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净流入近百亿!外资年底疯狂抢筹,跨年行情能否真正开启? 周四沪深两市小幅低开,开盘后快速上行翻红,随后于红盘上方运行。此后,证券板块拉升带领指数走强,在外资大幅净流入带动下,市场信心得到提振,指数不断走高,全天整体上行趋势。 对于周四的上涨行情,北向资金是一大亮点,这正如萝卜君在周三《“喝酒吃药”行情黄了?空头力量集中释放 聪明资金在暗中加仓》文章中所说的一样:令人欣慰的是北向资金呈现净流入状态,全天净买额约7亿,这一现象说明聪明资金仍然坚持看好A股接下来的行情。这一观点,在周四进一步得到验证,那就是周四北向资金的净买额为81.41亿元。 从此前监管打击假外资导致北向资金连续流出之后,本周以来连续净流入,外资又回来了。 进入12月以来,北向资金加快了净买入的脚步:截至周四收盘,单月净买入额已超过840亿元,大概率将创下北向资金月度净买入额的历史新高。 根据粤开证券策略团队观点:沪深股通历来有“翘尾行情”,四季度至次年初往往是沪深股通的配置大月。通过回溯历史来看,2017/2018/2019/2020年(头年11月至次年1月)净流入占总净流入额(滚动12个月)的比例分别为25.0%、38.7%、52.2%、73.7%,中位数水平为45.42%,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也就是说跨年行情当中,外资持续的流入也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作用。 萝卜君认为,当前指数迎来阶段的整理,但主要还是此前连续上行后的消化以及年底资金观望情绪的影响。不过,在基本面稳定以及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趋势下,市场整体向好的格局依旧。调整仍可视为向好趋势下的洗盘。在外资抢筹以及市场宽松预期下,跨年行情仍在延续。 除了外资加码买进之外,还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周四大盘基本收回了周三的跌幅,特别是领跌的白酒板块周四开始反弹,有的二线白酒收回了周三的下跌,说明周三大盘的下跌是主力资金故意砸盘! 二是本周五就是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基金排名告一段落,该砸盘的已经砸盘,该撤离的资金已经撤离,周五大盘走势应该比较温和,红包行情有望延续。 三是目前周线是两个十字星,是周线企稳的标志,所以,老梁认为节后大盘还有反弹,持股过节的话,可能会收到节后的红包! 技术上来看,周四虽然大涨,但是也有硬伤,就是量能依然不能够支持后市的反弹,后续如果量能不能放大的话,震荡行情还会有反复,所以当前位置依然还不能太过于乐观,周五需要继续跟踪补量的情况,走势上短线继续观察3630-3650附近的攻击力度。创业板指数同样,周四虽然有所放量,但上方压力依然不可小觑,后市要进一步关注3350能否有效突破。 综述:近期市场高位波动,赚钱效应有所收敛,春季躁动行情并非一蹴而就,本轮跨年行情的节奏更偏温和。预计随着2022年一季度稳增长具体政策渐次落地,A股跨年行情仍将进一步演绎。 我们一直在说纯电车是前景度高的一个板块,但具体它的机会在哪? 今天,萝卜君要从纯电车的核心痛点出发,去给大家分析。 纯电动车的核心痛点就是“充电慢”。 在大部分实践中,电动车充电需要40-50分钟,这样可以行驶150-200km,若再加上进出充电站的10分钟时间。 也就是说,纯电动车花费约1小时的充电时间,仅能在高速路行驶约1个多小时。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一些主流车企开始布局,像保时捷 Taycan、特斯拉 Model3、现代 Ioniq5、广汽 AION V Plus它们现在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00km。 预计明年会有更多车企,像小鹏、广汽等企业均有望推出快充纯电车型,甚至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按照这样发展,“充电焦虑”有望显著缓解。 这些车企是如何做到“快充”的呢? 提高充电效率的本质是提高充电功率,目前这有两种技术路线:提高充电电流和提升充电电压。 在400V的电压平台下,当250A电流时,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约100km,当把电流提升到500A+时,它就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00-300km。 同样,当电流一样时,电压适当的高,续航的公里数也会增加。 但是,在实现快充的背后,也要承受一定的问题。 大电流会使得电路中的连接器、电缆等部件产生较高的热损失,电池也容易在大电流充电期间发生过热或过载等问题。 