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10-05 - 小 + 大
国庆假期,突发消息此起彼伏。 先是“特效药”横空出世,从产品论的角度来看,相比疫苗,二者并非是互相替代的关系,目前特效药将新冠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50%,确实值得称赞。 但二者的受众和评价指标,有很大不同,再叠加产品价格过高和安全性问题,中短期来看,谈特效药终结疫情,老樊认为是不可能的,疫苗和药物,二者将并存来控制疫情。 再是ZM谈判再出“新动态”,美贸易代表戴琪称,美方无意“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其讲话重点如下: 1、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部分完成。 2、漂亮国将启动对部分进口商品免除关税的程序。 3、要通过投资、教育等内部手段提高就业和竞争能力。 4、无意继续恶化美中贸易紧张局面。 5、漂亮国将和盟友一起,让中国改变非市场化做法。 6、双方正在谈判,接近阶段性成果。 ZM谈判的阶段性成果,可能对短期市场的情绪有支撑,但类似消息,并非左右指数趋势的关键所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 老樊所要分享的“重磅消息”,并非是二者。 而是值此国庆佳节之际,和大家分享“唯产品论”课程的某一章节的部分内容,是老樊在国庆假期,分享给各位朋友的重磅礼物,即“好格局”因子中的“演变好格局”。 好格局这个因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研究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价值时,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竞争格局。 决定其长期回报率的,一个是市场空间,另一个就是竞争格局,市场空间侧重在成长天花板是否足够高,而竞争格局是决定了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总的来说,好格局可以切分成2个维度,一个是初始好格局,一个是演变好格局。 前者的好格局是产品属性等维度决定的,贯穿于行业发展的始末,典型代表如高端白酒、机场等资源垄断性行业。 后者的好格局,是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当进入到行业某个发展阶段后,因为供给端的刚性收缩,或者说供给端进入到“稳定状态”,所引发的竞争的竞争格局转变。 这里,老樊只和大家分享在“唯产品论”课程中的演变好格局。 要想定义是否进入到“演变好格局”,需要分为2个步骤: 一个是行业发展阶段,另一个是微观信号。 一般来说,当行业进入到第三阶段末,向第四阶段演进时,“演变好格局”出现的概率很高,而如果这个时候看到微观信号,就可以确认进到到“演变好格局”模式,好格局因子兑现。 这里老樊分享5组微观信号: 1、行业发展进入到成长末期,或者说成熟期,最典型的标志,就是人均消费量到顶; 2、行业从增量时代,切换到存量时代,观测的信号就是新投放的产能无处安放,供给自然收缩; 3、行业没有明显的进入者,行业的进入壁垒从低到高转变; 4、行业经历多轮价格战之后,存量的玩家基本固定,巨头意识到价格战无法击垮对手,放弃或不侧重于市场份额为导向,转而追求利润导向,开始推出提价或者推出高端产品。 5、CR3或者CR5、CR10等绝对值偏高,或者相较于前几年的数据,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1月底-7月8日,老樊在公号上挖掘出“中远海控”210%的涨幅收益,判断其投资价值的底层逻辑,就是出现“演变好格局”。 先看行业的发展阶段,1996-2000年是发展初期,造船技术进步推动行业龙头的产生;2005-2008年是增量竞争时代,激烈竞争增强行业龙头实力;2014-2018年是存量竞争时代,市场逐步完成出清。 其也能在微观上找到多重信号: 1、行业进入到存量时代。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也就意味着新投放的产能无处安放,供给自然收缩。 2、行业无新增进入者。高额的航线网络建设成本难以由单一船东承担,因此多以联盟化的舱位服务开展实际运营。鉴于美线、欧线作为全球性集运公司的主要“粮仓”,已被3 大联盟分割完毕,所以经营全球性航线的壁垒大大提高,除了全球性班轮公司剩下的9 家以外,难有新进入者。 3、行业经历了多轮价格战之后,就剩9家全球性班轮公司,同时意识到无法通过价格战击败对方,所以不再以市场考核到导向,先行者就是龙头马士基,其宣布自2017年后放弃市场份额为导向目标,转而追求利润导向。 所以能够看到这轮集运行情远超市场预期,也造就中远海控的10倍股走势,这单单用供需失衡引起的行情高景气度是无法解释的。 因为回看历史数据可以发现,2011年至今,行业较难有超过1年的运价同比增长期,并且运价波动幅度较大,同时集运公司利润率较低,低价格大概率会导致当季度亏损,所以往往都是周期景气向上波段涨一波,但稳定性很差。 而这次在竞争格局优化之后,出现“演变好格局”,不同于历史任何阶段,所以赚到了“格局优化”后的大钱。 不管是“天然好格局”,亦或是“演变好格局”,都是“好格局”因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好格局因子出现之时,带来的投资机会,都是值得重视,且不同错过的。 |
上一篇:我的打脸,反思!
下一篇:大姨父家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