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孥孥的大树 孥孥的大树 2022-04-17 - 小 + 大
又到天桥底下说书时间。 简单回顾一下周仓位数据。 散户仓位指数76.67%,下降3.88%。 伴随着创业板指不断创新低的情况下,散户仓位指数又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有种抄底失败又离场的味道。 …… 开始一周复盘。 今天文章略长,我想的是纯下结论没意义,核心还是要记录下当前的一些市场感受和思考,自己是积累,对大家则属于抛砖引玉。 关于降准的事情已经落地,只能说聊胜于无。 行情走到这,今年过了100天,盘面和2018年已经不分上下。统计了一个口径,当前所有公募基金截至目前赚钱的仅3%,而2018年全年在13%左右。这里面有可比之处,也有不可比之处。毕竟,今年只过了三个多月,2018年开始下跌的时候也是非常恐怖的,也只有等到下半年行情开始震荡筑底,有一些基金才逐步力挽狂澜。但仅3%这个数字也足以说明行情足够烂,亏钱是常态。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板块都很不堪,稳基金增长的方向,地产表现不错。困境反转的,航空旅游,养殖行业也不错。还有周期股中的,煤炭也不错。前面我讲过一个观点,因为基金是全方面配置的,核心还是跟沪深300指数,只有沪深300指数趋势向上了,基金才有可能大面积赚钱。大面积赚钱了,才有老百姓买入基金,买的人多了,实现众人抬轿火焰高的趋势,牛市才有可能来。然而,目前纯粹看技术面,几个A股核心指数依然很拉垮。目前仍处于煎熬时期。 相信,不管你有没有炒股或者投基金,稍微用心,你都能感受到当前大环境不是很友好,最直接的感受应该是很多朋友收入没以前多了。确实是,大环境在变差,当前是整个社会的困境,而不是某一些行业的问题。对应到股市中,股价下跌,市场变熊是当前的表现。 当然,接下来,我认为阶段性大环境有一些方向预期会好转,有几个重要事件: 1、国际上,美联储在5月初加息和缩表落地,这算是利空暂时告一个段落的事件,特别是对成长赛道股的冲击。 2、国内,最影响最大的疫情,大家现在聚焦点就是上海。我早上看了一幅香港中招新冠的情况,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近一个月是持续的高峰,每日新增在5万例以上,而到现在每日新增在1000多些,也就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这一点来判断,上海当前是高峰并逐步有拐点信号,也就是5月中旬也基本上会实现这样的节奏。事实上,只要拐头向下,资本市场会提前反映。就像是本周,疫情受困方向的,餐饮旅游这一类很明显的异动,这也是接下来我们需要去关注的方向。 3、宏观指标上,关注社融结构的变化。社融这东西在经济中很重要,有一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思。社融就是粮草,数据上来了,贷款结构上满意了,市场信心就足。3月份的数据,大家看到数据上来了,还没有信心,原因是结构不满意。因为老百姓不敢借钱啊。很多人会说,这种环境老百姓怎么不敢借钱。事实上,我经历过的周期,每次都有这样的结论,但最终还是数据会好转。而一旦好转,沪深300也会阶段好转。这些在前面都有历史数据的一一验证。3、4月不少核心城市封控,百姓无法出行,无法实现贷款,数据自然会差。估计4月底、5月会逐步改善起来,这也是好的预期。 4、3、4月份大概率是今年企业的盈利底部。咱们可以知道,大封控,小封控,确实是影响到经济,这点还是得实事求是。但咱们向来是人多力量大,集中办大事的国家,疫情解决了,后面好转了,之后又是开始向上的动力。困境之后,迎来重生。典型的,不知道,大家关注到汽车行业的消息没。最近传出如果继续这么封控下去,汽车行业都会面临停工停产。而到了周末这两天,释放出来的重磅消息,吉林,上海,都有对应的复工复产的计划。虽然讨论的人不多,但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是信号。也是我今晚文章标题的核心,大环境逐步有转折信号! 5、放水未必很足,但肯定不会收紧。想放水,但核心是大宗商品还在高位,掣肘了放水预期,但只要不收紧,就不会对市场形成进一步打击。这一点只能说还是相对友好。大家都想放大水,解救股市,显然不现实。但不收紧,就不错了。后期关注的是信用的好转,也就是上述第三点,社融,看出老百姓借钱的信号,就有机会了。 上述五点是可以看到逐步改善好转的地方。 6、当然,依然还有不确定性,就是乌俄冲突带来引发大宗商品持续高位,这个时间究竟会持续多久,这个是不确定的,但这个方向会持续影响到制造业的成本,这点属于不确定性较大,很难判断。如果持续高位,一直会影响大经济,股市的表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好。 大的观点还是和之前一样不变,我还是维持以6月份这个时间节点前后,来评估整个宏观基本面是否好转。有可能市场会提前抢跑,特别是5月初,美联储会议落地之后。 至于关注的方向。 经济辣么差,大家信心全无,市场正儿八经的在炒市场预期,典型的是今年困境反转行业特别吃香。 