美国7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大超市场预期,同时大幅上修5月和6月的非农数据。讲人话,美国就业市场正在稳步复苏,相反的是,之前6月份数据显示的是衰退预期,以至于这份超预期的数据是对今天市场风格转变很重要的因素。回顾今年以来宏观环境的变化,美国复苏其实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去年4月份到今年的5月份,疫情影响,美国人民待家里不上班,领政府补贴,消费向实物端转移,导致实物供不应求,大宗商品涨价,通胀起、利率向上、就业低迷。第二阶段是今年5月份到7月份,实物端的消费能力在通胀高压下达到顶峰,但服务业还没恢复,两边都难以向上,经济前景黯淡,就业始终起不来。 这中间有个小插曲是,鲍威尔公开强调通胀都只是暂时的,美国经济复苏正在取得切实的进展。市场将信将疑,一边是同意通胀都只是暂时的,导致短期美债上涨 ,一边是认为复苏没那么容易,导致长期美债下跌,看似很矛盾的事就这么神奇的发生了。但随后美国公布的几份数据后,远低于市场预期。再叠加国内利用“窗口期”调结构,突然全面降准,直接导致市场对下半年复苏预期异常悲观。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市场在6月中旬出现了极端的两极分化,弱宏观的成长板块高度拥挤,强宏观的金融、消费板块加速下行。这次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大超市场预期后,大概率要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就业数据向好、服务业恢复、经济复苏预期加强,对应的利率也会向上做出修正。
这个期间,外部宏观的改善,相关板块大概率会得到修复,但是中间的波折是肯定的。拿7月份国内进出口数据来说:中国7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9.3%,预期20.8%,前值32.2%;进口增28.1%,预期31.8%,前值36.7%。
进出口增速的回落,说明外需和内需在同步放缓,再加上国内外疫情也都出现了反复的迹象,这对需求端都造成了抑制。总体来看,8月份的宏观扰动很多,但预计不会有系统性风险。只不过就像咱们昨晚夜报说的,前期涨幅过大、预期过高、交易过度拥挤的成长赛道会面临调整压力,另一边跌幅过大、预期过于悲观的地方会有修复。最后能走成什么样子,中间又会产生什么新的变量,咱只能边走边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