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猫叔 走在桥水的猫 2022-02-20 - 小 + 大
从图片当中,咱们可以挖出来几条线索。 1、这个订单的金额确实是美团最新的付费标准。去年5月份,上头点名要降低平台抽成后,平台方骚操作把所谓的抽成拆成技术服务费(俗称抽佣)和履约服务费(配送费)两种。 其中技术服务费的佣金比例有不超过15%的红线,从实付金额13.6的数字来看,技术服务费是1元,对应的抽成比例是7.4%,符合现行标准。 履约服务费目前实行的是菜价+距离双向标准收取,简单说就是贵了多抽,远了也多抽。大部分其实算不明白到底抽了多少,毛估估近距离配送费是3块左右,中距离5块,远距离7块,图片里头远距离配送费是6块9。 2、喷的最多地方就是各种活动补贴,它有18块9。这个其实在前两年就有人抗议过,当时洪明基在两会提案里的原话是: 在没有疫情的正常经营情况下,一家餐厅的主要成本至少包含:食材及包装35%-50%,人工成本20%-25%,场地及能源20%-25%。在设备投入、其他杂费税费等不计的情况下,仅这三项成本最低就已经达到了75%以上。 外卖平台再扣佣15%-28%,餐厅收入已经所剩无几,还要被迫再做大力度促销,否则就在排名上劣后,没有顾客流量,没有订单。 活动补贴对应的就是“大力度促销”这个字眼。直白点说这种补贴大战和滴滴没啥不一样,就是在烧钱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把线下消费的人群引流到线上,变相的进一步打击只做线下的商家。 再换个角度,美团作为有上亿用户的顶流平台,在最开始的烧钱阶段,那些刚加入的商家确实可以享受到好处,但是随着大量后来的入局者成为庞大流量中的一员,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平台方卖广告位、卖流量的潜在客户。 不管是减配送费,还是特价商品、专属红包、满减活动等等,这类活动理论上可以不做,但它就像补习班内卷的鸡娃一样,当每个人都在往里砸钱的时候保持排名的时候,你原地不动就等于倒退。 看似是商家在争抢流量,实际上只是不想失去流量罢了。 中国用户普遍还有贪小便宜的习惯,总是喜欢下大额满减和配送费减免的外卖订单,打个很有意思的比方。 这里头有两份实付价格同样是25块钱,餐品质量相当的外卖订单,其中一份订单没有做任何活动,餐品价格22块,配送费3块;另一份是参与了大额满减、减免配送的活动的订单,餐品价格55块,满减50-35,配送费7块,减免2元。 大部分人都会买第二份,销量可能还特别的好,你们说这都是啥事呢。 ...... 至于这个抽成和店租相比,哪个更让人恼火,我觉得有一个角度比较合适,还记得前面提到洪明基的原话么:场地及能源20%-25%,外卖平台扣佣15%-28%,这个平均比例其实是相当的。 但是得注意,店租有很大一部分是固定成本,外卖平台则是营业额越大,扣佣越多。所以营业额在一定比例下的,店租是成本大头,在比例上的,外卖平台抽佣是大头。 这也就造成了骂平台的和骂房租的分成了两极,但其实都是臭收租的,现实的情况也确实卷的不行,顾客便宜了,商家没利润,如果商家要保证利润,那顾客就得多花钱。 在这个夹缝中,就有一些商户开始放弃商业地产,转型做外卖专送店,这类店铺从去年开始就特别的多。 经济不景气,行业卷,又受疫情影响,“引导外卖等平台下调商户服务费”这个口径一出,说白了是觉得你肉多,先宰一刀让利 ,再看效果。 ...... |
上一篇:又开始加码了
下一篇:要变盘了
走在桥水的猫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
原创2022-11-13
原创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