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反转在即!赶紧上车!

萝卜君   萝卜投研   2021-10-13 - 小 + 大

早在“双控双限”热度前,我国就明确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在随后的中美领导人气候峰会也再次强调,要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

对此的具体措施就是要求各地不得新建、扩建用作制冷剂、发泡剂等用途的化工生产设施。在这些政策愈发明朗的情况下,制冷剂概念景气度这几天开始逐渐回暖

制冷剂大多以含氟制冷剂为主,占据全球制冷剂总体量一半。它主要由氢氟酸氯代烃等原料制备而成,最常见的应用领域就是在冰箱、家用空调、汽车空调等,还可以用作塑料发泡剂和半导体行业的电子清洗剂

这种氟制冷剂的原料氟代烷烃具有极强的化学稳定性,会产生大量的氟化温室气体,很难在较低的大气层中被分解或降解,会消耗平流层臭氧,也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用专业术语讲,这种制冷剂是具有较高的臭氧消耗潜能(ODP)全球变暖潜能(GWP),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因此国家要对其使用进行限制或者是企业升级性能,零ODP和低GWP是发展趋势。

现在制冷剂行业对氟制冷剂的产品系列分为四代。

第一代制冷剂是氯氟烃类(CFCs),主要包括R11、R12等品类,这是最早出现的制冷剂,它严重破坏着臭氧层,早在2010年就在全球内淘汰使用了。

第二代制冷剂是氢氯氟烃类,取代了第一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R22、R123、R142b、R141b。这一代的产品虽然没有一代对于臭氧层破坏大,但也存在影响,所以对这类制冷剂的生产和消费有配额限制。

这类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基本被淘汰,我国虽还在使用,但也正处于加速淘汰的后半程,相应的做出了第二代制冷剂退出的计划。

因为在这些产品里,R22占2021年全国二代制冷剂总生产配额的70%以上,主要为定频空调的冷媒所使用,所以我们采取措施的重点放在了R22上。

即在2013年冻结了R22的消费和生产水平,并以2013年的配额为基数,逐年削减配额,到2020年削减基数的35%,计划到2030年完全淘汰但保留2.5%的维修量

简单的说,就是在需求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减少生产,直到2030年就可以停止生产,只保留不到8000吨的产品去满足老旧产品的维修就可以。

减少生产,相应的需求也在减少,到2020年,R22制冷剂的使用配额较2013年减少了44.4%,它在房间空调器、工商制冷空调、泡沫行业的削减比例均超过35%。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最后R22的市场只剩在维修领域。

复盘历史表现,近几年国内R22的供需是紧平衡的,在2006-2013年期间,家电下乡的行情刺激了对空调和冰箱的需求,彼时均价是12540元/吨,在2014-2018年经历了供给侧改革,均价是13636元/吨。

去年受疫情影响,价格下滑,但今年上半年需求回复,价格又开始上行,在这两轮周期下,很明显它的价格重心是不断抬升的。这样发展,未来R22很可能面临的是“量减价升”的态势。

在此背景下,R22制冷剂生产配额开始向龙头企业集中,一些龙头企业很可能在这淘汰后期,迎来一波红利。其中,东岳集团R22生产配额以6.62万吨位居首位,巨化股份以5.87万吨位居第二。

这里,巨化股份在R22市场总份额削减的情况下,它R22产品的市占率却在逐渐提升,从13年的18.6%提升到了当前的26.1%,它的生产配额也提高了2.3%。

所以,虽然R22终将被淘汰,但在R22价格上行的预期下,这些龙头企业有着产能优势,有望获取可观的利润。

在二代制冷剂淘汰的后半程,第三代制冷剂氢氟烃类(HFCs)已经开始使用,主要产品有R32、R134a、R125,它的ODP几乎为0,对臭氧几乎无破坏。

这类制冷剂与二代在性能上很像,R22让渡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R32占据了,同时,R32对R410a也已经形成了替代趋势,所以R32比R22的应用比例还要大,2020年,格力、美的R32空调的份额或已经达到90%、70%。

随着它的大量应用,尽管ODP值低,但它的GWP值是二氧化碳的成百上千倍,所以,第三代制冷剂(HFCs)的生产和使用也会受到限制。要在2024年开始,像冻结二代一样,开始冻结三代的生产和使用,并在2029年开始缩减,计划到2045年削减80%以上。

这么看,这个淘汰周期要长达20年,这个替代过程还是缓慢的,这代的制冷剂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HFCs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其生产和消费比重已经分别达到66%和35%。

