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山之路 南山之路 2020-12-03 - 小 + 大
欢迎关注/星标本公众号 大家好,我是南山。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选股和买入的逻辑,大体上,我今后也会完全遵照这样的原则和理念来指导我个人的操作。 01 核心的思路就是两条,一是选择具备发展潜力的行业,重点选择大行业里的龙头公司和次龙头,俗称龙一龙二,对于细分行业,我只会选择绝对龙头公司。 对于只选龙头公司,我认为已经没有太多值得多说的了,毕竟现如今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能够真正成为龙头公司的企业,本身已经非常具备竞争力。 并且,由于目前整体上已经进入经济存量发展的时代,大多数行业的发展格局已经相对稳固,黑马杀出来的概率,已经很低了。 二是看市值,目前A股上市公司总计已经超过 4000家,而总市值超过100亿的公司,只有1300家左右,总市值超过50亿的公司,一共只有 2400家不到,剩下的公司总市值全部低于 50亿。 今后,我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不会选择总市值在50亿以下的公司,而对于超过 50亿但低于 100亿总市值的公司,我选择起来也会慎之又慎。 实际上,我个人关注的 200家左右自选股里,总市值低于100亿的,仅有 16家。 有一个重要的,但却经常被人忽视的逻辑是:大公司高速发展的概率,远高于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的概率。 而股票投资,无非就是对概率和赔率进行衡量之后进行下注的游戏,这其中,概率(确定性)的重要性,又要大大高于赔率。 看到这里,可能许多朋友多少能够理解,为什么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的估值,要远高于现在的银行地产了。 因为从长期来看,这些行业维持相对较高的成长性的概率更大,同时也有着相对较低的风险。 而银行地产这些行业,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行业的体量已经非常巨大,A股上市银行的总利润,占到了整个股市约一半的净利润总额,而房地产随着过去二十年的地产大牛市,整体体量也无比庞大了。 由于如此巨大的体量,银行、地产维持较高增速的可能性,无疑是比较低的。 从风险的角度来说,银行、地产都是高负债、高杠杆的经营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一旦发生金融危机,高杠杆行业极有可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打击面,往往会覆盖到全行业。 有些朋友曾经不服气的说,对于食品饮料行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也会瞬间毁灭一家百年老店,不过,这里的区别是,食品安全事故,往往只会冲击到发生事故的那家公司,最多也就是冲击到其所在的细分行业。 以当年三聚氰胺那么严重的事故为例,发生危机后,伊利、蒙牛等企业虽然也受到了波及,但后来却反而因祸得福,成为了大牛股。 又如2018年的长生生物事件,确实一度大大打压了诸多疫苗企业,但是短短三年事件过去,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等都从底部涨了近10倍。 可是我们看看美国金融危机后,又有哪家银行股在度过危机后成为了大牛股?答案是一家都没有,甚至许多美国银行上市公司,都未曾突破 2007年的股价高点。 这两相对比,差别可就太大了。 所以这里我又总结出的第三点是,尽量避免买入高杠杆公司。 02、说说市场 1、现阶段的思考 从我的自选股来看,今天医药行业涨幅又是靠前,说实话,看的我略微有些烦躁,毕竟医药行业我一直处于研究中,但就是苦于没有合适的价格。 但股票投资还是需要耐心的,我也只能慢慢等着了,如果实在是估值没有达到我的买入标准,我也就只能暂时忍耐。 我现在非常确信的一件事是,有些行业(如医药行业),天生就应该比某些夕阳行业值得更高的估值,但估值过高的话,却也不太适合入场,毕竟过高的估值,往往意味着相对较低的预期收益率,以及高位调整的风险。 其实我最近加大对医药行业的研究力度,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医药股有不少细分行业跌幅不小,激发了我的兴趣,可惜距离买入标准尚有差距呀。 还是一句话,先慢慢等着吧,反正我现在仓位也不低,总体大概维持在9成以上,其实完全不必要那么着急的。 等这段时间重点研究完医药行业后,就会切入到食品饮料行业进行分析,毕竟目前食品饮料行业也有不少公司跌幅相当惨重,同时食品饮料也是世界股市里的长牛赛道,值得深入追踪。 2、说说外资动向 我在东财choice上看了看,最近一个月来,外资买入金额较多的个股分别是格力电器(44.5亿)、中国平安(43.6亿)、隆基股份(28亿)、上海机场(21亿)、宁德时代(21亿)、上汽集团(21亿)。 外资挺有意思的,他们似乎也是右侧买入为主,越涨越买。 精选好股 今天的精选好股就没有了,还是希望大家点击右下角的“在看”支持一波! 今天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
下一篇:有一个指标新高了!
南山之路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9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