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10-20 - 小 + 大
先来说下差产品的纯周期品。 昨日指出的煤炭多头逼空,终于迎来“重锤”。发改委连发三篇文章,强调要调动一切必要手段,研究对煤炭价格干预的具体措施,接着期货市场多个煤炭品种跌停。 现在连卖方的煤炭研究员,都直接看快速杀跌至1600-1800元/吨,老樊只能说“周期股的电风扇”,转速太快太伤人。 周期主线“落寞”,成长主线再获青睐,比如锂电、光伏等景气方向。 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拉长周期来看,前者往往一轮周期过后,还在原地特步,后者尽管上涨趋势多有波折,但板块重心是不断上移的,从小市值,成长为中大市值。 -------------- 继续跟踪光伏产业链的最新变化。 在7月底连续复盘强调光伏产业链调整判断得到印证以来,市场的认知,是从不相信,到逐步认可,再到趋势看空。 但当趋势看空的声音陡然激增时,老樊在9月中旬《调整来了,慌了?》、《趋势,破了?》、《全面性上涨!》等复盘中,反复强调调整并非是行情的终结,产品属性并未走坏,只是杀估值的动作,消化估值后,会使得行情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健康。 纵观近期光伏产业链的反弹行情,依旧是老樊挖掘的“好产品主线”和“低成本主线”。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对光伏产业链的最新看法: 1.新晋挖掘的好产品“组件”,在分歧中上涨。逆变器、胶膜等好产品,以通过2倍+的涨幅得到市场印证,凸显“唯产品论”的有效性。 站在中长期的视角,老樊在小密圈中自8月份中旬,就新晋挖掘好产品“组件”,不过市场对组件始终是存在偏见的,认为产品没有提价的可能性,所以只能赚行业景气度的钱。 但老樊却持相反的态度,组件也是好产品,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涨价空间压制,但核心在于产品差异化上。最近组件涨价的问题,市场也很关注,但短中期来看,组件涨价的潜力确实是不足的。 因为电站是根据IRR,倒算出组件是1.8元左右,所以越涨价,越会压制装机的规模,涨价会阻挡光伏产品渗透率的提升,这个观点老樊是认可的。 但市场低估了产品差异化的逻辑,晶盛机电把硅片技术设备突破以后,未来玩家会越来越多,这又将成为一个同质化的产品,从微笑曲线来看,自然会向两端走,下游组件是有类消费属性的,即看品牌力和渠道力,产品有差异化,未来产品溢价会逐步凸显出来。 实际上,现在的组件环节,已经能够看到差异化了,那就是隆基、天合这类,卖的就是比二三线的企业贵,比如隆基天合卖1.8,别人就只能卖1.75,就是要低5分钱,组件行业现在赚的是薄利,单W利润也就是1分钱,少赚5分钱已经很多了。 2)产品的轻资产属性。组件的制造,本质上就是将电池片等主材,玻璃等辅材组装,所以比拼的是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轻资产属性,轻资产天然就是比重资产属性好,这点在逆变器和胶膜上体现得极为明显。 从行业集中度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最近2年的集中度是在显著提升的,以前是前十玩家占据8成份额,现在前4玩家,就要占据6成份额,这就是好产品属性带来的。 2.好产品的股价并非没有波折,要均衡配置 这里以老樊挖掘的7倍股“阳光电源”为例,自去年9月份挖掘以来,尽管超额收益极高,但这轮趋势性上涨行情,是经历过2轮明显调整动作的。 第一轮是今年2-3月份,股价调整幅度接近50%; 第二轮调整是8-9月份,股价调整幅度在25%左右。 前者是主动性调整,调整时间偏短,空间换时间;后者是被动性调整,调整时间偏长,时间换空间。 在好产品的上涨趋势中,究竟是出现主动性调整,还是被动性调整,都是边跟踪边验证的,因为很容易出现外部变量,改变调整的模式。 就比如2-3月份的那波调整,如果大盘没有出现系统性的回落,可能阳光电源的调整幅度会收缩。再比如8-9月份的这波调整,如果大盘也是调整10个点以上,估计阳光的调整,大概率会迫近40%以上的调整。 所以估值高企,调整来消化估值是确定性事件,但如何调整需要边跟踪边判断,当出现调整之际,策略上又如何应对呢? 老樊反复强调投资策略上,就是2点:一是部分仓位的止盈,二就是均衡配置。 只有这样才能穿越股价的调整行情,抓住一轮5倍股、10倍股的机会,而不是早早在低位就被甩下车,眼见叠创新高的股价,留下遗憾的泪水。
|
上一篇:这事,不要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