目前,该行业的竞争也由利润导向转变为销量和市场导向的竞争,厂商们抢占份额和配额的意愿十分强烈,纷纷在配额基准期(2020-2022年)前出新产能,使得产能的急剧扩张,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行业开始下行

现在,HFCs产能扩张可以说基本都结束了,配额基准期也过半,市场的供需关系趋于改善

需要提醒大家,我国虽然接受了修正案,但目前对HFCs制冷剂配额的具体政策尚没有出台,根据对二代HCFCs制冷剂管控的经验来看,到2024年后,国内三代制冷剂的供应总量大概率也会是只减不增的状态,每年的整体配额或按照在基准期各企业的市占率去分配。

所以,HFCs龙头和头部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拥有更高的市场话语权。

现在HFCs行业的全球龙头巨化股份的战略目标就非常清晰,即尽可能夺取预期份额,据该公司去年年报显示,即使在制冷剂行业低估时,它仍然保持着80%-90%的产能利用率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这种激进的风格对其短期的利润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但未来却很有可能会切走一块大蛋糕。

像三美股份、东岳集团这样的头部企业,在配额夺取上稍显的温和些,主要目的是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注重当期利润和产销量的均衡,这类厂商也有较强的技术和资本实力,比较容易走出周期低估,未来也或将占据着客观的份额。

正是因为企业间对HFCs预期配额的争夺、新冠疫情等影响,行业被低估,现在行业景气度日趋回暖,截至上月30号,R32价格较去年同期增加63.6%。这是否意味着周期反转即将到来?

萝卜君认为,一方面,在碳中和的政策引导下,二代制冷剂很大可能会加快推出市场的速度,这样造成的缺口,就由三代来弥补。

另一方面,如果三代制冷剂像二代制冷剂那样,配额基准制定是参考2020-2022年使用量的平均值,那在2020年,疫情是导致上半年需求是断崖式下降的,影响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的消除,所以如果这样发展,配额的最终基准值有可能低于实际的需求值,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样企业的提价的确定性就更强。

相比二、三代,现在四代发展的技术并不成熟,所以四代对三代的替代还要有一段时间。

四代制冷剂包括HFOs和HCs,不会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也极低,目前正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端车型上推广,但汽车空调数小于家用空调数,它市场还是较小。

占制冷剂下游应用比例近8成的家用空调,由于它的制冷功率通常较大,对制冷剂的需求量也较大,这些至少要在性能、技术、环保、价格等几个方面实现均衡,才可以有替代的说法。

而现在,对于四代来说,它除了在环保方面表现的比较出色外,在成本、效率、安全等方面的表现都很一般,综合各类因素,四代在家用空调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是很难实现在家用空调领域的大范围应用,要实现最终的替代还遥遥无期。

现在,巨化集团已经开始了四代制冷剂的生产,通过与霍尼韦尔公司合作,在中国为霍尼韦尔生产制冷剂,霍尼韦尔再销往海外。目前,巨化技术中心已经承担了四代制冷剂R1234yf合成及应用技术项目。上海三爱富也在为科慕代工生产着R1234yf。

除了这两家,国内各大厂商也在陆续跟进技术和生产,但国内大部分汽车厂商对HFOs制冷剂还处于测试阶段,大规模的普及还需要等待一段漫长的时期。

最后,我们看看下游占比最大的空调市场。数据显示,全球65%的制冷剂产能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剂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0年全球家用空调产量1.72亿台,其中中国占据着80%以上的份额,近15年复合增速约7.7%。目前,国内约40%的家庭仍然没有空调,目前人均空间制冷能耗远远低于美国,也不足日韩的一半。

从长周期看,随着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到2030年,中国家庭空调的拥有率将达到85%,制冷需求增量空间是可观的。

所以,综合来看,无论制冷剂怎么迭代发展,龙头依旧有龙头的优势。我们需要多注意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变化因素对行业的影响。

研报:开源证券《十年轮回,未来已来》——金益腾(执业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张晓锋(执业证书编号:S0790120080059)龚道琳(执业证书编号:S0790120010015)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对历史数据的客观分析,不构成任投资建议,不对用户依据本文做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

获取更多深度逻辑,以及更多高确定性的成长型公司,请点击最上方蓝字,关注萝卜投研公众号!

触及高点!还能涨!

大爆发!拐点到了!

暴增30倍!挖到了这只“超级股”!

来了!Z时代下的机遇!

快看!绝对的“潜力股”!

盘点!高瓴的持仓股!



上一篇:踏空的怎么做?

下一篇:今天,大反弹!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