比如,稳增长方向的地产,基建; 比如,疫情受困出行方向的旅游,航空;近期开始炒餐饮; 比如,养殖行业的猪周期。 现在的主线是“亏钱”,谁亏得厉害,业绩同比下降更厉害,先炒谁。因为烂得已经不能再烂了,有改善预期,市场爱炒。 从现在来看,稳增长的方向预期还没有结束,特别是这个接下来要公布一季度数据,如果越差,越有稳增长动力。特别是还要召开政治局会议,面对这两个月疫情的冲击,是否还会强调GDP5.5%的目标。按这么多年的习惯,除了2020年不提GDP增长外,其它年份都提了,并且只要提,国家都是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个目标。所以,经济越差,稳增长的预期越强。如果政治局会议还是强调这个目标,那相信这整个链条还会继续发酵。 当前对这个方向的炒作是有先后的: 纯粹的地产板块炒得比较透彻了,也是比较先行;地产后周期的家具,家装产业链还没怎么炒。 基建炒了一半,中字头基建股以及地方基建表现不一,中字头表现相对少,而地方基建股市值小,弹性大炒得比较多。 建材,水泥这一类还没太多炒作。从逻辑上来看,水泥核心催化就是基建和地产发力,现在两个预期都有,迟早会传导到。 工程机械和地产和基建这些密切相关,同样也有预期。 当然,这些都是炒困境反转的预期,业绩当前未必很好,但从政策方向出发,稳增长应该是最确定性的一个方向。 …… 稳增长光靠刺激是不够的。因为要让经济循环起来,还要稳消费。 旅游、餐饮以及与出行相关消费等。前期疫情炒作的困境反转只局限于酒店,机场和旅游方向,而近期开始炒作餐饮以及旅游出行路上的吃吃喝喝的零食等等消费。挺有意思 的,港股餐饮股比较多,海底捞,九毛九开始表现活跃起来。A股这边出行路上要吃的零食,比如鸭脖等也有表现。当然,疫情过后,大家要聚会这一类的酒也旺了起来。这是最近一周观察下来市场开始炒困境反转餐饮方向的抢跑逻辑。 猪周期,这个提了很多,反正能做波段的看个人能力,不能做的就扛到猪周期真正反转兑现时就可以了。 多提一嘴汽车行业,当前处于困境。从这个信号来看,此次汽车行业的危机,让汽车相关个股进入调整,也属于行业、企业的困境。未来,如果有解封的信号,其实也是会迎来一波估值修复。进而迎来炒困境反转的预期。至于是不是会有行情,核心还要看,国家是否刺激汽车消费。这是仅次于房地产之后的大宗消费品,历次经济不给力时,总有刺激的政策出台。所以,我认为困境又多一个方向,同时未来又会有对应催化剂,也是可以提起关注的。因为周末已经出了对应的消息,所以下周若有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困境反转左侧其实博弈性很强,虽然捡了便宜的筹码,但抄到底的其实都是在承担风险,因为确实不知道啥时候会反转。但如果现在不炒,未来真正好转,你的筹码肯定也比现在会高一些。这个凭个人能力和风险偏好去博弈,我只分享逻辑。 赛道股,业绩好,但市场不炒,为什么? 简单讲,人太多了,估值高了。特别是套牢的人太多。 市场是炒预期的。虽然有不少企业公布了年报、一季度报,赛道股业绩不错,但股价一直在跌。典型的,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业绩很好,但一直萎靡不振,从市场调研来看,阶段性的行业景气度下降的略快,但这情况还没有反应在业绩之中,有可能是半年报,三季度报业绩增速就会下来。进而半导体逻辑出现了问题。 新能源,光伏这一类和碳中和相关的产业,其实属于新基建的范畴,也是国家会发力的方向,大逻辑并没有变,影响它们的核心还是大宗商品上涨后,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另一个,还是估值的问题。前期涨太多,情绪之下,或许会跌过头。 军工,类科技股,信息不透明。我个人看法很简单,研究是无法研究的,就是熊市底部配置一些,年市收获一波。我上个周期就是这么做的。因为历史上每次牛市,军工都跑赢平均水平。但目前估值很高,这是很难下手的。 消费方向。已经是分化了,除了前面炒预期抢跑的,日常消费其实最近回调并不明显,可以说表现了它们的韧性。跌不是最多,最近行情反弹,也逐步弹回来了。这些企业,市场资金看中的是它们的现金流,所以哪怕增速只有10%-20%,市场多数时候能给到30倍PE。你在20倍PE时候买,长期看,问题并不大。但这些相比困境反转而言,核心是求稳,而不是弹性。 在这个位置,我很明确,就是底部区域,但确实也很难熬,分化也很大。哪怕是接下来很多大环境会改善,股市反弹,大概率还是结构性的反弹,与很多朋友手中相关个股无关。历史上,A股在宽货币、宽信用之下,最终都能绝境重生。这一次,我继续跟踪观察,后期社融数据好转之后,大A股的表现。 最后特别强调下,有些我评论中好的,不代表你就一定要买。有一些评论中没太多机会的,不代表你就一定要割肉。有的人扛个一年半载,说不定转机就来了。我个人只是个人的思考,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自己学会思考。 基金投资常规知识普及,关注公众号“鸡司令”。 基金定投消息提醒,关注公众号“大树底下好乘凉工作室”。 今晚就到这,剩下的时间交给留言区,拒绝白嫖,大家记得点“在看”,攒人气。 一切还是辣么Perfect! |
上一篇:利好来了,降准了!
下一篇:一大因素比降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