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猫叔 走在桥水的猫 2021-09-09 - 小 + 大
有稍微看过几份报告的,对锂的基本面肯定都略有知晓,卖方给过一个数据,未来3年锂的供应增速不足17%,而需求侧保守预测增速大概在25%左右。 作为新能源上游的主要资源品,行业基本面趋势肯定是最好的。除了贵,以及之前谈到下游可能存在的隐忧会反向传导到上游,其他也没啥能挑出来的毛病。 另外,最近大部分大宗品的行情,多多少少都和新能源挂上钩,但是煤炭算很特殊的品种,有私下交流过的读者应该知道我提过这个观点。 从上头的框架来说,煤炭行业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最大的超产问题,已经被列入安全监管的管理范围,造成了安全事故的话,甚至是可以判刑的。所以现在很多煤炭生产商都是国有企业,顶风作案的概率基本没有。 另外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四季度,煤炭行业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情况。虽然超产限定得以放缓,但是目前的局面是,无论是煤炭的企业,还是地方,都不希望超产。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安监以及现行环保条例的制约。 卖方也做过测算,现阶段的煤炭产量已经达到瓶颈,讲人话,就是产量出不来,目前的供给端非常刚性。 除了国内生产之外,去年下半年煤炭进口锐减,也是煤价强势的原因之一。这里除了限制澳洲媒进口之外,还有海外煤炭需求端向好,进口煤的价格涨幅太快导致价格倒挂的影响。 需求端来看, 今年上半年,火电装机容量同比2020年增长了3.5%,发电累计同比12%以上,在这种供给端受限的背景下,需求端也给了煤价上涨很好的支撑。 另外还有一点挺有意思的,这是我在报告里看到非常新颖的一段解读。 目前全球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很大,发达国家都提出了未来几年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要超过20%。所以用电替代油是很明显的一个趋势,而用电实际上化石能源里面的电主要就是煤电,用油烧电了还是很少,因为太贵。 从这个角度,其实煤炭从长期来说,它是处于一个在化石能源里面煤替代油的一个这种格局。同时,能源是商品之母,要搞太阳能,就要产硅,这全都需要电,所以能源的短缺,反而是最上游卡脖子的东西。 铝:供给理论上限4500万吨,当前运行4060万吨,国内产能利用率已经打满了,并且海外电解铝成本高,进不来。需求增速的大头主要来自于两块,地产和交运,地产端的增速并不高,原因你们也知道,交运主要是指新能源车,这部分卖方给了13-18%的增速。 钢铁:限产主要是这一轮行情上涨的驱动力,但是需求端很虚,细分来看,螺纹钢下游主要是地产,需求铁定萎缩;板材需求比较分散,主要是汽车30%,机械制造35%,日用品20%,出口8%。除了出口,其余也都在下滑。 铜:表现平平,一方面是铜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和美元利率高度关联,另一方面智利的全球最大铜矿Escondida2020年因疫情停产,一旦恢复,全球铜矿供应环比就会提升。 ...... 聊了这么多驱动力,那势必得聊聊未来的风险点。大宗商品具有极强的周期属性,所以商品又称为周期品,那么肯定也会存在拐点。 拐点的出现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供需端的证伪or破坏,这点很好理解,之前的猪肉就是个很直接的例子。第二种是价格调控,当上游原材料价格太高,给下游造成很大压力的时候,市场无法通过自身调节,那么这时候就会有对应的调控出现。 比方说,限制产能、放开进口、抛售库存等等。 |
上一篇:上游疯涨,梦回供给侧改革
下一篇:这票,机构大买4.4亿!
走在桥水的猫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
原创2022-11-13
原创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