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Datayes投研 2022-08-18 - 小 + 大
今日截至收盘,沪指跌0.46%报3277.54点,深成指跌0.62%报12517.32点,创业板指微跌0.08%报2775.82点,科创50指数涨1.26%;两市合计成交10541亿元,北向资金净卖出46.13亿元。 盘面上看,电力、酿酒、旅游、农业、保险、煤炭、地产、银行、石油等板块均走低;光伏、消费电子、半导体、芯片、汽车板块走高,氮化镓、热泵概念、TOPCon概念、一体压铸概念等等题材表现活跃。 其中的光伏,我之前在《收藏!光伏、风电概念股大盘点!》给大家总结过各产业链环节都有什么标的,今天我接着给大家讲讲光伏电池的发展进化史,主要分为这几部分: 1、光伏电池技术发展路径有哪些? 2、当前的竞争格局如何? 3、未来的新技术储备有哪些? 4、相关概念股 2022H1 的业绩表现怎样? 光伏产业可以分别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等环节,其中硅料与硅片环节为产业上游,电池片与光伏组件为行业中游,下游为发电系统。 作为光伏产业第一的大国,我国是如何做到降本增效的? 光伏发电成本约等于光伏电站成本,其中电池片是这其中的关键器件,决定发电效率和成本,所以,想要降本增效,切入点就是电池片,不断的将电池片研发升级。 它的升级方向大概分为两种:一是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光,二是尽可能的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光伏电池以衬底材料进行分类,可以分成P型电池和N型电池。P型电池指的是以P型硅片为衬底的电池片,N型电池指N型硅片为衬底的电池片。 P型硅片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而N型硅片通常寿命较大,电池效率可以做得更高,但是工艺更加复杂。 这主要是因为:N型硅片掺磷元素,磷与硅相溶性差,容易分布不均,而P型硅片掺硼元素,硼与硅分凝系数相当,分散均匀度容易控制,成本也就更低。所以,目前,光伏行业主流产品是P型硅片,对应的P型电池也就更多。 P型电池 典型的P型电池包括BSF电池、PERC电池、PERC+电池等。 这些分类里,它们出现的时间不同,市场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同。 早期的光伏发电技术是以BSF电池为主,随后PERC电池技术开始取代BSF技术,之后,PERC电池技术经过优化形成了PERC+技术。 1.BSF电池 BSF电池在晶硅光伏电池PN结制造完成后,通过在硅片的背光面沉积一层铝膜,制备P+层,从而形成铝背场。 铝作为背电场有诸多好处,如减小表面符合率和增加对长波的吸收等,但铝背场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工序上来讲,BSF电池的制备要经过清洗制绒、扩散制结、刻蚀去磷硅玻璃、PECVD、丝网印刷、烧结、测试分选等环节。 BSF电池的工序为光伏电池片制备的一般工序,之后再升级,都是以该工序为基础。 2.PERC电池 PERC电池是在传统BSF电池的基础上,增加了背面钝化以及激光开工两道工艺,而性能就实现了明显提升。 对应应用核心设备包括清洗机、制绒机、扩散炉、激光消融机、刻蚀机、PECVD、丝网印刷设备、烧结炉、测试分选机等。如果增加背面抛光工艺,则还需要槽式清洗机。 N型电池 虽然目前PERC电池占据主流,但是N型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即使技术难度大,但为了降本增效,企业们也在加快研发。 N型电池包括IBC电池、HJT电池、HBC电池、TOPcon电池。 其中TOPcon和HJT是主要的技术路线,已经开始扩产。而IBC、HBC还在处于实验和验证阶段,被成为“未来技术”。 3.TOPcon电池 TOPCon电池结构对电池表面可以实现完美钝化。其使用一层超薄的氧化层,还掺杂了薄膜硅,都是提高效率的操作。最终,其转换效率理论极限可以达到26.6%。 与PERC电池相比,TOPCon工艺增加了硼扩散与接触钝化层沉积两个环节。 一大环节是LPCVD氧化及沉积i型多晶硅,这下面又分为两小类,一种是全扩散工艺,另一种是磷工艺。、 另一个大环节是PECVD氧化和沉积P型多晶硅,这种方式的工艺流程更简短,有望大幅降低成本,也是技术的发展方向。 4.HJT电池 HJT电池也叫做异质结电池,是一种混合型太阳能电池,也是一种双面电池。 相比于PERC电池和TOPCon电池,HJT的工艺流程大大缩短,更有助于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它的制备工艺大概包括清洗制绒、非晶硅沉积、TCO膜制备和丝网印刷。其中的非晶硅沉积和TCO膜制备是两大关键环节,并且均有两种制备方式。 非晶硅沉积采用的方法是PECVD或CAT-CVD,后者相比于前者成膜质量高,对硅片钝化效果好,但其均匀性较差且维护成本较高。 