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孥孥的大树 孥孥的大树 2022-05-08 - 小 + 大
又到天桥底下说书时间。 简单公布一下仓位数据。 散户仓位指数76.86%,下降1.59%。 …… 这几天,与后台读者的留言互动,交流下来,就是大家不知道底部在哪里。前期写过一篇《最后的底线》还是不够量化。今天,花了点时间,将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个指数,一个是全A指数,一个是沪深300指数,对应历史底部的数据都整理了一下。 大家看到当前全A指数(剔除金融,石油石化)离历史上几个大底部还有一定的距离,其实也不用太担心。消化估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下跌,估值就跌了;另一种是业绩增长,估值跌。确实,我回去查阅了历史全A估值水平下跌的情况有,但长期来看是增长趋势的。类似,今年特别困难,就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才叫熬底。 沪深300在几次历史的大底中,目前介于中间位置。股市中有这么一个规律,蓝筹经常是提前企稳。2012年至2014年,大A股的核心资产一直不涨,所以跌到怀疑人生,在8倍的估值。但我认为现在随着国际资本参与我们的市场,对核心资产估值明显抬高,大概率不会到8倍那个估值。从这一点来匹配,当前沪深300一盘棋的话,已经可以与几次历史大底相比较。 如果全A指数和沪深300结合起来看,恰恰说明结构化的问题,有可能是质量好的个股提前企稳,而一些业绩不好的个股,企稳时间会延后。 我按自己的认知给底部区域的特征下一个定义:长时间在一定的区间内窄幅震荡,并且成交量会逐步缩减的过程。 漫长的底部要实现反转,核心是要看到大环境,基本面的好转才行。但往往这事情非常矛盾,因为经过一轮急剧的下跌,市场情绪崩溃,一旦再有点风吹草动,负反馈的情绪会比正常的时期无限放大,这就导致了在恐慌中一次次的将空头吓出,最终剩下一批淡定或者已经麻木不想打开账户的投资者,最终市场无人问津,实现成交量的缩减。如果对比历史,成交量的缩减最终只剩下2-3成,而当前离距离本轮牛市颠峰时还有50%,看来这个指标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磨。 当然,在熊市下跌的过程中,不代表着阶段性没有机会。阶段性总会有超跌后的反弹行情,主因还是政策主导以及基本面的预期。围观一下,上个通胀周期之下,2011年至2014年沪深300漫长的筑底时期,K线的表现。而相对比咱们这一波,已经跌了15个月了,连像样的反弹都没有。 当然,我还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虽然2011年至2014年漫长的筑底过程很艰难,下跌过程中几个底部最低点,其实差异并不大。 2012年1月6日,沪深300指数2254点; 2012年12月4日,沪深300指数2102点; 2013年6月25日,沪深300指数2023点; 2014年3月21日,沪深300指数2077点; 几个底部最低点,相差幅度真的就是在一个非常窄的区间,10%以内。从这一点看,2011年至2014年沪深300指数筑底的时间,更能说明,底部就是有一个区间,并且是一个长时间的煎熬过程。这种方式,要么你可以空仓几年,要么定投宽基或者基金组合,我认为是最合适的选择。能空仓几年的是顶尖高手,但也很矛盾,如果你没有仓位在市场中,你对市场敏感度也会减弱。所以,对于普通大众选择的路径只能是后者了。 策略上: 1、定投继续; 2、个股有业绩好转拐点或者持续向好的,右侧出现,才加仓。 今天内容短点,但大家要深刻的记住底部是一个区域,需要时间熬就可以了。 想跟投基金的朋友,大家可以关注另一个公众号“鸡司令”。 基金定投发车消息提醒,关注公众号“大树底下好乘凉工作室”。 今晚就到这,剩下的时间交给留言区,拒绝白嫖,大家记得点“在看”,攒人气。 一切还是辣么Perfect! |
上一篇:这些传闻,别信!
下一篇:上来说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