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结束,2022年的主要经济工作目标数字新鲜出炉。
引发讨论最多的是第一条,首先要明确5.5%的增速并不低,甚至比很多人预期的都要高。之前确实有一部分卖方普遍预计的增速目标区间大概在5-5.5%,但是别忘了,今年的GDP定目标的时候并没有俄乌这档事。简单列一组数据:2021年分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一季度18.3%,二季度7.9%,三季度4.9%,四季度4.0%。从全年增速来看处于逐季下行趋势,特别是最后两个季度增速连续低于5%。在这个背景下,既要扭转下行趋势,还要保持稳步适度增长,过程中还得面临很大的外部环境挑战的压力,5.5%的增速,有句骚话叫夜壶必须支棱起来,但潜台词是要实现这样的增速,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数字固然重要,但是报告里头有几个词汇,也值得拿来揣摩下。第一个叫做“高基数上实现中高速增长”。发改委主任的原话是这样的,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中国经济一年净增13万亿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折算,增量达到3万亿美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以近几年GDP的增速为例,2018年增速为6.6%;2019年增速6.1%;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经济停摆,实际增速仅为2.3%;2021年增速8.1%。其中,最后两年的折合的平均增速只有5.2%。毫无疑问,在目前体量以及如此多的困难局面之下,还能继续提出在高基数上保持中高速增长,某种程度上说明上头对今年的经济增长还是很高的要求,甚至于说有坚定的信心。具体到目前国内面临了什么问题。报告中有三个词用得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顾名思义,就是内需不振,非但没有大家之前预测的报复性消费,消费还有逐步低迷的迹象;与此同时,受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影响,我国工业品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压制企业利润水平。同时,考虑到2022年美联储加息和海外疫情复苏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以及近期俄乌局势的冲击,市场预期偏悲观,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下降。居民不愿消费,企业不愿投资,经济增速处于下滑通道。那么目标提出来了,会不会实现,还是拿前面的数据举栗子。2018年预期增速6.5%左右,实际增速6.6%;2019年预期增速6-6.5%,实际增速6.1%;2020年因疫情影响未设立增速目标,实际增速2.3%;但凡提出来的,都实现了。但是这里头也可以看出一些关键用词上的区别,例如“以上”、“左右”,以及设定增速范围,每个用词背后的潜台词都不一样。“以上”,说明我们给出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比较保守的,适当降低些增长的预期值,但通常这种情况,实际增长会超过预期幅度。而说“左右”的时候,比如2018年,说明这一年外部环境变量较多,完成目标难度比较大。那有具体增速范围的,自然是这一年的变数比较少,完成的难度并且不大,这样才能够设置比较具体的区间范围。最后再到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结合前面分析的,大白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今年外部环境变量较多,完成这样的目标难度并不小,但即使如此,上头还是对经济增长提出“在高基数上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较高要求,接下来预计会有更多的刺激政策出来。1、利率继续下调,之前预计的宽货币和宽信用大概率会同时出现;2、房地产政策会继续边际改善,近期越来越多地方在不断试探领导底线,从第一天早上发出来,晚上撤回,到现在的第二天还没删,啧啧啧;3、更多的稳经济举措也会越来越多,过去两年的打压会减少,相反扶持将增多。
总而言之,领导反正支棱起来了,股市能不能支棱起来,下周见分晓。
...... 走在桥水的猫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间的迷雾,触摸价值与成长的温度 6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