TCO膜制备所用的方法是PVD或RPD。后者的技术的装备产能低,售价高,目前专利在日本住友手中,有专利保护。相对来说,前者PVD更有希望成为主流工艺。 5.IBC电池 IBC电池也叫交指式背接触电池,是高效大面积太阳能电池之一,也是一种典型的N型电池。 这里背接触电池包括MWT、EWT和IBC电池,MWT和EWT电池的转换效率受到一定限制,IBC电池的理论转化效率更高。 IBC电池的正面无金属栅线,背面的各组件是呈叉指状,这种结构可以增加发电面积,提升发电效率。 IBC电池还可以与HJT电池技术融合,也就是HJBC、HBC电池技术,二者效率分别达到了25.1%和25.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随着TOPCon、HJT、IBC等技术逐步成熟,逼近其光电转换效率理论极限,业界又开始寻找新一代太阳能技术。 如果说上述说的均是晶硅电池,那按照另一个标准划分,还有薄膜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就是其中一种,它是利用钙钛矿型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层材料,吸收光子,产生电子对,驱动电池。 早期,钙钛矿指一种金属矿物。现在,钙钛矿泛指具有和钛酸钙相同或类似晶体结构的离子晶体。作为光电转换材料,其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光电转换效率很高,过去十几年,钙钛矿电池效率从3%提升到28%,甚至有实验室可以实现31.3%的转换,增速远高于硅基电池的发展速度,13年时间走完了硅基电池40年的发展历程。 二是材料制造成本低,合成方法简单。 三是它可以实现自由调控吸光带隙,从而增大光能的利用效率,甚至,叠层电池的极限效率有望突破40%。 但目前大规模制备钙钛矿层技术还不成熟,材料的稳定性也不足,如果要进一步走向产业化,还需要针对器件性能和稳定性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总结 与 相关公司 后面说的N型电池等技术路径明确,但是能否实现以及实现节奏还是存在不确定性,如果降本不及预期,就可能使下游制造厂商推迟资本开支计划,从而对那些设备厂商的短期业绩造成影响。 还有不同的技术路径对不同设备的需求构成有区别,技术迭代就会影响厂商的设备需求,从而也影响到厂商的业绩。 简而言之,迭代使得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降本增效,但相应的厂商也同时会面临很多风险。 说到厂商,之前的光伏设备市场规模较小,具体到每个细分领域也就十几亿到几十亿的规模,对行业外厂商的吸引力并不大。但随着设备规模的逐步扩大,吸引更多的设备厂商进入,行业竞争也加剧了。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我国的光伏电池产业就是在迭代中发展壮大的。 2021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为 306.56GW,同比增长 21%,连续 7 年全球第一。光伏组件产量为182GW,连续 15 年全球第一。由此可见,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处于全球绝对的领先地位。 如果按照产能计算,21年整年,我国行业的竞争格局由通威股份、隆基股份、爱旭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润阳股份等形成。 最近,各板块的半年报也在陆续出炉,这里我给大家盘点了这几家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情况,有个别还没出来数据,但公布的公司表现都还不错,扭亏、翻倍的都有。 翻倍的通威股份,它的TOPCon 即将量产,有望为明年电池片业务贡献超额利润。 扭亏的爱旭股份,其ABC电池也即将进入量产,增厚业务。 写在最后,萝卜君还给大家准备了咱们粉丝的专属福利: 【818嘉年华】 所有福利合集! 手慢者无!仅200张! 点赞、速戳下方“阅读原文”领取>>>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对历史数据的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用户依据本文做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 获取更多深度逻辑,以及更多高确定性的成长型公司,请点击最上方蓝字,关注Datayes投研公众号!(账号:robotouyan) |
上一篇:在这个方向蹲一蹲
下一篇:国内新能源产业的转折点!
Datayes投研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7
2022-11-16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