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周五行情表现,房地产服务、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板块领涨市场,中药和医疗器械板块领跌,截止收盘,大盘涨1.69%,创业板涨2.04%。 美联储公布CPI数据超预期回落,极大提高市场信心,当天美股涨超7%,而港股也大涨超7%,A股则继续那祖传的高开低走。 美联储持续加息始终会伤害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但是为了降低CPI(通胀数据)别无他法。 市场预期是CPI数据好转将减缓加息节奏,这对全球资本市场都是利好。 纵观目前的宏观数据和市场信息,大侠预计明年Q1将迎加息拐点,下一轮议息空间大概率在25-50BP的区间; 到明年初将进入漫长的降息通道,开启新一轮长达数年的量化宽松周期。 从本质上看,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为了持续性降息,继续收割全球。 加息:全球范围内回收美元流动性,美元资产大幅升值,其他权益市场大幅贬值。 降息:开动印钞机释放流动性,全球范围内低价抄底优质资产,再度收割全球。 这是最简化的表述,美国收割全世界的基本套路,大家要懂。 美元的强势是由美股和能源地位决定的,美元与石油等传统能源直接挂钩,美股承载了全球大量流动性,支撑了美元的强势地位。 而美元的强势,也进一步巩固了美股的走势和能源的强势地位。 由于疫情爆发支出,美联储释放天量流动性无限QE,一时间导致流动性泛滥,导致美股水涨船高,各类权益资产价格虚高,与实际价值不符。 流动性泛滥带来的后果就是通胀高企,社会生产生活成本剧增,物价租金油价等民生项目收费飙涨,这一现象在对岸美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所以今年必须要买单了,通过持续加息压制通胀,自加息周期以来,美元汇率大涨,美股大跌,其他权益市场和资产大幅暴跌。 美联储严重伤害了本土经济和资本市场, 也不惜压制CPI,现在拐点出现大概率延缓加息节奏,最早在明年中将开启一轮降息周期。 降息能最大程度调动外资的投资积极性,让它们在加息导致的价值坑里开始抄底,用资金拉动市场,再次收割全球。 至少在10年以内,没有任何一方势力能够挑战这一套玩法,在美元主导的市场阶段,也只能选择被动接受。 但我们能做的是,看懂资本市场的基本玩法,然后顺其自然去接受,利用资本市场的周期性原理去辅助我们的投资决策。 大涨之时,多一分清醒,大跌之时,多一分理性。 ----------- 疫情防控调整内容提炼: 1.密接与入境的隔离由7+3变5+3; 2.取消次密接; 3.取消中风险区; 4.取消航班熔断; 5.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6.严禁随意静默和长时间不解封 7.加快新冠药物储备. (为放开做准备) 前期市场反弹是在交易放宽疫情管控,但潜伏放宽的人又在想着全面放开,所以市场分歧再度出现。 无论任何消息影响,本质对高估值的新能源都不会是利好,因为在震荡市和熊市阶段,大资金更偏好低位低估值的避险资产,主要是安全。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是好事,实施更精准更科学的防疫工作也变相鼓动社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地方只要别层层加码,贯彻落实上方工作,其实就是对实体行业最大的利好。 放宽防控标准,首先利好的就是大消费、旅游免税等方向,博弈困境反转和超跌反弹逻辑。 其次是低位权重赛道,譬如医药医疗等,但景气度堪忧,目前也就只能当成超跌反弹来理解。 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下,国家社保赤字严重,只能通过不断集采降低医药支出,保证正常运转。 所以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大打折扣,医药也很难回到疫情前的估值水平,技术面的超跌反弹可以博弈。 长周期的医药逻辑还是建立在创新药驱动景气度提升上。 突破国内集采限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研制出爆款的创新药,但背后的研发周期和风险都不好估量。 综上,超跌反弹可博弈的方向是大消费和医药,地产、旅游免税也属于大消费的范畴,近期情绪面好转会带来一些机会。 具体逻辑已在训练营提示,大家及时跟进逻辑和交易时机即可。 最近大侠事情有点多,今天先简单聊到这儿。 这里是大侠,“专注投资好公司好赛道十余年”。没聊到的,可以在留言区继续。看完文章的,也可以回头翻翻留言区,重复和相似的问题大侠一般只回答一次。 |
上一篇:11月14日早盘计划
下一篇:11.14今日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