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研究韭 韭菜少女乘风破浪 2021-11-09 - 小 + 大
小韭本硕六年金融,机构行业研究员出身。 公众号基于价值投资视角,围绕科技股、消费股、医药股、周期股、新能源股等重点行业及个股机会进行分析。 追求稳定复利,控制回撤、减少账户波动,拥抱价投未来。 记得关注并星标小韭的公众号哟~ 昨天文章一发(链接:清仓,一键清仓!),后台留言区就炸了,有不少基本不留言、不赞赏的人,纷纷问清仓了什么。 做投资者教育真的太难了,给大家科普了这么久的行业投资逻辑,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没看懂。 但也有不少看懂文章的朋友给小韭点赞。 只能说每个人都是赚自己认知内的钱,有的人愿意耐心看完文章并独立思考,对他们来说赚钱不是一件难事。 但也有的人连花个3-5分钟好好读一遍文章的耐心都没有,只希望花个3-5秒钟在短短的1000字文章中找到能供自己次日交易的代码,对这些人来说在股市上赚钱恐怕就是一场梦。 话虽然说的有点难听,但相信道理大家都懂。 ...... 晚上有一位叔叔找我聊天,他之前买了量化私募的产品,但最近跌了不少导致有些苦恼。
叔叔做实业出身,对风险的容忍度很低,收益率可以低一点,但回撤一定要控制好。
而这些量化产品的卖点之一,就是回撤小,持有体验好。
指数跌了,但是量化产品比指数少跌一点;指数涨了,比指数多赚一点,靠着每周一点点的超额收益,形成复利。
然而,从9月开始,量化产品的超额收益就出现了明显的下滑。9月底由于中秋国庆双节原因导致量化出现了明显的负超额收益。
10月的行情更是让这种负超额收益越发明显,没赚到超额收益不说,还让不少投资人损失了本金,也跑输了多头私募的净值。
量化私募自2018年爆发以前,到2021年上半年经历了长达三年半的繁荣期。这期间虽偶有较大回撤发生,但最终都能修复,也就没有出圈,引发普通投资者的讨论。
这一次回撤能够吸引大家注意的主要原因是跌的太多、太久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我列举了几个原因:
1)行情轮动快,量化缺乏右侧机会;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量化开始加入基本面因子,但量化策略当前主要因子依旧是量价,说的直白点就是追涨杀跌,做右侧交易。
但进入9月后,市场轮动开始加快,有的刚涨了两三天就开始回调。对量化来说,在趋势股上反复薅羊毛的机会就消失了。
2)策略同质化,部分策略出现规模瓶颈;
这些量化产品的底层逻辑是类似的,有的量化私募的老板是从另一家量化出来的。
圈子就那么大,大家的求学、从业经历也类似,思考的方式也差不多,策略也就比较相似。
策略同质化的结果就是容易内卷,一共就那么大的蛋糕,一两个人分的时候都能吃饱,但如果出现十个人、一百个人来分蛋糕,每个人分到的蛋糕就少了。
但是这些量化私募又不得不频繁募资,从而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前来迭代策略,毕竟在美股一个成熟策略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三个月。A股未来迟早也会如此内卷。
从最近量化收益不及预期的事情上,也给我们一个警示:
风险源于无知。
能够预期到的损失都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是那些预期不到的损失,决定收益的恰恰是这种难以预期的风险。
投资者能够预期到量化产品的超额收益会越来越少,但无法预期究竟什么时候会降低。
风险最大的时刻是你自认为正确的时候,之所以是你遇到最大麻烦的时候,是因为你往往会沉迷于正确的决定之中。
大家都觉得量化是YYDS,量化是印钞机,都把钱用于买量化产品就能躺赢,然后就开始不赚钱甚至亏钱了。
而新能源板块已经连续大涨两年,明年还会不会大涨呢?
一会留言区小韭也会做个小投票,就想看看有多少人看好明年的新能源板块。
大家积极参与一下,让样本数据更大一些,这样反映的结果才更真实、更客观。 风险提示:本文仅分享行业、公司基本经营情况及个人的思考过程,供分析和历史查阅使用,不构成大家投资决策依据,不做买卖个股推荐!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在看,支持小韭 |
上一篇:大热点!附个股
韭菜少女乘风破浪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
原创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