同样,高电压也会带来一定的隐患。 无论是高电压,还是高电流,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统称为高功率。 在这样高功率下,为了解决其所带来的隐患,这个产业就需要有一定的变革。 首先是电池层面,需要配备2C及以上的高倍率电池。 这里的2C是指充电倍率,简单的说,就是半个小时就可以实现很高的充电效率。 目前大部分电动车的倍率在1C左右,要实现快充,倍率是在2C+,甚至是4C+,这样一比较大家应该就知道差别了。 对应它的效率高,它的成本也提高了,只是高压方案会比高电流的方案成本低一点。 在这方面,广汽和蜂巢等开发出了2C+高倍率电池。 还有高压架构层面,这个架构是由电机和电控构成。 要实现快充,要将整车的电驱动升级为800V的高压架构,这样才会满足轴承防腐蚀和绝缘性的要求。 同时,随着电功率的提高,主机厂都会选择800V电机配合扁线+油冷的方案,来提高电机效率。保时捷、现代、比亚迪、大众等都有选择这个方案。 在电控方面,会应用到我前几天说到的SiC,这种会更适应高压环境。 例如,保时捷的一款,使用了SiC功率器件,会降低60%的热损耗,比亚迪应用这种,电控系统的过流能力也会提升58%左右,使得零百公里加速最快达到 3.9 秒。 目前800V高压架构主要有三种实现方案,第一种是全栈高压,这种方案短期成本较高。还有电池串并联和多电压平台,这种成本偏低,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总体来说,这类变革还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 除了电车本身的层面,外界的充电桩也要改变。 在我国公共充电桩中,中低功率的充电桩占比较大。在180kW 以上的占比仅为7.6%,而这相对应的用户占比却在11%,这之间存在差额。 为了能够满足使用,我国有望在25年时,实现2-3C的充电桩在重点城市和区域的布局。所以,车企对此要提前布局高功率电桩。 高功率桩对散热技术要求较高,通常需要采用液冷技术,相比低功率桩推广成本更高。 预计未来将以主机厂自建,或者是由第三方代工的模式为主,目前特斯拉、北汽极狐、广汽等车企已经提前布局 200kW级快充桩。 特斯拉V3充电桩应用了其液冷式充电连接器专利技术,最大充电电流超过了600A, 最大功率为250kW。 广汽使用的液冷式充电系统,也是类似的道理。 总之,为了缓解“充电焦虑”,快充元年或许马上就要到来,那么前面所说的,高功率快充引起的变革,随之会带来相应的机会。 目前,布局快充比较领先的有比亚迪、 广汽集团、 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方正电机、英博尔。 因为充电焦虑的痛点还未解决,理想汽车在短期内,选择插混方案。 它与供应商共同研发着高倍率电池组,还基于SiC 材料设计高压平台,也铺设着高功率充电网络。也就是说,上面萝卜君提到的变革,公司都在努力尝试去布局。 2021年10月小鹏也发布800V高压SiC平台,未来小鹏将推进车端、桩端、站端全面技术升级,也在努力全布局。 相比而言,方正电机是在某个领域布局,在去年,公司在传统圆线电机基础上,成功拓展扁线电机产线,未来产能还将加速扩张。 该公司已获得某头部新势力800V高压驱动电机项目,预计于明年下半年量产。 英博尔也前瞻布局了SiC电控,而且已为福特、一汽大众提供样品,业务在稳步推进。 还有广汽集团,公司今年9 月搭载3C快充电池的AION V Plus上市,实现充电5min,续航112km。 6C快充电池版AION V Plus预计将于2022年上市,可以实现充电5min,续航207km。 重点是,在今年8月,广汽埃安首个A480超充站落成,最高充电功率达到480kW,预计到 2025 年将会在全国300个城市建设2000座超充站,实现地级市的全覆盖,可想而知,这是个很大的市场。 充电桩配电动车,如果功率充电桩普及速度较慢,大概率会影响高电压平台车型的推广。未来路上,技术、量产规模、新车型的推进速度,都值得我们期待与探讨。 写在最后,萝卜君发现了一家,有望快速翻倍的制药装备龙头,大家可以点赞后,查看“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对历史数据的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用户依据本文做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 获取更多深度逻辑,以及更多高确定性的成长型公司,请点击最上方蓝字,关注萝卜投研公众号!(账号:robotouyan) |
上一篇:最好的新年礼物,送给大家!
萝卜投研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7
2022-11-16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