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10-26 - 小 + 大
说2件机构圈今天刷屏的事。 一个是ND股份副总,拜请大家支持ND,明年市值没有五百亿,切腹谢罪。现在高管都这么拼了吗?难怪大家开始戏称,副总亲自直播带货,退票力度远猛于卖方。 随后董秘出来澄清,说是误发,这一来一回的,确实抢了不少流量,但锂电铜箔确实过了一年多的好日子,赚了加工费都能涨价的景气红利。 未来,想要走出壁垒低,格局差的行业缺陷,还是要看极薄化铜箔的迭代,这个方向壁垒是很高的。 第二个,是基金三季报“再出爆款”。 华夏兴和基金经理李彦,畅谈自己利用政治经济学的跨周期行业比较框架,通过每天学习官媒,包括新闻联播、人民日报、部委网站等,积累国家正向引导的细分行业形成基础投资行业池。 这份投资框架,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研究政策导向,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这个门槛极高,将大多数投资者挡在门外。 ----------- 涨价,成为今日全市场的焦点。 先说动力电池的涨价。 昨天比亚迪发布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指出:自11月1日起,比亚迪C08M等电池开始上调价格,意在转嫁原材料涨价压力,且价格幅度统一上涨不低于20%。 提价主要是三元动力电池,电池涨价传导,只是“迟到的正常动作”。今年四大锂电材料的涨价幅度过高,电池端承载的压力一直很高,所以从9月下旬开始,动力电池已经开始小幅提价,来传导成本上涨的压力。 之所以提价动作迟到,很大程度上是宁德、比亚迪没有提价,宁德动力电池的毛利率,从2017年的35%,降到2020年的26%,其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存货的方式支撑,但龙头尚能盈利,二三线却早已亏损。 这次提价只是一个信号,估计动力电池的提价还会继续。 这次电池提价的迟到,也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透露出的2大信号很重要: 1、在动力电池盈利的全面性承压之下,谁能不改其竞争优势。突出的代表比如宁德、比亚迪,行业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一直压制上游,而当上游供需错配涨价下,电池企业依然能够保持盈利,已经能够说明其竞争优势所在,以及行业内的低位,这才是穿越周期的力量。 2、二线没有盈利的企业,有收入才可能有未来。这轮动力电池的困境,最难受的还是二线动力电池,一边是原材料的暴涨,一边是一线龙头不涨价,挤压其份额,所以日子过得苦哈哈。 但相较于短期利润,老樊认为收入才是一切。 在困境中,收入一直爬坡,上台阶的二线企业,在接下来的2-3年才有可能有未来,即收入能够翻倍增长,才可能从深度亏损,走向大幅减亏,再到拥抱未来的向上盈利爆发性。 就比如欣旺达,国庆节后迭创新高,内在的驱动力就是机构预期,未来欣旺达动力电池的深度亏损,中长期角度看会有转机,只是战线需要拉长,老樊认为值得跟踪后续收入大幅增长的落地情况。 ----------- 再说消费品的涨价。 近期消费品的涨价,是此起彼伏的,从洽洽食品的提价,再到今日啤酒提价预期的强化。但不同于品牌力提价和产品结构升级提价,近期的消费品提价,是成本推动型的提价。 一方面,是从Q3开始,影响全行业成本的包装材料涨价;另一方面,是大企业在上半年锁定价格的低价原材料使用完毕,新采购价格有所上升,二者相加,承压本就需求偏弱的消费品。 这种成本推动型提价,通常来说价格传导不会很很顺畅。 老樊看到,招商食品饮料组还总结了,这类提价大概率会走的三个阶段: 1、业绩承压,提价启动。事件驱动型,股价反映较为激烈,估值提升。 2、提价过渡期,需求为完全恢复,成本继续承压,业绩存在压力,预计1-2个季度。 3、提价传导完毕,如果需求也有好转/成本掉头,实现利润弹性。 老樊认为阶段性提价落地,大概率会催化短期行情,但要小心哪些估值较高、提价预期较高的股票,因为一旦业绩支撑不够,市场立马甩脸色。 反而是中长期价格中枢能够持续上移的品种,才值得重视,比如高端白酒+啤酒,多说一句啤酒板块,近期走势偏弱,最重要的原因是估值偏贵,这点在前期反复强调,指出只能在交易策略上需要做优化,消费品上涨斜率的增高,还需要后续不断的催化剂集中兑现才行。 |
上一篇:还是大佬厉害!
下一篇:这个赛道,坑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