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杀跌,“背锅侠”!

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09-29 - 小 + 大

说说市场缩量的问题。


中秋节后以来,全市场的猜测就众说纷纭,昨天缩量3000亿,话题度瞬间陡升,最后市场将缩量下跌的背锅侠,甩给了“量化基金”。


这里老樊站在相对中立的角度,来和大家谈谈自己对量化基金的认识。


首先,市场的缩量是不是量化基金引起的,老樊认为可能性极低。


最近有媒体分析,说大型量化基金收到规范管理的监管要求,以及算法耗电量大而受到限制,直白点来说,就是量化交易被拉闸限电了。


但在交流圈,老樊第一时间就和大家分享了广发证券非银团队,在咨询了数家规模百亿以上的量化私募后的调研结果:


第一,关于监管。均答复未收到监管要求。前段时间,针对一些去香港加杠杆反投国内量化行为,有可能被监管指导,但这种行为较为罕见,也是规范发展的必然;


第二,关于限电。均答复无影响。量化机构均在写字楼办公,楼宇用电并未受到影响。


所以说要让量化基金被这个锅,确实是有些冤了,量化策略哪有这么容易更改。


当前的缩量,更多是临近国庆长假,资金交投活跃度降低,这本就是常态,再叠加短期盘面的趋势性不强,所以盘面机会的不多,放大了节前效应。

--------------------


其次,谈一下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投资策略上,不要站队在量化基金这条大船上。


目前国内的主流量化基金,都是量价模型,说白了就是只看成交量和价格,不看基本面,它们每天在干什么的,简单来说,就是2点:调仓+T0增厚收益


比如一个中证500指数增强的产品,以体量是4个亿量化基金规模来看,大概是持仓400多支个股,持仓结构很分散,单票500万以上的个股,也就3个。


它们的盈利策略,主要就是通过不断的调仓和T0来赚钱,所以如果你是基于技术面做博弈,老樊还是劝你,不要站在和量化策略同一维度的这条大船上了,因为它的策略是经过海量历史数据回测的,胜率是高于你的,而且通过多次的交易,蚂蚁搬家式的慢慢来积累收益。


相当于人家是核武器,你还停留在冷兵器的时代


不过它们也有短板,那就是国内主流的量化基金,目前策略都是趋同的,同质化交易这个问题,是有很大争议的。


一方面它会压制股性,就是量化基金占成交比重大的股票,想要走出独立行情难度提升了,因为量化产品做博弈,特别是锚定指数的博弈,一旦赚钱了,量化策略就是要卖,压制了上行的空间。


另一方面,量化策略经历过爆发式的快速增长后,赛道是极度拥挤的,所以做超额收益越来越少了,今年几家头部基金量化私募,整体业绩也就马马虎虎吧。


所以不要把量化基金,捧得太高,当然这也有点屁股决定脑袋,毕竟老樊是做基本面深度研究的,是主观投资。


总的来说,未来量化成长空间还有很大,不过老樊未来的期盼,是国内出现优秀的基本面量化选手和产品,而不是现在都是盯着量价的这种,希望这个愿景早点实现。


----------------


再来说说涨价的问题。


最近涨价品种,可谓是进入到“至暗时刻”。


从钢铁煤炭纯周期品的涨价,再到PVDF、工业硅等高景气品种,包括老樊挖掘的EVA粒子,股价连续出现持续调整。股价的承压,也让大家切身感知到,单单基于涨价做博弈,投资的难度系数有多高。


实际上,这点老樊在《瞄准,新方向!》中,就和大家聊到过,涨价逻辑驱动股价上涨,起码要看3步:缘何涨价、涨价时间和空间、业绩和股价的传导。


任何一步出现分歧,都可能导致股价上涨的大幅回撤或者终结。


比如涨价的驱动因素。短期涨价都是供需错配引起的,当新增供给出来后,涨价的动作可能就会放缓,而判断新增供给的冲击到底有多大,本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受益涨价的,肯定说没有冲击,涨价的下游,肯定说新增产能,有望缓解涨价。


又比如涨幅空间的问题。上涨空间总有终点,去判断终点是很难的,所以在上涨的过程中,就会对未来价格的高点做预判,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有分歧,分歧大了,股价的拐点,反而比产品价格拐点来得更早。


再比如业绩的传导。为什么这段时间部分品种,涨价还在继续,股价却持续调整,就是因为限电影响了供给,带来供需失衡,创造了涨价,但限电增多,市场已经开始考虑“量”的问题了,就是涨价有了,是不是需求少了,价增量减分歧点在于,向业绩传导是否顺畅,或者涨价持续性是否足够强,能够持续向业绩端传导。


所以上述3点的叠加,就会理解,为什么产品价格上涨,和股价的上涨不一定是同步的,有的时候产品价格没动,但股价涨了很多,有的时候,产品价格在加速上涨,但股价却钝化了。


通过上述的梳理,我想大家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单纯基于涨价做博弈,投资难度这么高了,当然,老樊对于锂资源品、EVA粒子的挖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沾了“涨价”的光,但主逻辑并非是涨价,产品属性+长期需求的扩张才是根本。


就比如最近相对抗跌的逆变器,当调整消化了过快上涨带来的阶段性泡沫后,主逻辑又会再度占据上峰,当然限电对其冲击较小,也是短期的加分因素。






上一篇:9-29 我宣布,躺赢!

下一篇:准备动手!

老樊研究院 的最新文章:

再度爆发!

原创2022-12-09

突发,好消息?

原创2022-11-24

集体爆了!

原创2022-11-23

新变化,重视!

原创2022-11-22

魔咒,要躲开?

原创2022-11-21

超级震撼!

原创2022-11-18

高调看空了!

原创2022-11-17

血流成河!

原创2022-11-16

大佬:主升浪开启!

原创2022-11-15

逻辑生变?

原创2022-11-14

关注老樊研究院公众号
老樊研究院的微信号:xmsg77

价值投资者,好赛道,好产品,好价格,好结构,好预期,好公司!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