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公募基金报告陆续出炉,统计了三季度主动偏股基金的持仓组合配置,简单概括,机构加仓了有色里的新能源,化工里的新能源,新能源里的新能源,公用事业里的新能源: 近日碳达峰有两个重要文件陆续发布: 1)10.24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历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 2)10.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 政策连续密集出台,碳中和下新能源主线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机会不言而喻,小秘圈以及先知研报前期行业点评与看好标的不变,大家需要认真消化吸收,和机构一起重视行业变革下龙头企业的重大发展机遇。 继《指导意见》之后,昨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通知再次明确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2030年25%的碳达峰目标,并详列行动方案细则,行动方案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为核心,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重要考核标准,以五年为期分为两个阶段执行。《方案》对多种能源类型做出具体指引性目标,其中对于光伏风电用以“全面推进”字眼进行描述,表示较高重视程度。同时强调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2020年底分布式累计装机31%,我们预计未来分布式占比将逐渐提升,分布式装机增速将快于集中式。 机构总结如下: 1、光伏风电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工具。 点评:风电光伏12亿千瓦装机目标自2020年9月22日习总书记提出以来,并在多次会议上强调,截至2020年国内光伏、风电累计装机规模约为530GW,2020年当年新增规模为120GW,即便以每年维持2020年装机规模不变,到2030年累计装机规模也将达到1700GW以上,因此,1200GW的累计目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持续大力支持的态度,并非量化准则。并且,基于2021年2月发布的《关于征求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2022-2030年预期目标建议的函》明确的边界条件,未来5年保底的光伏+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已经提升至120-130GW以上。 事实上,凭借持续的成本下降,光伏及风电装机均存在超预期空间。 2、光伏建筑一体化: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点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规能源消耗比重超过6%,本次方案目标提高至8%。 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我们以《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中的目标为基准参考,目标比例进一步提高。整县要求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本次目标方案为50%。整县要求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 30%,本次方案目标为50%。具体规模测算如下: 1)新建厂房屋顶光伏,参考统计局2020年厂房竣工面积平均值3.18亿平方米,按50%的发电比例及单平米200W估算,对应每年新增工商业规模32GW左右。2)新增公共机构(包括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委会等),以住建部2020年公共建筑竣工建筑面积1亿平方米及假设建筑2层,同样按50%的发电比例及单平米200W估算,对应每年新增分布式规模10GW。因此,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预计每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超42GW(2020年预计10GW左右)。 3、储能: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点评:2021年7月发布的《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本次方案的目标与7月一致。储能装机目标与风电、光伏的12亿千瓦相类似,也是属于保底目标。截止2020年底,国内锂电储能累计装机3GW,如果按政策目标线性估算,对应2021-2025年复合增速40%左右(功率口径),2025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0GW左右;目前国内储能备电小时数在2h左右,《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中给出的参考是4h,因而2025年国内新增储能装机容量有望达到40GWh;考虑到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超预期,对应储能需求有望更高,我们预计国内2025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55GWh,对应复合增长80%。 4、电动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此外,还提及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点评:2020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本次方案新增了2030年40%左右的渗透率目标,若按2030年汽车销量3000万辆计算,对应约1200万辆的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销量。不过,新能源车属于To C的消费品,2020Q4以来已经走出了明确的消费崛起趋势,销量大幅超出政策约束的底线,例如8-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经逼近20%,明年国内即将超过500万辆,渗透率超过20%,政策对于2025年的目标也仅20%;我们认为国内新能源车销量2025年有望达到1000万辆,将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国内碳中和对于锂电行业更大的意义在于,推动锂电化的产业边界进一步拓宽,例如重型货运车辆、铁路系统、沿海及内河船舶、新能源航空器等,有望成为锂电增量需求。 5、电网: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套煤电规模,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点评:1)坚强智能电网是2009-2020年电网建设核心主线,今年以来国网董事长表态也多次提及继续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本次文件中再次提及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我们认为再一次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方向,即以二次软件产品投资建设为主。2)年初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外送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与本次文件内容一致;考虑风光每年发电小时数较低,估算风光装机容量需要达到通道容量的1.5倍,因此必须需要额外配置储能进行平滑调节。 6、其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区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各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经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审核通过后,由地方自行印发实施。 周末的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总的政策纲领,而昨天的行动方案则聚焦碳达峰,明确更多举措细节,以上为机构对昨天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行的政策解读,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具体的逐条解读以及机会提示还有龙头分析请见小秘圈详细机构内参。 今天就讲到这,晚安。 |
上一篇:超预期,新模式出现!