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信贷4w亿,社融6w亿,创造天量,但需求结构较弱,通俗理解,就是贷款很轻松,但没人敢贷;2、春节档票价普遍上涨,业内人士透露,受疫情影响,影院近两年经营状况一直不佳,且部分地区面临疫情扰动,上座率限制在50%,只能借助涨价维持日常运营;3、2月11日,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的进口注册,就是那款截止目前临床效果最强的新冠口服药,并且对Omicron同样有效;4、就在同一天,博腾股份收到辉瑞旗下公司的采购订单,将为其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订单金额合计6.81亿美元,超过近一年营业收入的50%。这样是不是觉得今天旅游、酒店、院线、CXO这些板块可以看得懂了? ![]() 咱们再聊的更深一点,水龙头开得再大,但是需求或者说信心不足的问题,央妈比咱们看的更清楚。凯恩斯主义你们应该都有听过,再直白点说,在经济差的时候光释放货币的同时,由政府以工代赈,提供跟多的就业机会,去拉动需求。过去几年大搞基建项目,走的就是这条路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逐步增加,基建到一种接近饱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基建的增量空间小了。所以现在的稳增长会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通过货币层面,管理总量,再把这个钱塞下去,由市场自己选择哪个方向要钱。而后疫情时代,欧美国家已经躺平,如果继续长时间不放开管制,由于国内第三产业规模相对于一产和二产比重太大,居民消费起不来,市场需求确实会面临到很多迷茫的困境,短期难以解决。随便举个我身边的栗子,公募的朋友说这两年去上市公司调研异常麻烦,很多企业不接待,每个城市的防疫措施都不一样,核酸做到吐,以至于调研工作周期性的减少了很多。这几年做餐饮,旅游,民宿工作的,也都不太好过,特别是电影院这类天然的长时间的封闭性,又不是基础民生,开放时间以及监管力度比其他服务业要高得多。小院线倒的倒,大院线能撑到现在的也基本剩一口气,先不谈这两年节日档的电影质量堪忧,即便是靠平均50%的上座率,毛利更高的爆米花和周边产品卖不出去,只能抬抬票价来饮鸩止渴,人家是真没办法。辉瑞新药的获批,显然是药监局有了更长远的考虑和打算,背后也隐隐有人猜测,虽然短期还不具备条件,但打开国门可能已经提上日程。理想的是可控的放开,不会出现短期大量人群感染(比如HK这样),那样对医疗系统产生巨大的压力。对应到防疫策略的调整,比如上海的精准防控,或者是广东的健康驿站,成功经验都在前头。
......
今天还有件事儿,东财血腥暴跌-13%上了热搜,坊间的说法很多,有说基金发行规模 大幅萎缩的;有说东财转3面临强赎,大部分人选择转股砸盘的。但我觉得更像机构最近心态也崩了,一些产品触及警戒线,仓位被强制剁出来了。
可转债也是崩的不能再崩。
![]()
每天开盲盒式的闪崩,我估计也只有大熊市才有这种待遇了。这是什么地狱模式啊...我靠。
走在桥水的猫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间的迷雾,触摸价值与成长的温度 5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