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孥孥的大树 孥孥的大树 2021-04-17 - 小 + 大
又到天桥底下说书时间。 周末,继续聊五毛的。 上周刚搬家,家里大小物件,陆续收拾了一个星期,这会算是拾掇干净了。坐在书房里,想着今天五毛档聊点啥。从出生到现在,大大小小换过七个地方居住,这是平均五年就要换一次居住的地方。有时候我就挺信命,属牛的,还是早晨六点前出生的牛,按理说这个时间点牛都是必须下农地干活的。所以,我一直挺信,这辈子应该是闲不下来,总喜欢折腾。 就说说这么多次搬家的经历吧。 刚出生那会,在我刚会牙牙学语的时候,家就从湛江搬回汕头。因为父亲本来在湛江农场工作,后来还是想方设法回到自己的老家。那一段的印象完全没有记忆。只是听老一辈说,那时候我已经学会了讲粤语。 于是,我的童年就在父母工作的工厂宿舍度过。房子不大,大概就20来平米。我弟弟也出生在这个房子里。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印象最深刻的是天天跟着父亲去菜市场买菜,坐在父亲的凤凰牌自行车后面。父亲在工厂的空地开辟了一块农田,种些小菜。我每天都会跟他去田里,然后抓鱼,抓青蛙啥的,无比欢乐。等到我再长大一点,每到夏天我就去抓知了,抓了好多知了。 到等我上小学四年级,爸妈辛苦赚的钱,在当地买了一个50多平的商品房,那应该是中国第一波商品房潮席卷全国。那个时候已经离下岗潮不远了,工厂的宿舍迟早会收回去。我记得搬家那天是半夜。我睡的迷糊,然后父亲就叫我起来。按照潮汕的传统,我所知道的入宅基本上都是半夜进行。排着队,父亲在前头挑着担子,箩筐里装着锅碗瓢盆和各种象征入宅吉祥的食物。从工厂的宿舍,走路到新家,大概就一公里多些的距离吧。这算是严格意义上,我们家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子。弟弟,那时候还是个四五岁的小屁孩。我印象非常深刻,出发前特别交代好的,要按队伍排好,他老是屁颠屁颠的跑到爸爸前头去。50多平的房子,度过了,我余下的小学时光和初中时光。小妹,在我读六年级的时候也出生了。 等到读初三的时候,父亲走了。因为我们身处外乡,怕别人知道,被人欺负,所以从来没有跟别人提起过。初三毕业,在伯父的建议下,我们再次搬家,回到了父亲的家乡。有爷爷分下来的产业,一个80年代末建的老房子。当时是在泰国华侨的老叔,支援爷爷建的。搬过去住之后,我基本上都在外求学。在这个房子里,更多的是我母亲,弟弟和妹妹在农村里的日子。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工作了。突然有一天,我妈决定要在乡下建房子,其实我是反对的,人人都是往外跑。但按照母亲的传统观点,她觉得家里没有一个像样的房子,以后孩子们结婚娶媳妇也说不过去。父亲生前确实有想过回家建房子。最后,在伯父的帮助下,老妈从头跟到尾,乡下的房子终于建好了。现在住的少,但回去总有个像样的地方扎根。这一次搬家排在最前面的人,换成是我。一样的,按传统习俗那样子,我挑着担子,箩筐里装着柴米油盐,还有其他东西,从旧房子再一次半夜走到新房子。担子其实很重,但要求你从出发那一刻到新房子之前是不能着地的,这中间不能休息。或许有它象征的意义吧。 后来,从广州离职来到深圳。其实,从小就向往深圳,大学的时候也有来过深圳,每次经过深圳福田的CBD中心,都觉得这里特别高大上,以后毕业了要来这里工作。来到深圳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房。在买第一套房的时候,把自己工作几年的积蓄花光,勉强够得起深圳老破小房子的首付,还房款之后还没钱装修。每个月装修的钱还要靠发工资去买材料,发了工资就跑去家装市场买东西。在这个房子里,孥孥出生了,一个女娃娃。嗯,都说是父亲的小棉袄,相信她会带给我好运,我的笔名也是因她而取。 再过了几年。因为地产研究工作需要,我时常会线下做一些调研。事情真的是有点偶然,碰到一个中介,我就问学位房现在什么情况?然后,把意向房源看了一圈。我开始也没有想买房子的想法,但看着心动了。当时,认为股市行情也不太好做。于是,就套现股市去买房。本来也就想买个小两房,做投资属性。发现有一个房子不错,能些许改善。咬咬牙、垫垫脚尖,还是买了。看着装修还可以,其实也没有去折腾装修,就很快就搬进去。 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又过了几年。股市从低谷到高潮,又经历了一个周期。2019年,开始辞职,全职投资兼天桥说书,也如火如荼开始陪伴大家,经历了两年的牛市。 春节前,觉得大环境真的不好做。我的计划里,撤退是肯定撤的,只是节点的问题。我当时的痛点是,这一波春耕行情要什么时候走?核心是春节前还是春节后?天桥下的老读者清楚,实际上最终的决定还是春节前走。春节前的行情极具迷惑性,我当时给帮忙找房子的中介说,股市这么涨法,房价肯定还得涨。按规律,股市涨,核心城市房价肯定涨。大家心里明白,只要放水,水精准进入楼市。不过最近,看到房价这样涨,政策来了,收紧。收紧核心是为了控制楼市。但间接也就打压了股市。 我还是兑现了股市大部分筹码,再置换成一个大房子,改善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当我们不再需要去银行提款,钱真的只剩下一串数字,每天在股市里波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钱这东西你需要换成另外的事物来伴随你才会有意义。购房和入伙的进程进展得很快。这一次,还是遵从老传统,我托老家的亲戚去问一下日馆先生。哪一天是入宅的吉日,主要还是图个好意头。其实,这个事情,谈不上迷信,但求一个心安理得。在大城市里也没有挑担子走在前头的习俗了。我是选择简单些,反正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嘛。这一次入宅也是半夜,我提着一袋米,一罐油,一包盐,身上带了个打火机,开门,入宅大吉。 有些习俗和回忆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永远停留在记忆里,但它又是深刻不可磨灭的。这应该是文化的传承,又是责任的传承。以前是别人带着你打怪升级,现在是你带着别人打怪升级。人生就是这样,中国式父母,总在为下一代而活,这就是咱们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基因,它会自然传承,就好像上面那些,即使蕉绿了,你还是得在这城市中苟住。中国人的骨子里,没心没肺的活着,毕竟是少数分子。 挺好的。从小时候会蹦达,到现在,这么多次家庭的搬迁,都记在脑子里了。小庆幸,或是幸福。 相信越奋斗越幸运。这些年,我所看到的,买了房的人,刚开始那一刻确实是压力大,蕉绿。但咬咬牙扛过去了,这激发了大家的韧性,越过越好。反而是没有买房的人,更多的过得不那么如意。刚需,改善,还是要买。安居乐业,安居在前,乐业在后。 就到这,剩下的时间交给留言区,拒绝白瞟,大家记得点“在看”,攒人气。 一切还是辣么Perfect! |
上一篇:有个重磅会议!
下一篇:周末!重点关注这个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