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研究韭 韭菜少女乘风破浪 2021-07-01 - 小 + 大
小韭本硕六年金融,机构行业研究员出身。 公众号基于价值投资视角,围绕科技股、消费股、医药股、周期股、新能源股等重点行业及个股机会进行分析。 追求稳定复利,控制回撤、减少账户波动,拥抱价投未来。 记得关注并星标小韭的公众号哟~ 今天百年华诞,外资不能买,内资却趁着利好疯狂砸盘,上午指数高开低走,下午才在三傻的带领下一度翻红。
有的内资总喜欢趁着重大日子搞事情,按照范志毅的话讲就是——(此处省略五个字)。
不过如果你每天都来参与投票,看我在韭粉专属号上发的投票结果的话,应该知道今天是要谨慎的。
(来源:韭粉专属号)
每一次看涨比例和平均仓位都触及警戒线的时候,市场情绪往往不会很好。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规律,大家留心就好。
......
昨天我看到小康股份的定增名单里,看到了一家熟悉的公司,深圳同威投资。
这家公司的核心成员,就是那个刚刚清仓平安,被投资者成为“平安十年铁粉”,曾与但斌、林园齐名的李驰。
(来源:小康股份公告)
根据公告看,李驰接了小康1亿元的定增,但李驰所在公司的管理规模才不到5亿。换句话说,小康至少占到同威投资仓位的20%,这已经算是绝对重仓股了。
至于小康股份是不是李驰看来的下一个大波段,我不好评价,但我认可李驰清仓平安。在我看来,平安未来并不是一个好的标的。
早在4月26日,我就在韭粉专属号上分析过中国平安(链接:中国平安,一点都不平安),那时候就已经给了不看好平安的结论了。 今天再来讨论下为什么不看好平安的长期价值。 第一条原因是,平安的产品并没有差异化。
段永平说过,所谓差异化就是用户需要但其他竞争对手满足不了的某些东西。能够长期维持的差异化就是护城河。
要理解这种差异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当消费者,想象一下自己的体验,问问自己愿不愿意买平安的产品。
平安过去是代理人模式,但现在随着互联网KOL的兴起,代理人模式失效了。
以前买保险很多都是熟人经济,大家买保险基本离不开这个场景:
“X姐/X哥,最近平安又新推出了一个XX险,我觉得挺适合你的情况的。要不你看看这个宣传单,帮我个忙,买一份保险?”
以前信息传递不顺畅,非业内人士根本不会去比较不同产品之间的优劣,既然平安是大公司,那么产品多半就不会差。再加上又是熟人推荐的产品,可以买一份试试。
但现在大家购买保险的场景是: 当你想要购买保险却不知道哪个产品好的时候,你会去B站、知乎等平台看大V的文章,看到几款产品的比较,从最高保额、投保年龄、保费等多个比较指标看,XX产品无疑是更优的。
对现在的投保人而言,更看重的是性价比,而非平安这个招牌。
一个做不出差异化的产品,是很难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
第二条原因,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研究一家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报表,研究其商业模式,而不是我觉得这家公司不错,大家也都说这是一家好公司,我就果断买入。
在我刚入行的时候,领导要求的就是覆盖公司的招股书、定期财报都要看过,重点公告都要过一遍。
我看过中国平安的财报,说实话看得云里雾里,只觉得业务条线极其复杂,更不要说对其进行收入拆分了。
2020年年报一共342页,但光是“投资”这两个关键词就出现了1137次,又能有几个人梳理过平安的对外投资情况呢?
投资不是过家家,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银。连报表都不看就敢重仓买入,是不是有点把投资当成儿戏了?
这第三条原因,则是性价比问题。
冯柳说过,他做投资买的是赔率,作为投资者,性价比及投资回报率及风险考评才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买平安就是价值投资,买入平安就能取得稳定的收益。
但大家可以拉长周期,对平安的股价进行复盘,就会发现平安在07-08年,09-10年、11-12年、15年出现过四次腰斩,单次跌幅超过20%的更是高达两位数。
(图:中国平安股价图) 对于一家年化收益率不到15%,却要忍受回调20%甚至腰斩的情况,赔率甚至都不到1,我觉得性价比是很低的。 平安确实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好公司不代表就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 以上仅是小韭的一点拙见,真理越辩越明,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做进一步交流 ...... 明天外资回流,大家对明天行情怎么看呢?一起投票看看结果吧! 点在看,支持小韭 |
上一篇:7.1日 中阳?OR......
下一篇:注意,小心明天继续砸盘!!
韭菜少女乘风破浪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
原创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