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走在桥水的猫 2022-06-26 - 小 + 大
稳增长背景下,房地产还能不能买?尤其是在成长赛道接连创出新高之后,我收到了越来越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可以先复盘上半年房地产行情,以及背后的政策推动是如何进行的。 去年的下半年是房地产的至暗时刻,多家头部房企暴雷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动荡,也就是那个时间点,开始有些地产政策放松的口风传出。 随之最先见底的是国央企地产,保利发展。 为什么是国央企,大家心里有数就好,咱们这不多强调。 到了今年年初,在房住不炒的框架内,各地方率先下调了首套房贷的实际执行利率,3月后地产销售有转暖趋势,虽然随后爆发的疫情打断了这个趋势,但是政策已经进入到右侧发力的阶段。 5月份央妈进一步统一了口径,首套房5年期以上LPR下调20bp,这意味着在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后,各地首套房贷利率最多可以低至4.4%。当然各地最终执行多少,还得看一城一策。 而正是3-5月份的政策连续发力,让市场对房地产行业出现边际改善有了非常强的拐点预期,相应的炒作力度也是非常大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地产妖股,大多出现在这个时间段里。 ...... 但是当预期炒作完成之后,不得不重新面对的是,预期是否会回馈到现实当中,即政策发力的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反应在行业的基本面里。 上图红色、蓝色、紫色区域,分别代表的是3月,4月,以及5月。 从宏观角度来看,政策的效果确实存在,统计局给出的5月份全国数据都有转好迹象,5月份新房成交量环比增长11%,同比跌幅收窄5%,跌幅为55%。但是从微观角度,实际的情况并没有数据反应的那么乐观。 如果按照政策效果划分,可以把将城市分为三类。 1、第一类,是以郑州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城市,其中包括二三四线城市。政策出台初期,客户到访量、成交量,以及项目新开盘的去化率都有不同程度反馈,随着时间推移,政策效果几乎消失殆尽。 2、第二类,是人口的总量、购买能力、城市能级等排在全国前列的城市。例如武汉、南京、西安等。这些城市在限购政策松绑后,虽然部分数据有所回升,但是客户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只看不买。 3)第三类,是效果比较明显的城市,例如杭州、成都、西安、厦门等等。这些恰好都是前几年价格倒挂特别严重的城市,限售政策松绑之后,就形成了二手房抛售热潮,二手房挂牌量都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 看到这儿,有疑问的童鞋应该就明白了为什么房地产涨不动了,因为数据虽然有小幅的边际改善,但是房地产市场的绝对量还处在比较低的位置,大部分卖方也认为今年房地产将呈现“L”型,下半年就是“—”的阶段。 咱们经常讲到,预期炒作是一个阶段,而当预期落地反应到基本面上,又是另一个阶段,很显然,房地产卡在了预期落地,但是基本面还不是那么回事儿的中间环节。 同理,这也涵盖了近期非常火热的新能源车。疫情后,上头除了加大了对房地产的刺激力度之外,新能源车的政策刺激在现阶段会更受市场关注,预期方面的炒作也从前者挪到了后者。 结果会如何,依旧得看预期落地后,基本面的反应。 ....... 正好说到这块,7-8月是中报披露的时间窗口。 |
下一篇:主力行为学,建议保存!
走在桥水的猫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
原创2022-11-13
原创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